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2-16陈熔朱明苑
陈熔 朱明苑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专业品质有待完善、专业知识亟待丰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个体和群体专业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需健全、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引入制度,增强专业化发展内驱力,整合专业发展方法,完善“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陈熔(1975-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朱明苑(1988- ),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1-0073-06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教师是直接参与者,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总结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培养的困境,找到补齐短板的对策,让青年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健康发展,使青年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过程中,通过自觉的、系统化的专业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等,促使其个体的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专业品质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信仰、专业人格,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行业企业实践知识和其他必备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科研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其中掌握行业企业实践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体现了高职教师的“职业性”特质,是高职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中45周岁以下的校内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400份,回收389份,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96.75%。调研发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品质有待完善。第一,从教学质量检查情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丰富但具体实施还有欠缺,存在不重视课堂纪律管理、调课频繁、上课看手机等现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并未深入青年教师内心,还需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帮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第二,访谈中部分青年教师表示专业信仰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严重动摇。他们表示入职初期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入职后承受课时多、课难上、职称难评、课题难拿、学生难管、学生难招等多重压力,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高。第三,30.36%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人格与岗位匹配度不佳,对职业生涯规划出现迷茫、消极的态度。
2.专业知识亟待丰富。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行业企业实践知识。第一,35.24%的青年教师认为“仅在岗前培训时候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粗略学习了教育教学知识”,访谈中部分教师透露,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学习教育教学知识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职称评审中对于教研课题与论文的要求。第二,不少青年教师表示由于缺乏丰富的一线企业实践经历,导致教学内容空洞,缺乏生动具体案例支撑,无法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专业能力亟待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方面。第一,教学实施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4.31%的青年教师尚处在早期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我表现和胜任能力,在乎他人对自己教学的评价;42.25%的青年教师尚处在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即关注在当前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下,如何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还需进一步发展到关注学生阶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风格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坚持实践导向,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沟通合作能力有待进步。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需要和企业员工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所以沟通合作能力也很重要。总体上青年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不错,还需要进一步走出象牙塔、主动沟通、服务社会。
第三,专业实践能力亟待提高。27.59%的青年教师入职前一线的专业实践经验几乎是空白,仅有18.16%的青年教师有超过4年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实践。“双师素质”教师中27.59%具有职业资格,却没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73.53%的青年教师要求增加行业企业锻炼和培训机会。
4.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还未发布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江苏省统一组织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证制度忽略了高职院校的“職业性”,缺乏对行业企业实践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执行不够严格、认证类型没有分类。我校虽然实施了校级的“双师素质”资格认定工作,但认定标准中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并非必要条件,认证主体缺乏企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双师素质”还停留在“双师资格”的初级阶段。
5.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66.47%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有待加强,主动充电、教学反思等行为不多,甚至个别青年教师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职业道德、专业信仰还需提高。访谈中,部分青年教师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未真正理解高职教育的意义以及高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最关注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等,需要将自身专业化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高职院校几大职能的高度契合。
4.产教融合三阶递进,完善青年教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第一,发挥企业育人机制,培养青年教师“三阶”专业化能力。对于适应期的教师,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青年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分年度、分批次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研修,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完善新教师导师制,为新教师配备一名导师、参与一项管理、跟班助教一年,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联系起来。为新教师开设“私人订制”个性化教学指导,同时开展入职教育论坛、开展优师公开课和师徒大比拼等系列活动,提高理论品位与专业水平。对于提升阶段的教师,实施骨干教师企业挂职研修、国外院校访学进修等发展项目,提升骨干教师教学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遴选核心技术技能点,定期向同类院校和行业的技术技能大师拜师学艺,螺旋提升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反复锤炼培育技术能手。对于成熟阶段的教师,培养其成为专业(群)建设带头人或绝技绝艺大师。强化高端培养,补齐业务短板,让教学名师同时成为行业专家,让技术技能大师同时成为教学专家。为专业(群)建设带头人搭建“政行校企”互通平台,拓宽国际合作领域,迅速提高专业群及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水平和专业产业发展的洞察力。每年举办大师绝技绝艺展示会,在全校掀起学练技能的热潮。
第二,共建产学研平台,健全青年教师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整合现有校内专业技能实训中心、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构建产教融合管理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健全“学校—二级学院—企业”三方组织管理和制度体系,指导基地的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日常管理、沟通协调等。遴选一批有实力、有意愿、有条件的企业作为师资培养深度合作企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共建青年教师师资培养质量目标和标准体系,共同协商确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培训内容,共同制订培养培训计划,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和岗位需要为主线,聚焦技能训练、职业素养、专业实践能力、理实一体教学能力等的培养。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开发适应教师能力水平、岗位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培养培训教材,课程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由企业基地选派技术骨干、项目主管等作为指导教师,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实践操作为主要形式开展培训。
第三,完善师资互聘机制,聚焦“1+X”证书制度培育培训师。构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完善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青年教师师资互聘共育机制,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两栖发展。政府应健全校企共育“双师”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校企双方根据需要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如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领域进行合作。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实践,行业企业根据需要聘请学校“双师”联合进行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及参与企业技术难题攻关,接受学校教师顶岗实践,对專业教师进行通用技能培训等。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师和考评员。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相关专业教师发展,促进青年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5.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激励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第一,制定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岗位和聘任办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岗位类别、岗位结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完善以师德、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教师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制度,激活用人机制。按照不同专业领域和研究类型,建立分类评价标准。通过职称合理评价青年教师的能力、水平、业绩和贡献,激励青年教师追求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可持续专业化发展。
第二,修订“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入行业企业评价与技能鉴定,突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考核评价的特殊性。将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并与职称评审、收入分配等挂钩。依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时采集教学全过程数据,为合理评价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大数据支持,促进青年教师走进教学改革的深水区。维护青年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分类分层重点培养,适当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经费支出的比重。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和津贴制度。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在企业兼职所获薪酬等收入,可不纳入绩效工资和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四、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是对所教专业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不断深化理解和把握的过程,是一个教育理论思维、教育教学经验、专业职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青年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事关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体现学校办学宗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熔.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河北职业教育,2018(3):22-23+3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19-03-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胡斌武.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胡建华.高等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EB/OL].(2018-08-01)[2018-12-01].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8/8/1/art_64497_7766878.html.
[6]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EB/OL].(2018-02-22)[2018-12-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2/content_5267973.htm.
[7]任占营.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47-52.
[8]申文缙.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德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研究[D/OL].天津:天津大学,2017[2018-12-0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LAS
T2018&filename=1018011453.nh&v=MjAyODFGMjZGck81SDlY
SnJK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
UkxPZVorUnVGQ25uVmJySVY=.
[9]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0]中共中央 國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EB/OL].(2018-01-31)[2018-12-01].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11]万玉凤.陈宝生在教育部召开的武汉高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EB/OL].(2016-10-17)[2018-1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
485/201610/t20161017_285069.html.
[12]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3]赵丽英.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7):63-6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08-29)[2018-
1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
20_281586.html.
[15]朱爱文,赵旭庭,周春宝,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育“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2):84-87.
[16]朱其志,徐婷婷,袁华根,等.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农业高职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7(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