APP下载

振兴乡村战略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讨和研究

2020-02-21裴琴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裴琴娟

摘 要: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乡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我国鄉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以及目前乡村产业的现状、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乡村产业融合的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振兴乡村战略下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未来方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027-02

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第一,乡村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能源动力。乡村产业融合具有消耗低、污染少和效益高等独特的优点,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可以促使乡村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帮助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目标。

第二,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如今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定的阶段,产业的融合可以使得乡村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从而产生丰富的物质文明,让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建设家乡,让如今的“空心村”等不良现象得到逐步改善,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研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文化、政治价值观念和发展政策是决定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三大资源因素,其中文化被誉为软实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乡村产业中包括的乡村文化让城市和乡村的民众都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的影响力,塑造和提升城市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拉动城乡的居民消费,从而进一步推动城镇一体化进程。乡村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业态和新形势,这不仅仅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居民消费,也让城市与乡村的连接更加频繁紧密。因此,研究乡村的产业融合能够让城市和乡村更加密不可分,成为一个互相发展、共同进步的整体,让整个城市和地区共同富裕,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幸福指数。

二、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乡村产业迅猛发展,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地加快,乡村产业融合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融合主体看,有以农户作为主导的,有农民合作社主导的,有企业主导、村集体主导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多种经营类型。从融合方式看,则有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的,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的,或者三者综合等多种方式,从融合联结来看有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从融合的产业业态来看,产生了农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业态。乡村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近年来,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产值64 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有力保障了我国口粮安全。

第二,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有效推进了城镇一体化,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到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接近60%,各地纷纷出现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三,有力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立足于农村,能够让农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从而减少农村贫困人口,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安居乐业。从《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近五年的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了解到农村老百姓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在逐年增长的,2018年的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增长了39.4%。同时,城镇与农村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国外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对完善成熟,拥有成熟的理念和经验,我们观察国内外多个发达农业国家和城市的乡村产业发展成功案例,发现这些案例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乡村产业。乡村产业要依托地理人文自然资源,所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有名的日本“六次产业”,就是积极倡导农产品的“地产地销”,尤其是农产品直销模式更是重点,通过此方式,不光有效减少了流通环节的物流成本,积极培育了本地的农产品品牌,还给消费者提供新鲜放心的本地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劳动者的就业。

在我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宁夏自治区将粮食、草畜、瓜菜、枸杞和葡萄发展成“1+4”特色优势产业,“宁夏大米”成为全国唯一以省域命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时黄土高原的夏秋适时蔬菜成了重要的供港农产品,枸杞产业更是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尤其是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这些都是已经成功了的经验和启示。

第二,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创新,形成极具特色的创意农业产业。荷兰的农业人口不足世界的0.02%,耕地不到世界耕地面积的0.07%,在此基础上却创造出了出口农产品占全世界9%的奇迹,并且荷兰大面积进行花卉种植,被称为“欧洲花园”和“鲜花之国”。其中,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荷兰人民就是凭借自身的认真努力,改变了荷兰的农业现状,让一个土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了世界农业领先大国。他们把高超的创意设计与农业产业结合起来,将荷兰的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构成了荷兰四宝,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和空间。

而在我国的上海奉贤庄行镇乡运用万亩油菜菜花田在沪郊夏季开发出采摘游、品果游,激发了游客的参与热情。奉贤在每年4月上旬举办菜花节,除可以赏“油菜花海”外,还推出田园爱情派对等各种主题活动,真正让游客品味田园闲趣。

第三,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乡村产业重视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是要求我们的乡村产业走生态、環保、可持续的道路。事实上,我们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案例上可以看出,这几个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基本都是这样操作的。比较有名的法国,它的农业主要以环保生态型为主,并不断通过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替代小型农场实现升级。法国的巴黎不仅是艺术之都,还是法国第三大玉米产区和水果、蔬菜、鲜花的主要产区。通过在城市景观道种植水果等农产品,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场所,有的甚至成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法国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在法国不光可以参观,还可以同时进行农业体验之旅,参与酿制葡萄酒的全过程,可以亲自酿酒并带走,享受不一样体验。这种休闲、旅游、生态、环保集于一体的方式,也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的新业态方式。我国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第四,政府在法律、政策、补贴等各方面予以保障,促使乡村企业规模化和乡村产业集聚化。从美国、日本、韩国、荷兰、法国等国家的乡村产业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基本都非常重视为农民及相关组织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实行多种补贴政策,确保农业融合能顺利地开展。比如,美国的农场经营基本属于私人投资,资金问题的解决有两个途径,一是政府推行的农产品抵押贷款计划,二是政府提供信贷担保。而且通常农业贷款的利率比较低,期限最长的可达40年,这都为美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农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国外乡村产业的发展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始终以农业为主,以农民利益为重,增强农民的话语权,并且通过农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力量来进行监督和充当农民利益的保护者,比如日韩的农业协会、荷兰的农业合作组织等。

第六,注重对乡村产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的培养。高素质农民不仅能快速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而且可以更容易在实践中创造发明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发达国家来看,大部分乡村产业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高。同时它们也相当注重对职业技术的培训。比如,以色列的文盲率只有1%,荷兰更是专门建立由初等到高等的三个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并且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和职业培训,因此荷兰的农民普遍都具有大学的本科学历,这是使得发达国家乡村产业发展兴旺,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因素之一。

四、乡村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结合如今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可以分析出乡村产业未来的四大发展方向。

第一,乡村产业的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智能技术都在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目前还刚处于新业态“互联网+农业”的农村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等农业服务产业的兴起,都可以看出未来的乡村产业将会越加走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

第二,乡村产业的集群化程度愈来愈高。任何产业都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展现出一定的集群性,产业的集群化有利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促使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乡村产业基地和园区,乡村产业的集群化的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呈现出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

第三,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乡村产业本质上是姓农、立农、兴农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产业。我国经济过去一直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驱动,但是随着时空的演变,目前来看,前两项形势已经有所变化,通过消费来拉动内需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发展经济的动力。同时由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繁荣发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加工的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开始发生优化升级,这些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自我,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消耗资源转向生态环保,通过三个转向,促进质量和效率的变革,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量的发展。

第四,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化程度会越来越大。乡村的龙头企业指以农产品加工与贸易业务为主,连接农户与市场,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相结合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当前,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传统农户仍然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理念,可持续生产能力不高;大部分地区农业用地较分散,给龙头企业的规模集约生产带来困难。因此,对龙头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除形成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模式之外,龙头企业还要依托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带动当地的乡村产业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围绕品牌产品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以此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金臣.荷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5):115-117.

[2]  李中华,李强.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6):40-42.

[3]  李俊岭.我国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3):4-7.

[4]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5]  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4):12-17.

[6]  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4):27-34.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