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凤翰在扬州任职与交游考

2020-02-15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仪征歙县雍正

杨 小 明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等,山东胶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高凤翰雍正十二年(1734)出任泰坝监掣(1)泰州是中国古代的产盐重地,泰坝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建成后,往来运盐在此翻坝换船,因此这里成了私盐交易场所。雍正十年(1772)设泰坝监掣,管理走私。,至乾隆六年(1741)回胶州老家之前,生活在江淮之间,这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这段时间他广泛交游,大量创作,名声鹊起。乾隆二年(1737)罢官,滞留扬州一带,高凤翰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艺术上的转折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1 高凤翰任泰坝监掣时身份

对高凤翰在江淮之地的任职目前还没有定论。很多学者认为他以仪征县丞兼任泰坝监掣。(2)粗略统计,上世纪80年代至今,涉及到高凤翰这段经历的专著有53部,采用在仪征任县丞观点的有41部,如薛永年、杜娟《清代绘画史》,周积寅《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2008年)等。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1.1 高凤翰未曾出任仪征县丞

在早期的高凤翰年谱中,他与仪征没有关系。清咸丰年间钱侍辰《高南阜先生研史年谱》、1963年李既匋《中国画家丛书·高凤翰》只说高凤翰曾出任泰州监掣。1985年秦岭云编著的《扬州八家丛话》中《扬州八家年表》:

高凤翰以仪征县丞兼泰州坝监掣[1]121

后列此论出自《南阜诗集》。《南阜诗集》即《南阜山人诗集类稿》,其中只有卷四《鸿雪集上·平山堂雅集二首序》中提到仪征:“余时适在扬州,以公赴仪,未得与会。”[2]75《南阜山人全集》(3)高凤翰诗集流传状况为:乾隆十九年(1744)手编《南阜山人全集》,包括诗和文。高去世后,后人及门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增入乾隆十九年后作品,后由宋弼删订为《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本文所引高凤翰诗文均据刘才栋主编《高凤翰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该书乾隆十九年以前作品据山东图书馆藏高凤翰亲订《南阜山人全集》稿本。中《鸿雪集》此年有小注:

是岁春,行役扬州,复由仪至润州。天中节后还扬。于五月二十五日病痿,还泰州。[3]170

“以公赴仪”“行役扬州,复由仪至润州”不能断定其任仪征县丞。高凤翰此次行程非常紧凑,所述非当地官员之言,此处出现的“仪征”只是公务往来途经之地。

通检《高凤翰全集》,还有两处提及仪征:

其一,《上盐院高大人书》:“另系小包……可随大引同至仪征解包……即于其赴仪路票内开载数目。”[4]56清朝在仪征设盐引批验所,两淮盐销往江西、安徽、湖南、湖北者在此检核。此处出现的“仪征”是描述盐业运输过程的检查。

其二,《上高大人书》:“原系详明运司,亲赴仪所较兑,面同厅员各官,锉去六斤。”[4]54“仪所”即仪征盐引批验所简称。高凤翰此次到仪征是为了核验称重标准。

高凤翰一生中的重要经历都能在《高凤翰全集》中找到相应记载。只列为官期间公文往来类作品,在歙县有《劝民急公谕》、在休宁有《上徽州太守乞农忙缓征状》、在绩溪有《上皖臬高阳刘大人书》、在泰州有《为勒盐吞课详稿》《扬场商盐交课不清详稿》等。而关于仪征,只有上文提到的几处。如果曾在此地为官,不可能没有反映。

1993年王克捷、郑文光、蔡铁原所编《高凤翰编年录》(以下简称 《编年录》)之“说明与存异”又给出证据:

《山左诗抄·高凤翰·按语》(卢见曾作):“余转运两淮,西园方以县丞委管泰坝秤掣,历俸满,应叙升矣。会仪征县缺出……”可见高凤翰这里所任的“县丞”系仪征县丞。杜显露说是“荐授仪征令”。《国朝正雅集》:“以事牵连,罢官。复举仪征”,是说罢了官又至仪征。《雨村诗话》主先泰州,后仪征。[5]95

所列以《山左诗抄》(即《国朝山左诗抄》)卢见曾按语为说明(2013年修订版删去了“可见高凤翰这里所任的‘县丞’系仪征县丞”一句),以杜显露(当为杜显震)说、《国朝正雅集》《雨村诗话》为存异。现就三者原文分析:

其一,《国朝山左诗抄》:

乾隆丙辰,余转运两淮,西园方以县丞委管泰坝秤掣,历俸满,应叙升矣。会仪征县缺出,具禀荐于两台制府,复书尚称闻其才名。会有构余于制府者,乃转以结党为余罪,列凤翰款禀参,遂罢职。[6]

“……以县丞委管泰坝秤掣,历俸满,应叙升矣。会仪征县缺出”前句所言“县丞”并不是后句中“仪征”的县丞。如果文中“县丞”指的是仪征县丞,应该省略后文而非前文,这段话的意思是:高凤翰以县丞的身份任泰坝监掣,任满该升迁时,仪征知县任上空出。杜显震对整体文句的理解是对的。

其二,按《国朝正雅集》说法,“以事牵连,罢官。复举仪征”[7]之语出于宋弼。而宋弼语源于《刻南阜山人诗序》,其原文为:

南阜山人,世之善鸣者也。少具异才,跌宕文酒,薄游四方,所至倾其豪隽。四十不第,举为歙县丞,以事牵连罢官。又病,风痹废右体,不用。垂老归家,食贫以没。人生若此,可不谓穷乎?山人善书善画,画尤为世所宝重,贵之如古人。[2]37

此语应为《国朝正雅集》编纂者符葆森所增。

对高凤翰经历的记载中,卢见曾和宋弼的描述较为可靠。宋弼的父亲与高凤翰是好友,宋是《国朝山左诗抄》的实际编纂者,又应高凤翰后人委托为其删订诗稿。符葆森生活在晚清(4)据中华书局1997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他所增补恐亦来自《国朝山左诗抄》卢见曾按语。

其三,《雨村诗话》卷十四:

以诸生荐,举官歙县丞。乾隆丙辰,同里卢雅雨为转运,深爱之。适高委管泰坝秤掣,适仪征县缺,具禀保荐。会有构卢者,以为结党,并列高款禀参,遂罢职。[8]

从中看不出高凤翰是任仪征县丞还是知县,且无论什么官职,都没有上任。雅雨即卢见曾,其实这段话为卢见曾按语(见前文)截文,顺序有所调整;其余的变化只是人称由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编年录》既不能证明高凤翰曾任仪征县丞,也构不成对该问题的讨论,高凤翰没有在仪征任过任何官职。

1.2 高凤翰以歙县县丞身份出任泰坝监掣

《编年录》所引卢见曾按语价值很大,其中讲到高凤翰“以县丞委管泰坝秤掣”,既然不能证明是仪征县丞,那么是什么地方的县丞?《鸿雪集》是高凤翰自编诗集,其卷三十《僵卧》夹注云:

余以歙县丞罢官,寥落中唯以砚石数具相随。(5)乾隆二十八年刻《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此夹注无“余以歙县丞”几字,缺字当为宋弼编订时所删。

《鸿雪集》每卷系年标明创作时间,此卷下注“庚申”,为乾隆五年(1740),高凤翰泰州罢官在乾隆二年(1737),则“罢官”时为歙县丞。

地方志中明清时期的职官记载保存较为详尽。道光《歙县志》卷三《官司志》:高凤翰……雍正七年任;卢士珩……乾隆二年任。

高凤翰的仕途是从雍正七年(1729)开始的,至乾隆二年(1737)卢士珩接任,九年之间唯一的官职是歙县县丞。另,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二十四《职官志》:雍正六年:钱汾……雍正十二年:吕文焯……乾隆六年:南应心……。高凤翰在任泰坝监掣期间,仪征县丞任上另有其人。

1.3 泰坝监掣任用形式

一般来说,官员调动,编制履历都应该随之迁移,官职称谓也随之变化。从地方志记载看,高凤翰在泰州任职,却仍在安徽歙县县丞任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也是后人认识上产生分歧的关键所在。现进一步挖掘,希望彻底解决问题。

乾隆《两淮盐法志·官制》记载了前六任泰坝监掣,现移录于下:

郝大伦,顺天人,上海县丞,雍正十年委任;

高凤翰,山东胶州人,增生,歙县县丞,雍正十二年委任;

孔传橿,山东曲阜人,廪生,广德州州判,乾隆二年委任;

史应旸,江南溧阳人,副榜,试用大使,乾隆五年委任;

杨瑞禧,山东诸城人,举人,试用大使,乾隆八年委任;

李棠,顺天宛平人,举人,试用大使,乾隆十一年委任。[9]

与地方志职官表相比,乾隆《两淮盐法志》职官表里的“泰坝监掣”部分有两个不同点:一是不存在连任的现象,任期较短。二是体例上的不同,方志体例列姓名、籍贯、出身、到任时间几项,而乾隆《两淮盐法志》列的是姓名、籍贯、出身、官职、到任时间。既然已经确定官职是泰坝监掣,后面又多出一个,推究起来,原因是泰坝监掣的职位有特殊性,担任者的实际官职即是我们认为《两淮盐法志》中多余的那一个。

《光绪大清会典》卷七:

凡百官之任,有管理以重其务、有行走以供其职、有稽察以慎其法、有兼充以省其官、有差委以寄其责、有分发以练其事、有署理以权其乏,与额缺官相辅焉。[10]78-80

清朝实行官缺制度,机构有固定编制,官员有固定岗位、人数。但在机构实际运行中,有些事务必须有人处理,又没有必要设置专员;或者有些事务经常出现,办完即止,无法设置专员。这样就出现了管理、行走、稽察、兼充、差委、分发、署理几种官员任命的补充形式,与额缺官相对。泰坝监掣的设置即属此列,下面看地方志对《两淮盐法志》所列几位监掣的记载:

郝大伦。同治《上海县志》卷十三《职官表下》:“(雍正)九年任:郝大伦……十二年任:纪应迪……”郝大伦是首任泰坝监掣,任上海县丞的时间是雍正九年(1731)到十一年(1733),则他任泰坝监掣期间官职是上海县丞。

孔传橿。乾隆《广德州志》卷二十八《职官志》:“孔传橿……雍正七年任,后升来安县知县。”道光《来安县志》卷三《职官志》:“雍正十三年:孔传橿……乾隆元年:秦宏典……”可以看出孔传橿在来安任的是代理知县,他任泰坝监掣时仍是广德州判。(6)署理即暂时代管,常出现在两任官员交替,原任离开、实缺官未到之时。道光《来安县志》卷九《名宦志》:“孔传橿……十三年由广德州判题署县事。”“题署”与“署理”界限模糊,可通用。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元年(1736)只有几个月,孔传橿是秦宏典到任之前署理知县。

史应旸。嘉庆《溧阳县志》卷十《选举志》:“史应旸……石港场盐课大使。”“乙卯”即雍正十三年(1735)。史应旸是在石港场任上做的泰坝监掣。

郝大伦、高凤翰、孔传橿、史应旸任泰坝监掣的任职形式属兼充,以原来官职任其他事宜,属差遣性供职,品阶以原官为准。

杨瑞禧。乾隆《诸城县志》二十二《选举表》:“(雍正)七年己酉:杨瑞禧……第五十四名,淮南泰坝通掣,升陕西榆林县。”此处“通掣”应作“监掣”,泰坝未有通掣之职。地方志选举表所标官职为进入官场的第一个官职,杨瑞禧属于这种情况。

杨瑞禧的任职形式是分发。分发是见习性的,通常用于刚踏入仕途的人员,任职期间业绩突出实授或升迁。[11]190-191

李棠。地方志中没有记载。(7)现存《宛平县志》编于康熙二十三年;光绪《顺天府志·人物志二十八·选举四》载,乾隆以前当地举人记载阙如近百年。

《泰州通史》后附《泰坝监掣官职一览表》[12]590-596,体例与《两淮盐法志》职官表相同,辑录了从雍正十年(1732)设立到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出现的全部122位泰坝监掣。179年间,泰坝监掣的任职方式基本上没有变化。总体来说任期都不长,不存在连任现象。(8)设置监掣的主要目的是缉私。泰坝监掣的任用由其特殊性决定:以兼充、分发形式任命,是为了避免行使职权畏首畏尾;任期短是为了避免出现官商勾结。

高凤翰实际上未曾在仪征任过任何官职。他一生坎坷,十九岁考取秀才,后屡试不中,雍正六年(1728),四十六岁时应孝友端方科试,七年(1729)试用安徽,任歙县县丞。十一年(1733)冬,以歙县丞身份委任泰坝监掣,第二年正式上任,乾隆二年(1737)离开官场,终其一生只做过歙县丞一任八品小官。(9)有认为高凤翰曾在休宁、绩溪两县任知县,不确,将另讨论。

2 高凤翰在江淮之间的交游

担任泰坝监掣的这段时间应该是高凤翰最得意的时光。泰坝监掣是新设立的盐官,使热衷功名的他得以充分展示才能。盐官收入丰厚,贫困的高凤翰生活也稍得宽裕。

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高凤翰的艺术才能得到了公认,这与其交游有关。高凤翰频繁往来于泰州、扬州、南京之间,尤其是在扬州,有机会同当时书画界高人交流。

当时与高凤翰交游的人大致可分为官员、文士、盐商三类。

2.1 官员

与高凤翰交往的官员很多,这里仅举关系最密切的两位:

高其倬(1676—1738),字章之,号美沼,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属汉军镶黄旗。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曾任云贵、闽浙、两江总督。高其倬为清代重臣,也是诗人,有《味和堂诗集》行世。沈德潜《清诗别裁集》称其“生平学术政治,俱有根本。所为诗其言有物,匪求工于队仗声律之末也”[13]707,袁枚《随园诗话》言其“诗为勋业所掩,不知一代作手直驾新城而上”。[14]411

与高凤翰交游的官员中,高其倬职务最高。高凤翰任泰坝监掣时,高其倬任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虽然二人官场地位悬殊,但过从甚密,扬州市图书馆藏《断金碎璧》高凤翰题跋称高其倬为“吾家铁岭翁”。高凤翰赴任之前即住其家里,并为其所藏《肃拓本淳化阁帖》题跋。乾隆元年曾赴高邮谒见,高凤翰途中作《自扬州至高邮舟中述怀》,受冤罢官后有《上高大人书》申辩。乾隆三年(1738)十月,高其倬卒于宝应舟中,高凤翰作《哭关外翁》。

卢见曾(1690—1768),字澹园,号雅雨,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扬州画舫录》卷十:“公工诗文,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时人谓之‘矮卢’。历官至两淮转运使。筑苏亭于使署,日与诗人相酬咏,一时文宴盛于江南。”[15]174卢见曾著有《雅雨堂诗集》二卷、《文集》四卷;亦为曲,有传奇数种。

卢见曾与高凤翰关系最为密切,对高极为赏识,高的为官生涯处处都与他有关,以致卢见曾罢官,高凤翰亦受牵连。卢平山堂雅集,高凤翰有《平山堂雅集二首》。卢发配塞外,高凤翰有《天宁寺旭林诗僧寮雅集,是日为前运司雅雨公北征作饯,一时名巨皆在座》《即日再别雅雨公》等诗。

与高凤翰交游的官员也都是文雅人,他们同高凤翰交游都是因为他的才气。他们把高凤翰调到泰州,客观上促进了他艺术上的发展。

2.2 文士

关于郑板桥、金农、边寿民、李鱓与高凤翰的交往,研究成果较多,这里不作论述。下面再介绍几位:

李葂(1691—1755),字啸村,号铁笛生,“扬州八怪”之一,与李鱓时称“二李”。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二十三《人物志》:

李葂,字啸村,怀宁诸生,诗才敏异,督学按皖,试《春江诗》,顷刻成七律三十首,时有国士之目。客游金陵、维扬间数十年,落拓无所遇。雍正乙卯举鸿博不就,乾隆辛未上南巡召试二等。著有《啸村诗》三卷,两淮运使卢见曾为刻传之。

李葂渴望功名,却一生偃蹇,布衣终生。吴敬梓和李葂是好朋友,《儒林外史》中季萑原型即李葂。由高凤翰引荐,李葂得识卢见曾,卢见曾出任两淮盐运使,李葂到扬州。雍正十二年(1734),黄钰为高凤翰画像,有李葂、张纯、靳树椿、田云鹤、陈璐题跋。

张纯,安徽桐城人。史籍有关张纯记载甚少,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卷第十一《人物志》全文如下:

张纯,字吾未,允锡子。性至孝,尝以亲病夜行山中,虎踞道,纯直犯之,虎避去。工大小篆,所居曰苦竹山房,偶即竹根为章,变幻其形,人争购之,以此营甘旨备养。亲没,乃出游。后归自淮,苦竹山房毁于蛟,乃徒跣以寻父柩于江湖,终不得。复走浙,祷于公庙,无梦,抑鬰以归。泣捧父遗发葬之,碑曰发塜,时时痛哭。未几,卒。著有《篆会》及《苦竹山房诗稿》,自号苦竹山人,乡人私谥为贞孝先生。

其中主要讲张纯事亲至孝之事,涉及篆刻艺术不多,著作《篆会》《苦竹山房诗稿》亦不传于世。关于张纯生平,从高凤翰作品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其《哭故友张吾未》小引言:“桐城人,名纯,戊午年卒,乡人私谥之曰贞孝先生。”[3]187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

方贞观(1679—1747),字履安,别号南堂,安徽桐城人。与族叔方文、世举并称为桐城三诗家。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卷十六《人物志》载其“生而颕异,里称神童”“工诗,善行楷,名噪淮扬间,为卢雅两运使所推重”,因涉戴名世《南山集》案,入旗籍为奴,十年乃得赦归。《清诗别裁集》:“极人世之困穷,然境穷而诗乃工矣。卷中所采,多流离抑郁时作。”[13]1170著有《南堂诗稿》。乾隆元年(1736),高凤翰为方贞观题宋人《圣教序》,并赋诗论鉴;乾隆二年(1737)同游平山堂,同行还有刘大櫆、汪廷璋。

方士庹,字右将,号西畴。其与兄方士庶是“娄东派”的重要画家,工于诗文。有《新安竹枝词》存世,又有《西畴诗抄》。乾隆五年(1740),高凤翰拟还乡,作《六君诗》,六君中有马曰琯、汪廷璋、方士庹。

李果(1678—1750),字实夫,一字硕夫,号客山,江苏长洲人,布衣。《清史列传》言其“艰苦力学,忍饥诵经”“樵苏不继,怡然自得”“为文,力守矩矱;诗格苍老,有一二字未妥,屡改不倦”[16]64。著有《在亭丛稿》十二卷、《咏归亭诗抄》八卷与《石闾集》。《砚史》有李果序。

与高凤翰交游的艺术家有的是维扬人士,有的则是流寓于此的落拓文人。与这些人交往,自己的艺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2.3 盐商

扬州盐商与高凤翰往来最密切的是汪廷璋和马曰琯、马曰璐。

汪廷璋,字令闻,号敬亭,歙县稠墅人。《扬州画舫录》言“自其先世大千迁扬州以盐策起家,甲第为淮南之冠,人谓其族为‘铁门限’”[15]372。乾隆六次南巡,汪廷璋参与接驾,被赐参加高曼寺行宫的御宴,授奉宸苑职衔。《随园诗话》:“扬州巨商汪令闻,余姻戚也。己卯、庚辰间,余及见其盛时,招致四方名士徐友竹、方南塘、曹学宾诸公,有琴歌酒赋之欢,然其徽言佳句,竟不传也。”[14]451

高凤翰不但与汪廷璋游赏、赠诗,汪还有给高凤翰的书札存世。(10)详见徐立《〈高南阜集故人书札〉释读》(《文献》2010年第2期,第132-139页),书札还包括方士庹、方贞观、张纯、马曰琯等人。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安徽祁门人,后迁扬州。为清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曰璐(1701—1761),字佩兮,号半查。兄弟以诗齐名,人称“扬州二马”,分别有《嶰谷集》《南斋集》。二人又是收藏家,版本学家。

有趣的是各种资料介绍马氏兄弟经商的很少,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五十一《人物志六》说他们“辟小玲珑山馆,偕诸名士结诗社”“家多藏书,积十余万卷,筑丛书楼贮之”。《扬州画舫录》言:“尝为朱竹垞刻《经义考》,费千金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许氏《说文》《玉篇》《广韵》《字鉴》等书,谓之马板。”[15]91

扬州大盐商延揽文士,高凤翰成为他们的座上宾。高凤翰曾手钩小玲珑山馆藏宋本《西岳华山庙碑》,题赠甚多。高回胶州时,马曰琯送至船上。

清代的扬州是盐运中转站,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多非平庸商人,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马氏兄弟以诗闻名,自乾隆初年参与主导韩江雅集,结集刊刻;官员也注重文运,卢见曾两次担任两淮盐运使,《扬州画舫录》言“座中皆天下士,而贫而工诗者,无不折节下交”[15]175,虹桥修禊和者七千人,编次三百余卷。

富庶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引来了天下名士。他们在这里交流切磋,提高了创作和鉴赏水平,高凤翰在其中也受到熏陶。

宋弼评高凤翰,以“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2]37起论,可谓一语中的。正在艺术上趋于成熟、仕途将要升迁之时,乾隆二年(1737),高凤翰病痹右手废,随后罢官,从人生巅峰跌到低谷。仕途的终结、生活的变迁和身体上的障碍使他备受煎熬。病痹罢官是高凤翰艺术上的分水岭,此后作品妙趣古拙,意趣横生,达到了他的艺术高峰。

猜你喜欢

仪征歙县雍正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徽港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扬州仪征十二圩:三步骤画好基层统战最大同心圆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仪征化纤熔喷布生产线投产
雍正:精细典雅
时尚达人:雍正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