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教学细节 绽放课堂精彩
2020-02-19马乃骥
马乃骥
[摘要]捕捉细节,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打磨细节,有效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细节、打磨细节,从细节出发给予学生肯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建构知识体系,让课堂充满活力,精彩不断。
[关键词]打磨;细节;精彩;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3-0027-02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如能用白己的细心与智慧,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必能呈现课堂精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细节、打磨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发现生成细节
课堂上的细节是不经意之举,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不仅需要教师一双智慧之眼去发现,更需要教师匠心独运、精细谋划,从而助力教学不断深入。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观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氛围等途径,发现生成细节,让课堂精彩不断。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学生探究面积单位的意义时,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知识,下面这两个图形(略),谁的面积大?你会比较吗?先自己试一试,如有困难,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课件呈现:一张正方形纸,边长4厘米;一张长方形纸,长3厘米,宽2厘米。(学生在课件的提示下,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进行探究)
生1:我用重叠法进行比较,发现不太好比较,但还是能够看出正方形比长方形大些。
生2:我是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比较的,发现正方形要用16个小正方形才能填满,而长方形只要用6个小正方形就能填满,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我用画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即正方形要画4个格子,长方形要画6个格子,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大家的结论都出来了,方法也告诉我们了。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4:重叠法可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但是不能直接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面积如果差不多的话,那就麻烦了。
生5:画格子的方法是好的,但這个同学的格子一个大一个小,这样比较不公平。
师:你的观点很正确!要比较,就得把方格——
生:方格就得一样大。
师:很好!你们可以与他一起画一画方格吗?(学生操作略)
生6:先画边长为2厘米的方格,然后用它进行比较,发现正方形要用8个方格才能填满,而长方形只要用1个多点的方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
……
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会有意外出现,所以教师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审视意外。上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比较方法没有进行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辨析中不断深入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只有当比较的标准一致时,这样的比较才是公平的。于是,教师把握住这一细节,机智地引发探讨活动。这样既照顾了不同学生的感受,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有助于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新知。
二、催生辩论细节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催生辩论细节,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愤悱”状态,让他们在集体的辩论中获得启发,从而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催生辩论细节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选择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使学生在思辨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后,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产生疑问:“老师,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对折的,因为它们太硬了,像汽车、茶杯、正方形的铁板、铅笔盒等,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这还真是个问题。其他同学有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呢?
生1:茶杯、铅笔盒不大,我们可以先照样子画下来,再折一折,看折线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不过,像汽车、正方形铁板等物体就难办了。
生2:不难办!因为汽车、正方形铁板也可以画出来,再折一折后就容易判断了。
生3:还可以用尺子测量相关的长度,看看前后左右是不是一样大,如果测量结果相等,说明可以折一折,且是重合的。
生4:太硬、太大的东西,我感觉看看是不是对称就可以了。
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就是一个个细节,是可以让教学升华、呈现精彩的细节。教师只有抓住细节、用好细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进入理性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上述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处理是睿智的,一句“这还真是个问题。其他同学有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呢”问话,即放开手来,让学生自己去思、去探、去辩。在问题面前,学生没有退却,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之中,让课堂更加灵动,充满活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动、机智地审视稍纵即逝的意外生成,以问促问,使学生的质疑成为再度深入学习的资源。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
三、优化评价细节
评价是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的“催化剂”,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评价,利用一切有效资源,适时地给予学生评价,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在○里填上>、<或=。
①1/2○1/4
②4/7○6/7
③2/3○2/5
④3/8○5/12
⑤5/6○6/7
生1:第①题填>。
师:正确,可以把你的思考过程告诉大家吗?
生1:通分,因为1/2=2/4、2/4>1/4,所以填>。
生2:老师,还可以用三年级学过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由于分母2比4小,所以1/2>1/4。
师:不错!牢记学过的知识,大家要向他学习。
师:这里,你们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通分,再比较。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分子相同的比较分母,同分母的比较分子。
生4:老师,我认为第⑤题也是一道特殊的题目,因为5/6比1小1/6, 6/7比1小1/7,1/6大于1/7,所以1-1/6<1-1/7,也就是5/6<6/7。
师:你的解答很清晰,创新的思路值得大家学习。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5:老师,这位同学的方法很棒!我受他的方法启发,有一种猜想:5/6和6/7的分子与分母,它们相邻的真分数是不是都可以认为“分母大的分数就大”呢?
师:噢!你发现了这样的奥秘,了不起!大家要不要去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评价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智慧,能获得“相击生光辉,荡击成涟漪”的神奇效果。上述教学中,教师的适时评价不仅让学生获得认同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细节、打磨细节,从细节出发给予学生肯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科学建构知识体系,让课堂精彩不断。
(责编 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