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传统文化于低年段语文教学之中

2020-02-19何琴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低年段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何琴

[摘要]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堂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展开启蒙教学,引领学生解密汉字,进行阅读体验,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逐渐从感知到传承再到爱上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传承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段;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05-02

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要求各个学校要采取分学段的方式稳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强调了在小学低年段,要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展开启蒙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践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低年段语文教材为例,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一、解密汉字——感知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习俗等多方面特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文化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现出汉字文化的奥妙;同时也要充分结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故事性较强的汉字演变、历史等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汉字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丰富情感。以象形字为基础,向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慢慢展开,是统编版低年段语文教材的一个特点。教师必须事前去理解汉字的这种独特构造,并且充分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将这种丰富内涵和艺术构造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汉字和汉文化的兴趣。

1.解密汉字的文化色彩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中,汉字是长久保存并一直运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它既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民族值得学习研究的丰富资源。汉字的长久使用体现出了一种强有力的继承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识文断句的最佳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时机,为学生打造一个好的开端。

例如,在教学“春”字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联想春天,春天是四季之始,是万物生长的开端。在对这个字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字体拆开来:万物生长靠太阳,“春”的下半部分就是“日”,有了下面的“日”,才有了“日”周围的生机勃勃,这也是汉字独有的特色。而教师在引领学生对汉字的文化魅力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书写规范的训练,要让学生在欣赏和书写相配合的基础上感受汉字的魅力,进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2.解密汉字的文化特征

教师要能够依据汉字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带领学生学习汉字的组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认字的习惯,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以及汉文化的独特之处。

以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教师要能够把课文中形声字的特点展现出来。在课文中,以“青”为基本字结合其他偏旁组合成的形声字包括“清”“晴”“睛”。课堂上,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意思,大致判断汉字的意思和读音,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引入其他形声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學习中,能够根据汉字的结构,推测出该字的读音和意义。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识字学习打下基础。

二、阅读体验——传承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一共有25篇课文,8个“语文天地”,其中渗透着传统文化内容的篇章占了绝大部分。在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涉及广泛,包括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也体现出其精妙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的眼光和思维融人讲解之中,不断唤醒学生的民族情感,营造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1.在美读中传承传统文化

所谓美读,即让学生在阅读、朗诵等形式中体会到文本本身所营造出的各种美感,包括情感、景象和语言等方面的美。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葡萄沟》《日月潭》《黄山奇松》等文章时,美感体现在奇特的民族风、地域风、情感风中。教师应在对这些文章进行讲解的时候,或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现,为学生构建出背景,使学生在视频、音乐的欣赏中增强对文本之美的感受,或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在观看视频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美景叙述或者描写出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对美的塑造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大地中自然风光的独特之处。这样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美感,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在诵读中传承传统文化

在中华文化的长卷中,古典诗词、成语、名言名句等都是宝贵的资产,能够直接为学生展现出历史长河中蕴含在中华文化里的独特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些作品,能够由内而外地体会到经典文化的精髓,获得心灵的熏陶与感染。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很多古诗词以优美的韵律、生动的描写、深刻的抒情等吸引着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诗,学生在诵读中就可以自然地欣赏到一幅幅美好的景象,并在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中,体会到美好的情怀。这些情怀,对学生生活品位的形成、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主题活动——爱上传统文化

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兼顾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以课堂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发挥课外活动对课堂教育的辅助作用,让两者在互动中迸发出教学的活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两个理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取课程中的精髓,并以此为主题来策划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从书本引向生活,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并且能够主动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关注传统文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适应性思维,从学生的接受特点和喜好入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途径。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塑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书中所学,还有学生的日常积累,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故事会,让学生在分享中传递传统文化,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诵读会,组织学生诵读一些可读性比较高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专题纪录片或者电影,然后让学生去讨论电影中的精神内涵,以及这些精神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延伸课本知识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从很大程度上说,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也是传承文化的基地。从文化的角度去展现文化的奥秘,策划主题活动应是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重视的环节。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能够得到自然提升。

总之,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十分必要,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低年段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