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2020-02-18谢秀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识字写字目标定位古诗词教学

谢秀娟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古诗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准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朗读、识字写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目标定位;朗读;识字写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65-01

统编语文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上大大增加,光古诗文就有129篇,大约占到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有112首。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能够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这里主要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进行细谈。

一、把准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

古诗词是我国古人的智慧与结晶。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光要让学生会读、会背,还要结合诗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才是古诗词教学的应有目标。

《曉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这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在西湖边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就可以了。因此,在这一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可以列出以下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感受西湖盛夏的美景。

2.认识本课生字词,能够在田字格上正确书写。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就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二、在朗读品味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反复朗读、品味感受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教学,润物无声,可以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可以采取“三读”的教学策略:初读,读通顺,读流利;再读,细细品读,想象画面;回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在学生把诗句读通顺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说出仿佛看到了夏天西湖的荷花与荷叶后,教师趁机引导:“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他们写下了许多跟西湖有关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有对荷花,对莲子的赞美‘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这样教学,学生在诵读中不仅感受到了西湖的美,还联想到了许多跟西湖有关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而使学生对西湖,对荷花,对莲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教学,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自然提升了文化素养。

三、在识字写字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古诗词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关注生字的读音、偏旁部首等,还要关注生字的来源、出处,借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随文识字,最后就所学生字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在“晓”字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采取字理识字的方法,先让学生猜猜“晓”的意思,再采取字义延展的方法告知学生“春天天刚亮的时候叫春晓”。教学“慈”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净慈寺”的匾额以及场景,并借机向学生介绍:“这就是风景清幽的净慈寺,上面的匾额还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呢!”在这样直观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就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结合生活识字的习惯。在教学“竞”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字词典,将“毕竟、究竟、到底”等词语进行对比赏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用词之精妙,以及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的汉字采取不同的识字方法,赋予了汉字教学不同的文化使命,从而使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生根发芽。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田字格为标准,让学生在写字的时候做到横平竖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做frl国人,写方块字”等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丰厚学生的文化储备,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学经典的润泽,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具有传统的情怀与独特的气质,这是我们血脉相承的财富。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识字写字目标定位古诗词教学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