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2020-02-20

阴山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管理员图书师生

白 珑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大学生进行阅读的场所,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开拓自身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以及查阅学习资料等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就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而言,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笔者就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运行的主要服务模式

(一)智能化服务模式

自21世纪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例如智能化服务平台。平台提供馆藏图书的联机检索服务,学生直接通过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在管理系统中就可实现书籍的预约、续借、归还等流程。[1]有的服务平台还开发了手机版,学生在借书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搜索所要查阅的书籍的详细资料,比如该书在哪个房间、哪个书架、目前处于什么状态等等,然后直接在平台上确认“借书”即可,这样既减少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又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比如说济南大学图书馆将智能化服务模式运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在图书平台上进行搜索,得知其序列,告知图书管理员,这样不仅减少了学生寻找书籍的麻烦,也简化了借书还书的过程。

(二)大数据模式

高校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来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学习评价。根据大数据云系统的反馈,能够及时地将书籍还给高校图书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图书管理员的投诉,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书籍遗失、归还不及时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图书馆数据的完整性。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时间短

高校图书馆不是全天候开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局限,因为有些学生无法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去高校图书馆借图书,从而耽误学习。因为学生的阅读或是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高校图书馆却在这一方面有所疏漏,学生过了这个点便可能改变了要去图书馆的想法,从而降低了去读书或阅读的兴趣。[2]虽然说高校图书馆限时开放有利于对图书进行规范化的分类整理,但不得不说的是其闭馆的时间着实减少了一部分人去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学习的想法。

(二)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只简单将学生还回来的书堆到角落,没有及时将书籍按编号归类,放回原处,最终导致学生想借书却借不到书;还有的管理员玩忽职守,学生想找到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咨询的时候却找不到人,或者学生好不容易把图书管理员找到了,但是在寻找了半天之后才发现,所要借的书籍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其他学生借走了,这该是何等的扫兴呢!图书管理员在学生借书时就应该做好登记,以此来确定哪本书被借走了,哪本书还在书架上,而确认这一信息是图书管理员应尽的责任,这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大缺陷。[3]

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学生兼职或是社会分配人员,其对于图书的管理排序分类都没有经验,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学习,所以就造成了服务模式的缺失。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应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在高校图书馆对于图书管理员的招聘上就应该下足功夫。对图书管理员招聘要求一定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定是专业对口。[4]第二,一定要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服务热情,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第三,高校一定要不定时地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进行抽查,以此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服务质量水平,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阅读环境不舒适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但是高校图书馆却因为其受众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而疏于管理,并未为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的确,高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图书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认知;再者,一部分学生的素质偏低,在满足了自身学习需求的时候却忽视了其他人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图书馆所应该提供的服务。第一,在图书馆内张贴“禁止大声喧哗”等警示性标语;第二,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如果有大声喧哗者,图书管理员应该采取紧急措施,情节严重者应该采取强制性措施,比如说禁止其进入图书馆等。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为其他人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这不仅仅是一个服务模式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三、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到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要以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作为其宗旨,通过云端等技术收集信息,从而提供服务。

(一)对用户进行分类服务

一般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学术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士。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模式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正确合理地开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自九年义务教育以来的文化教育行业中改革的先行者,在社会信息资料查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总体实践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也有着较为成熟的研究性成果。但目前来说,高校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互换与沟通获取以及反馈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这一服务模式中如何搭建文化信息资源互换的共享“桥梁”,实现共赢的目的,是当前研究所应该着重注意的。

(二)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进行划分

高校图书馆在如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拓展了泛信息化服务模式,但是其服务内容依旧仅仅停留在高校文献查询等形式上,必须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进行扩展。[6]比如说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技术支持、信息统计服务、智库成果复用、信息搜集整理,利用大数据网络实现差异性需求情报推送与交流,为高校师生提供新形式的协同创新,从而充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义务与责任。

(三)对院校的不同类型进行划分

不同的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本校优势专业的需要,按照不同需求,切实贴合学生个人需求与发展方向,从而有效构建不同形式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笔者认为,对各自不同专业类型的高校服务模式的构建,主要有着如下几种方式:公众、议题及决策指向的社科院图书馆服务模式;以获取—分析—储存—推介为主线搭建的地方人文图书馆服务系统;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可以利用图书馆发挥自身数据、评价与成果三方面的优势;以艺术为主的高校,则可以主攻行为分析与艺术信息内容整合等方向;以社科院、理工类院校为主的高校,则可以凭借信息库与数据网的优势,开展细化深入的相关研究,从而有效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社会服务功能的改革创新。[7]同时,高校种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加切合本校师生的个人发展规划,并凭借地缘优势与院校优势学科,构建个性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并有效促进全院师生的个人规划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特色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差异性优势。

四、高校创新服务模式策略分析

(一)共享云服务模式

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和研究成果共享机制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高校针对自身弱势专业进行提升的一条有效路径;而云计算、大数据网的出现,更使得高校共享云服务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云计算具有内存大、效率高、实用强等优势,与数据库相比,云计算更偏向于一种运转的概念;因此,云计算服务模式更有利于高校的网状格局。电子书籍资源的下载和阅读都很方便,受到师生们的欢迎,目前很多高校已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并提供电子书籍的检索服务。还有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数据库的海量资源虽然主要用于本校师生的学习,但有的高校有互助合作关系,他们的数据库是能够共享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图书资源的整合利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安全威胁也应受到重点关注。

(二)分众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能够有效在院校师生信息需求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变量分众化服务,并有效突出高校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实现因“校”制宜。在我国高校建设中,不同的区域特色资源与地方人文特点,构建出了不同发展路线的高等教育体系网络,而高校的不同造就了师生信息需求的差异性;为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向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精准服务。分众服务模式,实质上就是基于大数据运算网络实现的一种更为精细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它能依照用户近期查询的文件,结合以往专业研究的方向,对用户进行不同信息的区分,从而推送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如针对军队院校,高校图书馆往往会以保密性高、实用性强、科研资源多的信息推送服务;而针对艺术院校,高校图书馆则可以选择艺术性强、多样化、丰富化与层次化的文化艺术研究资源。

(三)泛知识服务模式

与前两种信息服务模式相比,泛知识服务模式更加偏向于用户信息需求。前两类信息服务模式都需要用户主动去查询或搜索,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导地位模式;为此,泛知识服务模式更加强调将用户或用户需求作为主体服务类型,并完全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将信息应用于用户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随着互联网信息普及程度的不断深入,泛知识服务模式致力于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将高校图书馆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机制进行构建,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转向为用户主导的服务模式,并将信息服务无缝地嵌入到用户及其知识环境之中。

(四)服务渠道联动模式

服务渠道联动模式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联动式的结果,它是一种注重多校联合的协同信息服务,也是与传播渠道进行双向联动的服务新模式,两者都是高校提升影响力的关键,也是数字化技术服务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服务-渠道联动模式能够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并结合云计算、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将高校图书馆中的知识类信息转化为一种影响力,从而有效提升高校对社会的教育影响力,推动社会服务的高水平发展。

(五)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往往只是停留在师生文献查询或资料印证方面,并且只能依赖内部平台信息检索或问题咨询的方式满足师生需求。随着大数据网络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化与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能够进一步针对师生信息需求,主动拓展、连锁或分析,将相关文献一一呈现出来。同时在资格共享方面,传统高校图书馆咨询服务凭借大数据运算带来的优势,向知识咨询服务模式的方向进行转型。例如,从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流表现形式来看,高校联合式信息库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借助其他院校的尖端知识或优势专业,围绕本院校同专业的师生进行知识的强化,从而帮助高校全体师生实现知识定制推送等咨询服务。

以上的论述完全是基于高校建设现实并眺望的角度来看,从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正趋向于两极分化,即有以上述联合式为主的知识咨询服务,也有趋向于研究的独立式知识推送。但无论是哪一种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笔者认为,从信息资源的整合再到知识服务的推送,这一流程已经圆满实现了大数据下的信息优势。

(六)学科服务模式

从专业化服务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模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现有教学科研环境下,无论是学术性研究人员还是普通师生,都在深层次上更加渴望知识的积累与沟通。为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有效利用学科服务模式的优越性,有效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在新时代下,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各领域的发展与融合,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兼顾社会性、学术性的教育单位,应该顺应时代,主动将新时代理念融入图书馆特色学科服务中,并深入思考我国“十三五”教育战略的优越性与特色化,为新时代下特色服务模式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保障。

从国内研究方向来看,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等的文献较少,虽然在内容、立意与战略等方面来看,都比较深刻透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科服务模式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战略推行,也是最为切合高校全体师生信息服务需求的新举措,无论高校管理层还是政府决策层,对其模式的研究都不够深入,难以形成正规化、高层次化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

面对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首先要处理好当前出现的问题,再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发展特色图书馆服务模式。面对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行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各界、高校图书馆与政企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合作共享,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猜你喜欢

管理员图书师生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图书推荐
可疑的管理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