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学生思维,让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

2020-02-19邱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

邱莹

[摘要]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追求。教师要有生本教学意识,针对学生的思维实际筛选鉴赏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鉴赏路线,让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促使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鉴赏成果,从而顺利走进文本核心。

[关键词]文本鉴赏;学生思维;筛选内容;设计路线;形成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17-01

小学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有生本意识,结合学生思维实际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自然进入鉴赏环节,顺利解决鉴赏中的基本问题,形成丰富的鉴赏认知体验。小学生阅读鉴赏意识和鉴赏能力都比较欠缺,教师精选鉴赏内容、布设鉴赏路线、展开多元互动,都可以形成鉴赏教学新起点,让文本鉴赏问题通透起来。

一、在文本解读基础上筛选鉴赏内容

小学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而且大多是图文并茂的,是绝好的鉴赏素材。教师要深入到文本当中展开研读,找到文本、生本思维的对接点,以便为学生筛选出适合的鉴赏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结合教辅材料,搜集一些相关的鉴赏素材,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

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梳理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圈定了鉴赏内容。教师跟进给出具体指导:在文本鉴赏时,不只是找修辞方法的运用,还可以看典型词语、句式、语气、情感等因素,丰富阅读鉴赏视野,这样才能形成价值度更高的学习成果。学生根据教师的布设展开操作,阅读鉴赏顺利推开。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如果不考虑修辞,作者的描绘也能将我们的思维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秋雨就像一个温柔的精灵,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潜进来,让人想起杜甫的“随风潜入夜”。这句话把秋雨温柔的性格展示了出来。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进行鉴赏分析,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权利,文本鉴赏顺利展开。

二、在学情调查基础上设计鉴赏路线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诉求会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有学情调查意识,针对学生个体需要展开教学设计,为不同群体学生规划鉴赏路线,体现分层教学意识。特别是在鉴赏方法的传授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给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鉴赏要求,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这样才能确保鉴赏问题的顺利解决。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在学生初读感知阶段,投放了阅读思考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对这只小鸟有什么看法呢?你能够说说小鸟有什么样的品质吗?从课文哪些情节中能够体现出来呢?”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并自发进行互动讨论,课堂学习气氛逐渐形成。教师跟进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建立问题意识。有学生说,这只小鸟非常讲究诚信,经历许多波折,最终找到了去年的树,并当面展现了内心情感,兑现了承诺;有学生说,小鸟找到树根,再找到伐木场,然后找到村子,最终见到了变成灯火的树,这些细节描写都能够折射出小鸟的至诚之情;有学生说,小鸟“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小鸟的诚信和执着。教师以问题为引导,将学生带人文本鉴赏的环节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内化的机会。

三、在多元互动基础上形成鉴赏成果

阅读鉴赏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唯有在充分讨论、酝酿中形成的阅读共识,才是最有价值度的鉴赏成果。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投放鉴赏问题、设计鉴赏路线、传授鉴赏方法、展开鉴赏评估,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形成有形的阅读认知。

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白行展开复述活动,参与小组展示。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教师让学生同桌合作互动,互听互评,找出复述问题,并进行讨论,找到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教师专门挑选了一个段落,为学生做示范操作,让学生感受复述技巧的应用。学生复述展示之后,教师再次为学生布设了演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角色分配,白行创编台词和动作,准备参与班级演绎活动。学生听说要现场表演课本剧,都表现得主动积极,创编台词,展开互动讨论,很快就形成了統一的操作方案,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教师义组织学生对课堂演绎情况进行集中评价,获得不错的发动效果。很显然,教师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深度解析之中,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阅读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顺利建立了文本阅读认知体系。

文本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展开创新实践探索势在必行。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实际进行鉴赏方法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利条件,以顺利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只有这样,鉴赏才会真正发生,学生的学力成长才会成为现实。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课堂评价语,打开思维那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