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阅读:从疏离走向融通
2020-02-18杨玉国
杨玉国
[摘要]创意阅读主要是基于当下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提出阅读理念。这一阅读理念强调让儿童站在阅读课程中央,从农村学生阅读基础、阅读需要和阅读发展出发,全面推进真阅读、全阅读、深阅读活动的展开。它构建符合农村儿童心理需要的课外阅读平台、阅读课程、阅读评价框架,将阅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塑学校阅读生态,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创意阅读;课外阅读;阅读平台;阅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13-02
聂震宁先生在其所著的《创意阅读(中国文学名著新书评)》中提出:创意阅读就是深度阅读,是信息化环境下的阅读对策。我们提出创意阅读的理念,主要是基于当下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存在的阅读目标被拔高、阅读没有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创意阅读理念指导下,我们力求让学生站在阅读课程的中央,从农村学生阅读基础、阅读需要和阅读发展出发,矢志不渝地推进真阅读、全阅读、深阅读,积极探索构建阅读课程体系,将阅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塑学校阅读生态,形成巨大的阅读场。
一、平台构建——诱发学生读起来
学生阅读的最初,陪伴、示范、榜样等这几个方面不可或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宏观的阅读支架,一步一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适当的支撑、必要的线索和持续的提示,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
(一)氛围营造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阅读标语和“好书推介”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学校的电子大屏幕、宣传橱窗经常展示不同年级的“悦读之星”,能激励学生不断阅读;学校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置了“诚信漂流书吧”,以便学生随手阅读。这样的阅读环境,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教师领读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是“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不加引导,一些优秀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他们的阅读范围可能在浅层次徘徊,对经典名著以及获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感兴趣。此时,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向就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比如,在经典名著的书架上,我加上了一块小小的桌牌,上面写着:“某某老师、某某主任、某某校长正在阅读《青铜葵花》《小王子》。”这样的引导,悄悄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向,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给学生签名赠书,与他们聊书,给他们荐书,上阅读欣赏课,非常值得。在学生眼中,校长、老师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会像追星一样跟着阅读。
(三)家教讲堂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薛瑞萍老师告诫我们:要将家长会开成读书宣讲会。在农村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为此,可以借助家教讲堂这一平台,每个月邀请教师、家长或专家宣讲阅读的价值、阅读的故事。同时,学校开通家教讲堂“悦读”微信群,及时传播家教心得和推广儿童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不断高涨,家长就会体会到: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陪伴孩子读书,家庭阅读成为培育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生长点。
(四)书城上课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读书境界。然而,对小学生而言,要养成广泛、深入、持久的阅读习惯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思考力就像一团肌肉,它很弱,一旦被使用就會感觉到累,就很想停止锻炼。因此,在阅读中,需要对学生的大脑进行适度新的刺激,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新鲜感。这样,创设阅读的情境就显得尤为迫切。有的教师深谙此道,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成效,轮流带学生到当地书城上阅读指导课。每次去书城上课,教师都要求家长陪同;到书城时,先让孩子和家长畅游书海,然后在中央舞台上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或读,或诵,或写,或画,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五)周末游学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信息化时代,创意阅读要接地气,就要走向自然,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在纸质阅读的基础上,每学期我们都根据年级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确定主题,利用周末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游学。比如,到公园、名人旧居、博物馆……阅读、记录、思考、行走,学生阅读的领域不断拓宽。
(六)阅读社区
因为地处农村,为促进学生阅读,在社区居民学校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建构符合农村实际的阅读社区,将学校阅读向社区阅读延伸。只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图书资源通过学校援助、居民众筹、社区订阅等渠道解决,服务人员由社区管理人员兼职,指导老师由学校选派,就能确保学生、家长、居民在家门口随时有书可看。
二、课程再造——引导学生读进去
事实上,学生向往过上一种系统的、完整的阅读生活。然而,怎么才能将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阅读习惯呢?
(一)“为你朗读”——聆听花开的声音
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喜欢阅读呢?朗读——通过朗读,可以将文字转换为有声的语言,继而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学世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每天早操结束后,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来到升旗台前,捧起课本,选择一篇课文或其中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这些书本里的文字随着抑扬顿挫的朗读传送到每个学生的耳中、心里。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便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二)“故事漂流”——打开表达的通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好的成绩,更要有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故事漂流活动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情境,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变得既博学又自信。我们学校利用早读课轮流选派学生到同年级的班级进行故事漂流活动。我们每个班都设有一个漂流本,进行详细的漂流安排,并给每个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保证故事漂流的质量。
(三)“踏诗而行”——回望诗意的天空
广播操前后的运动员进行曲响彻校园多年,传统的放学队伍学生多是默然前行。有没有一种旋律替换运动员进行曲呢?有没有什么方式让放学队伍充满活力呢?“踏诗而行”是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创意。春夏秋冬,梅兰竹菊,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一个个诗歌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广播操前后,铿锵有力的童音和着活泼跳跃的音符响彻校园上空,空气中也弥漫着诗歌的气息;放学路上,富于韵律的诗歌配上整齐的步伐,成为家长翘首以盼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静心阅读”——面向心灵的朝圣
读书需静心,静心才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超然物外。每天下午,我校专门安排20分钟的时间让师生静心阅读,每人一本书,沉浸在阅读中。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领略名著名篇精妙绝伦的文字,感受先哲的思想火花,一种如沐春风的欣悦感油然而生。静心阅读,将学生的心引领到一种空灵的意境,在书海里漫步。只有在这种意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到文字之美、文字之奇、文字之妙。
(五)“课前五分钟活动”——敞亮自信的人生
为避免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陷入集体性沉默,“课前五分钟活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单个学生登台演讲,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有班长领背、学生集体背诵经典诗词的;有多名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历史故事的。活动的内容有:名人轶事、名言感悟、时事信息、读书一得、精彩句段、影视品评、人生万象等。“课前五分钟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评价驱动——激发学生读出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因此,对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创意阅读,除了考试,什么才是最走心的评价呢?那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指尖上的阅读”
我们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技能展示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剪纸、贴画、做手T等形式来表现读书成果,取名为“指尖上的阅读”。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仿影、临摹、拼贴等形式再现人物形象或特定场景;中年级学生侧重于反映他们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高年级学生则以系列作品的形式来再现故事情节或展示他们对整本书的理解。
(二)“博雅银行”
学校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制定《博雅银行章程》,将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博雅银行”的形式统一起来。学生每周将阅读的篇目和字數存入银行,每学期结算一次利息,兑换奖品,获得相应的称号。
(三)“阅读护照”
在阅读推广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情感需要持续的刺激,才能产生不断阅读的动力。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外阅读学习护照”。“护照”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书香小学士”“书香小硕士”和“书香小博士”三个台阶。学生只要完成规定和白选的阅读任务,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称号。获得“书香小博士”称号的,邀请家长一起授博士服、戴博士帽,设立个人图书专柜。读书,得到“护照”,带来荣耀,这不正是儿童的心理需要吗?
(四)“悦读币”
为了突破阅读评价的瓶颈,学校出台了《悦读币使用办法》。悦读币面向全体学生,有10元、20元、50元、100元四种面额。学生读书、演讲、抄写、写作均可获得相应面额的悦读币,积累一定数额的悦读币可兑换学习用品,免做一次家庭作业,得到校长签名的图书,获得学校图书室专用钥匙,甚至可以有权邀请校长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儿童的阅读需要激励、需要认可、需要发现,这是心理学的密码。
(五)“收藏证书”
童年需要记忆,成长渴望收藏。当自己阅读的作品被学校永久收藏,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兴奋、紧张、期待,抑或兼而有之。每学期期中、期末,学校根据教师、家长的推荐和评选,对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作文和“指尖上的阅读”手T作品进行展览和收藏,专门召开大会向学生颁发收藏证书。
总之,创意阅读旨在引导农村小学的阅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疏离走向融通,使得学校、家庭、社区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阅读共同体,让学校真正成为阅读的动力源、核心区。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