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0-02-18潘倩吴雪悦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潘倩 吴雪悦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了解外国名著”和语文要素——“了解梗概和写作梗概”展开教学设计,以“梗概是什么一梗概有哪些特点一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读、议、写,从而使学生读懂故事,掌握写作方法,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和人物形象,受到人文的熏陶。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评析;外国名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06-02

【教学目标】

一、读懂故事,学习写法。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式阅读,知道什么是梗概、如何写梗概;通过梗概找出原文的片段,了解梗概的特点;学会变换,将长篇小说浓缩成简短的梗概。

二、内外兼修,多样建构。塑造人物形象不仅要描绘外在的事件,而且要描绘人物的心理。因此,赏析人物形象,需要内外兼修、“心”“事”相融,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教学。

三、处世态度,积极指引。名著之所以流传久远,是因为其语言艺术、思想价值都很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以及人生的启迪。阅读文本,理解并学习鲁滨逊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鉴别大师——了解“梗概”是什么

(一)了解“梗概”含义

教师通过邀请学生猜测“梗概”的大致意思,解读“梗概”一词。“梗”指的是植物的枝或茎,“梗概”就是粗略的、大概的内容或要点。

(二)理解“作品梗概”

1.教师出示名著的扉页或尾页的故事梗概部分,让学生理解“梗概”可以是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影视剧的内容介绍,让学生理解“梗概”也可以是电影的主要内容介绍。

2.总结“作品梗概”的定义。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作品,都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介绍,我们称之为“作品梗概”。(板书:作品梗概)

3.学生自由发现作品梗概的有关特点,教师相机点评,并概括出梗概的主要特点。(板书:准确、简洁、完整)

【设计意图 开课环节,从本义与引申义的结合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梗概”是什么。先由“梗”的本义入手,再给“梗概”一词下定义,接着结合文章、图书、影视作品等引出“作品梗概”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发现作品梗概的特点,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巧妙而有层次地解决了“梗概是什么”的问题。】

二、天眼大师——理清故事情节

(一)小标题梳理情节

1.读教材的“梗概”部分,思考:在荒岛上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得以自救。

2.根据呈现的每一个关键物品梳理故事情节(出示物品,如下图)。例如,发现帐篷可以概括为“搭帐篷定居”,发现野人的脚印可以概括为“救星期五”。在概括时,力求简短而准确。

3.教师总结:“小说就是靠一件件事去推动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意思,这样读者才爱看。”

(二)讨论再识特点

1.教师提出质疑:“既然小标题能显示故事的情节发展,那小标题不就是梗概吗?这样,书上的梗概未免太长了吧?”

2.师生讨论,再识梗概的特点——准确、简明、完整。它比小标题更完整、更丰富,所以梗概并非越短越好。只有具有了这三个特点,才是好的梗概。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深入浅出,让学生通过小说具体的情节学习梗概的基本特点。小说的情节是故事的走向,更是内容梗概的依据。因此,设置“在荒岛上鲁滨逊做了哪些事情得以自救”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梳理情节和拟定标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梗概有了初步的感受。最后,教师追问:“那小标题不就是梗概吗?”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梗概的三个特点。】

三、设计大师——知道“梗概”怎么写

(一)小组合作找影子

1.四人为一组,合作讨论。细心阅读原文的精彩片段,找到对应的梗概的相关语句,用笔画出来,并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片段。

【PPT出示】

梗概:“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原文:“还要提到的是,我们在船上有一只狗和两只猫,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它却办不到。”

(二)对比阅读学写法

1.学生對比阅读原文和梗概部分,明晰梗概的写法——去枝叶,保留主要内容,最后修改连贯。

2.讨论,分清“梗概”与“缩写”的区别。

3.教师总结梗概的写法。

(三)小试牛刀写写看

1.师生交流写梗概时遇到的困难,得到什么收获。

2.教写法——梗概作为一种简要的介绍,是有读者看的,所以要吸引人。梗概不仅要准确、完整,还应有针对性,能吸引读者。

3.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设计意图从“梗概是什么”到“梗概怎么写”,这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原文与梗概、缩写与梗概的两组对比,既降低了学生写梗概的难度,也给予学生写梗概的“拐杖”。在试写后再交流遇到的困难与所得到的收获,引导学生对写梗概的方法进行巩固、总结,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写好梗概。】

四、分析大师——体会人物形象

(一)分析小说的艺术价值

1.教师设置问题:“既然梗概如此完整又有趣,那为什么还要写小说?”

2.学生自由讨论、辩论。小说的情节更丰富、对细节的描写更到位,看起来也就更真实;小说原文更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适时提出引导意见,促进学生思辨。

过渡:“是吗?那这篇小说展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你们在节选片段中找到依据,说一说。”

(二)理解立体的人物形象

1.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由读,深入讨论。只要他们能说出鲁滨逊的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特点,并找到依据说清楚即可。

2.找到鲁滨逊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一一品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艺术价值。

3.教师总结:“小说原文是为了讓故事情节更精彩,人物形象更立体、丰富;梗概是为了更快速地去理解,我们使用它表达观点、传递信息。二者有各自的价值,还有我们说到的更简短的小标题,都有存在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能把这本书完整地读一读,走进鲁滨逊的世界中,去发现、感受他不平凡的人生。下课。”

【设计意图 这里在解决“梗概怎么写”的问题后回归小说,聚焦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通过对梗概和小说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合作探究,既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又实现了从理解内容到欣赏人物的超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让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落在实处。】

【教学总评】

在人教版教材中,《鲁滨逊漂流记》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浏览精彩片段,并能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而在统编教材中,它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自然不同,即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习写梗概。作为一篇经典文章,如何做到“旧文新教”,这对执教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想达成教学目标,就要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大问题。本设计重在用新思路教老课文,力求帮助学生有层次、有方法地习得语文学习的能力。

一、立足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

统编教材的编排突显语文要素。本单元在篇章页就对语文要素进行明确的说明:“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这一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语文要素落实在教学的各个板块中。教学伊始,采取层次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解决“作品梗概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对梗概的特点进行学习、总结,并在初次尝试写梗概之后进行再巩固,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写梗概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对小说的艺术和人物进行立体思考,使他们获得对梗概的进一步感悟。

二、主线贯穿始终,教学有章可循

明晰的教学主线既是教学的线索,也是学生学习的阶梯。本课教学设计聚焦语文要素,以“梗概是什么一梗概有哪些特点一梗概怎么写”为主线展开教学,逻辑清晰,板块明确。这样,通过一个个明确的问题,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在每一个板块的设计中,无论是“梗概是什么”还是“梗概怎么写”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作为教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有扶有放,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循序渐进中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三、关注写作艺术,教学主题升华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关注语文要素的体现,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第二单元在篇章页除了提出语文要素外,还明确提出单元的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借助单元课文,让学生学会欣赏名著,感受、赏析名著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因此,教学的最后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使学生立体、全面地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横向看,本设计运用新思路教授旧课文,主线明确,通过科学的、层递式的教学流程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纵向看,本设计前有铺垫,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授新知;课上有训练,针对新授内容进行即时练习;课后有巩固练习。这样扎实的教学,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