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出有“心理味”的生涯教育课

2020-02-19单佳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生涯教育

单佳楠

〔摘要〕新高考政策实施后,我国高中兴起了生涯热,然而大部分学校的生涯课都由心理教师接手,甚至由心理课变形而来,以致两门课程都变得不够专业,教师也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本文通过梳理两门课程的不同和心理教师在生涯课教学上的优势,旨在帮助从业教师找到着力点,放大自己的专业优势,上出专业的、有特色的生涯课程。

〔关键词〕生涯教育;心理教师;职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15-02

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各省市对于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骤然提高,生涯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中开设起来。虽然形式、内容均有不同,但绝大部分生涯课的主讲人均由心理教师“客串”,于是便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将心理课直接改成了生涯课,但内容无太大改变,只是增加部分生涯主题内容;二是同时开设心理课和生涯课,但因为由同学科教师甚至是同一教师执教,学生并未感觉不同。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搞不清楚两者的区别。

心理课与生涯课固然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课程理论体系相似,课程形式均以活动居多,同样重视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中将“生涯教育”作为主题之一纳入心理课程涵盖范围中。然而,作为一线心理教师,笔者认为还是应将两者区分开来,原因有二:一是很多授课教师因界限不明而迷失其中,导致两门课程都变得不伦不类,如将心理课中的非指导性带入生涯课,因“重分享轻讲授”,未能为学生的选考带来实际指导;二是多数学校的生涯课程都遵循着同一课程框架,心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空间较少,导致很多教师觉得生涯课由其他教师讲也是同样的效果,无法体现出心理教师上生涯课的优势和特色。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区分两者”和“如何在生涯课中体现心理教师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生涯课和心理课之间的区别

第一是课程目标的不同。《纲要》指出: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生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特质(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探索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于自我的影响、了解专业和职业信息;提高信息搜索的能力、管理和决策能力;建立起当下学习状态与未来人生发展的联系,形成动态发展的生涯观。”简单来说,心理课程的目标较广,更偏重生活,更为隐性;而生涯课程的目标则较远,偏重学习和职业选择,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具体和显性。

第二是课程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心理课程以团辅活动居多,囊括游戏、心理剧、竞赛等多种形式,重视活动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和内心体验的生成,同时需要教师在体验后分享环节中加以引导,将感悟升华。生涯课程以探究式活动为主,形式以小组头脑风暴为主,较之心理课,更为重视讨论环节中的信息搜集和整理,教师的引导也以总结为主。

第三是课程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心理课程的主题包括认识自我、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创造力学习和生命教育等。而生涯课程的主题相对较少,以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和生涯决策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涯课程的主题均在心理课中有迹可循,但偏重不同。如同样是“自我”主题的课程,心理课程的主题是全方位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生涯课程则更偏重探索自我中与未来职业选择相关的内容,如兴趣、能力和性格与职业之间的联系。

第四是课程性质的不同。心理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是包容、接纳和平等的,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倾听者、合作者。生涯课程虽同样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氛围也无大的区别,但教师除以上角色外,还需是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心理课上,教师的权威性并不明显,但生涯课中教师却需要保持自己的权威性。这里的权威性并不指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而是指生涯规划中,教师需要适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具有一定权威。

将生涯课和心理课进行有效区分后,接下来,便要在生涯课中体现心理教师的专业优势,形成无可替代的“心理味的生涯课”。

心理教师在生涯课程中的优势

第一是理论基础上的优势。生涯规划理论多源于心理学,很多心理学流派都有生涯方面的理论,如生涯建构系统、生涯决定理论、认知加工模式等。因此,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很容易掌握和理解生涯领域的理论。这也是很多心理教师上的生涯课显得更为专业的原因。

第二是工具使用中的优势。这里的工具指的是生涯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测评量表、决策类工具和其他工具。

量表是生涯评估最常见的工具,主要用于测评学生的某种特质。心理教师在该工具使用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量表的选择和解释上。很多其他学科教师认为量表就是做卷子,只要有题目和标准答案,就可以拿来使用。事实远非如此,心理量表之多远超外行人的想象,测量同一特质的量表也不止一个,且各有不同。量表的选择需要考量量表信效度、学生当前发展阶段、身心特点和个人需要等多种因素,如能力倾向测验用来预估学生未来职业表现成功的概率,成就测验用来测量学生在教育上的表现,都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量表的解释也不能仅仅对照标准答案算分,量表的分数只是一种参考,更多地需要探索分数背后的生活经验、核心价值等。

决策类工具包括生涯方格、决策平衡单等。这些工具使用方法看似简单,然而要真正达到效果,却需要理解背后的理论架构,并配合提问、反映和共情等咨询技术。如很多学生在使用决策平衡单后仍对于选择不能下定决心,此时,教师需陪伴该生再一次回顾平衡单的使用过程,探索是否有遗漏的考量因素,或者有某些尚未显现的内心冲突,抑或只是处于下决定过程中的“后悔期”,这些都需要心理教师在长期个体辅导中积累的专业能力。

其他工具包括职业组合卡、生命线和生涯家谱等,这些工具多无标准化的操作指南,也不像量表有清晰的结果解读,因此,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来说,使用起来相对困难。但对于理解背后理论架构的心理教师来说,反而是实用性较高的工具。中国人多内敛,学生很难在課堂上畅所欲言,但这些较有趣味性的工具能够作为媒介,很好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如生命线可用于探索学生过往人生的主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生涯家谱可用于探索家庭因素对于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第三是职业属性的优势。生涯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和体验、彼此间充分的交流和分享,这就需要师生关系融洽、亲近,而这恰恰是心理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其他学科教师因其学科属性,在课堂上需保持较强的权威感,学生很难在教师面前畅所欲言,因此很多学科教师的生涯课程更为“政治课化”,即教师告知学生该如何做,学生在教师明确的任务指令下执行,无法深入探索。而心理教师提供的多为开放式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最重要的是,心理教师善于抽取学生回答中的核心观点,苏格拉底的提问技术和反映技术都可用于课堂上,大大提高生涯课程的探索深度。

综上所述,心理课与生涯课之间有很多相似,也有相异之处,两者之间彼此相通,心理教师“客串”生涯教师较其他教师有绝对的优势。心理教师只有先分清两者之间的差别,才能找到着力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上出真正具有“心理味”的生涯课。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珠海,519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生涯教育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