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教学的三大维度
2020-02-19吉智萍
吉智萍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诵读、涵泳、拓展三个维度展开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涵泳;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04-02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占诗词大都具有意境悠远、含义深刻、音韵优美、语言生动等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词语言之优美,内涵之独特,意境之深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使中华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多样诵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富有音韵美与画面美,古诗词中的一字一词都是作者精湛用语的浓缩。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反复吟诵,可以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古诗词的别样之美。
1.配乐诵读,激发情感
音乐与古诗词有着不解之缘。有些古诗词会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在教学这些古诗词的时候,如果能够借助恰当的音乐,再加上抑扬顿挫的诵读,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情境之中,真正达到“听音触情”的教学效果。如《敕勒歌》这首诗,把草原的清新、辽阔以及敕勒川下的美景尽情融入诗歌的语言中,使人觉得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美丽的面卷。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教师可以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让学生配乐诵读。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对大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2.诗画结合,融入诗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词最为明显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古诗词的面面感和自己诵读过程中的想象,把古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用笔画下来,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受。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完全诗以后,结合白己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当那稀疏的篱落、如伞的绿树、悠远的小路、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及金黄的油菜花在学生的笔下展现的时候,学生也自然化身为那活泼的孩童,他们真正入诗境,融诗情,获得了对古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
3.古诗新唱,快乐学习
诗词是与音乐、舞蹈相伴相生的,优美的曲调,特定的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情境之中。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内容特点,让学生以歌唱的形式来诠释自己的理解,定然会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江南》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古诗新唱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记住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此时,在学生眼里,古诗词学习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强烈的审美体验与独特的学习感受,他们将更乐于学习古诗词。
二、涵泳语言,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涵泳”主要指一种读书态度与方法,有着反复玩味与推敲,以获得其中滋味的意思。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反复涵泳、比较推敲以及放飞想象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1.反复诵读,涵泳古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倡反复诵读并非意味着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读,而是指根据文本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采取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反复涵泳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力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把句子读流利,读通顺;然后,教师按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节奏形式指导学生诵读,从教师范读,到同桌互读,到汇报展示读,直至学生把古诗读熟,读出诗中的味道来。这样教学,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不仅读出了古诗词的韵味,而且对诗人当时的心情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深化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2.比较推敲,涵泳古诗词
比较推敲是古诗词教学中常见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有些古诗词中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反复推敲,让学生真正沉入其中,读出古诗词的真滋味。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时候,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以此来表现西湖的美。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此来引领学生比较推敲:“既然是为了表现西湖的美,作者为什么不把西湖比作彩云、明月、花朵之类具体的事物呢?”经过推敲,学生明白了“明月、彩云之美可以远观,可以欣赏,花朵之美不仅可观可赏,而且可以用手去触摸,去感受,而西施之美则只能想象,只可意会,却不可观,不可赏,更不可用来装饰与把玩。这是一种令人渴望而无法亲近与捉摸的美,美得神秘,美得高贵……”至此,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诗词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放飞想象,涵泳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句子理解起来感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想象来引领学生诵读涵泳,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渔歌子》这首词的时候,其中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箬笠”“蓑衣”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见过,自然不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个头戴箬笠,身穿蓑衣的渔翁形象,再加上对“斜风细雨不须归”情境的体会,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庙堂之争的厌恶。
三、拓展教学,感受古诗词的别样美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尽管有时空相隔,但其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也能让学生深受感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适时的拓展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1.借助关键词句拓展
以《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为例,词中有这样一句话:“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教学时,在“醉”字的理解上,有学生认为可理解为“喝醉”,有学生认为是“陶醉”的意思。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跟“醉”字有关的诗词,如“醉里挑灯看剑”“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沉醉不知归路”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就会明白,这里的“醉”是“自醉”的意思,而不是陶醉。
2.依托同类文本,拓展古诗词
如教學《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同类文本的诗词进行拓展,词中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边卧剥莲蓬”这几句话其实与汉乐府中《相逢行》中的“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的言语表达形式相一致。这样的拓展比较,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3.活用文本内容,拓展古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改写或者创造,不仅是一种教学创新,更是一种情智意念、语言抒发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贺知章《咏柳》这首诗为例,在学生学完古诗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这样的拓展练习:“‘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中的‘二月春风除了能够裁出柳叶之外,还能裁出什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诗句的创作与建构,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学生写道:“裁出了绿绿的小草,裁出了美丽的桃花……”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如能引领学生真正经历品词析句、反复涵泳、积累语言的过程,那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品质获得一个质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