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2-21陈亚南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素质思政

陈亚南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力量。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2018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要篇章,是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近年来,党中央对思政教师的要求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四个相统一”,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但是,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却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2]。如何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故此,本文以高校思政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代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本路径。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一、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有关高校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学者们对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认知各抒己见。林曦云等人认为,高校教师的核心专业素质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应具备的最核心的专业素质,对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促进个人专业成长起持续和关键性作用[3]。秦虹指出,可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划分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伦理维度,三者作用各不相同又紧密联系,可通过加强培训进修,丰富专业知识,搭建多种平台提高专业能力,规范与教育相结合提升专业伦理素质[4]。鉴于此,笔者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首先应具备的素质就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高校思政教师承担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立足于讲台的根本。作为思政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外,还应具备深厚的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科学知识,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同时,思政老师还应积极关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

(三)过硬的教学本领

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是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如何将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是高校思政教师需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精心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的教学安排、灵活的课堂组织、良好的语言表达、活泼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媒体运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都是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四)良好的综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自我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亦是个人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情操、浓厚的家国情怀、优秀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素质涵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是一名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质。

二、加强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方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里,高校思政教师更是承担了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光荣使命。因此,加强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证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5]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首先需要全体思政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思政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引领者”“领路人”“思想先导”等角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这是“课程思政”提出的缘起。笔者以为,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局面,关键是要发挥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主体育人功能。思政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只有在思政教师队伍的主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伴随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全新挑战。高校教师的转型和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得更为紧迫,思政教师如何立足现实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是其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必然选择。

(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的双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深化内涵式建设。高等教育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同时,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由此可见,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思政教师队伍,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新时代里,人民对公平而有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6]高校思政教师在专业素质能力与发展方面同样面临着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思想认识还未转变。过去,思政课程的作用一直不被重视,教师自身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科教学上,忽略了思想育人的职责,学生则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其他专业课程上,认为思政课只要考前突击,通过考试就行,这就导致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长期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十分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由于思维惯性、职业倦怠等原因,导致思想认识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从而影响了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在新时代里,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对高校思政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新时代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但是由于对自身职业缺乏认同感,以及思政工作缺乏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导致工作效能不高、专业自信心不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最终影响了专业素质能力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

第三,部分教师转型面临困境。在新形势下,一部分教师虽然能积极面对,主动转型,努力适应新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思政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性、挑战性等特点,使得思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限制了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策略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肩负塑造灵魂、塑造新人、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以为,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离不开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的协同。

(一)社会层面——“尊师重教”与“制度保障”

1. 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社会应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尊重和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尊重思政教师,消除人们对思政教师的偏见。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有积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和讲话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师职业的尊敬,多次强调全社会应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受人尊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让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享有社会声望,使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使其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 健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保障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如制定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专项管理措施、出台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培训和学习计划、健全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评价体制机制、保障高校思政教学经费投入、拓展高校思政教师交流和学习平台、开设思政科研项目、丰富思政教师交流途径、实施优秀高校思政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强有力的举措和政策保障,使社会真正做到关心关爱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使高校思政教师能更好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也更好地助推高校思政教师实现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学校层面——“重视培养”与“科学评价”

1. 重视对思政教师的培养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也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是当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以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好对思政教师的培养。

第一,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思政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二,帮助思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据统计,当前思政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总体偏低。大部分思政教师由于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合理安排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保证思政教师有精力投入科研工作,从而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反哺教学。

第三,关怀和爱护思政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逐渐把思政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高度,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指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这就要求学校积极维护思政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思政教师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使思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

2. 科学合理地评价思政教师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性也不如其他专业课程那么显而易见。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高校不断深化思政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评价要注重从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进行。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高校思政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把教书育人作为对高校思政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减少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任务要求,让广大思政教师能安心从教、静心从教、潜心从教、尽心从教。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校思政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高校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三)教师层面——“不断学习”与“自我成长”

虽然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内在动力。要实现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最为核心的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人民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水平。

2. 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努力夯实专业基础

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巩固提高,既是高校思政教师加强自我修炼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高校思政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努力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理论视野,更新专业知识。深读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名著,读政治类、历史类、思想类、人文类等经典作品,读新时代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著、新成果等文献,通过深入阅读和广泛涉猎,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其次,高校思政教师要养成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关爱社会的优良习惯。及时了解时事热点,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了解人民生活,并对现实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

最后,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解答,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3. 持续改进教学水平,提升教书育人效果

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思政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活讲台的关键因素。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修炼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多向优秀的同行教师学习,多听名家名师讲课。要让思政课“入心入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教师的不断说教与灌输,思政课学习既无趣又无用,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思政课教师最难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师,首先应不断加强与同行教师的交流和学习,积极主动地向同行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尤其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同时,还应多参加各类培训,尤其是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和培训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络视频资源观看思政课名家名师的讲座和网络课程,学习名师如何上好思政课的经验。

第二,积极参加竞赛、磨课、示范课等活动,提升教学技能。近年来,高校思政课程的各类竞赛、比赛活动越来越多。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来说,通过参加比赛,达到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竞赛、磨课、示范课等都能更好地促使教师展示自身最佳的教学状态、发挥最好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会迫使教师不断采用新的教学资源,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平常的每一堂课,将每一堂课都当成自己不断练习和进步的机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第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高校思政教师要改善思政课不受学生欢迎的现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知道学生期待的思政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思政教师只有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思政课堂搬到户外,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鼓励学生以诗歌、绘画、书法、写作、音乐、舞蹈、小品、辩论等形式表达思想,表达情感。

4.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引导广大教师养成“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廉洁奉献”的职业操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提升相结合,以德立身、以德育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三者”好老师。高校思政教师更应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如高校思政教师自身要积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学生,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品质,做一个正直阳光、积极乐观、励志向上的人;要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关心国家、关爱集体、乐于奉献、敢于拼搏、正直勇敢、勤学上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素质思政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