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
2020-02-19王颖君
王颖君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最显著的标志。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因子,充分发挥其价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认知实际,科学规划阅读步骤,引领学生鉴赏词语、解析句子、探寻结构,将教学活动置于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切实实现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化视野;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10-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人文性特征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对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得不是很透彻,教师要给出针对性引导,从文本特点出发,让学生在阅读、鉴赏、感悟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一、词语鉴赏,切准阅读教学起点
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以词语学习为基础的。对词语意思理解得透彻、全面,学生就能迅速掌握句子意思,进而抓住文本内涵和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词语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分为本义和引申义。词语本义是指一个词语最初的含义;引申义則是指在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阅读教学中在对词语内涵进行探究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词语的本义有个清晰地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感知句子内涵,进而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学习《海滨小城》一课,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寻找相关词语: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比较难理解的字词,请你找出来并进行讨论。学生阅读后很快就找到几处,如“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中的“寂寞”这个词,学生分析道:“这个词是孤独、落寞的意思。”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词语,切实感受作者的情感。经过讨论、朗读,学生很快形成了认知共识。
通常来说,语文教材中词语的含义都是本义,但部分词语也会是引申义。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妨将探究词语内涵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主动探索。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从而为阅读学习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二、句子解析,拓展阅读教学维度
句子是构成文本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个的句子组成了一篇文章。对句子的解析显得尤为关键。句子解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句子本身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快速理解句子内涵。句子解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说必须对每个句子都进行细致解析。教师应让学生重点关注文本中的主旨句、过渡句、段落的起始句等。
学习《秋天的雨》,教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的探索热情极高,有的学生从拟人这个角度进行鉴赏,如:“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有的学生从比喻的角度进行鉴赏,如:“‘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多有趣啊!”小学阶段,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比较浅薄,在对句子进行解析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是小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的短板。针对这一教学实际,教师要给予多维度的技法指导,为句子解析指明方向。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课文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但修辞不是唯一的角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切入,语法、句子位置、词语运用这些角度也是不错的选择。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筛选合适的解析角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构探寻,深化阅读教学内涵
阅读切入角度众多,要想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提升阅读实效性,教师必须从宏观视角着手,对文本段落进行深入探究。段落与段落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挖掘段落之间的关联性,理顺文本结构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结构探寻是一种通过提纲挈领,了解文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个整体感知,还能节约阅读时间,提升教学效度。
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只有四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的。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落内容,然后将段落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快速理顺了段落之间的关系,阅读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同时也把握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效度自然得到了提升。
要想探索出文本结构,学生必须熟悉每段内容,对关键段落进行重点剖析,形成横向、纵向的思维链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活动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词语鉴赏、句子解析、结构探寻中感知阅读内涵,促使他们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快速生成文学素养。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