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中考化学试题研究
2020-02-14张述明
张述明
摘要:兼具选拔与甄别功能的中考化学试题,要立足双基、突出主干;全面兼顾、落实能力;切合实际、注重发展;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在命题中,
關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命题立意;课程理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中考化学命题应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合在命题中,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强化能力立意,突出学生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同时还要将试题素材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常见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中考命题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中考命题需注意的几个要素,以2019年济宁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分析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的特点如下:
1关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立足基础性
“知识与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基本保障,2019济宁中考化学试题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涉及的考点均为《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知识,如氧气、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常见金属铁、镁等物质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等,依托物质的变化与构成、微粒的性质、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全面考查,体现了立足基础,面向全体的命题立意,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应用。
例如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工业上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
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c,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
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
评析本题旨在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化学学科思想。
例如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2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符号——;
(2)标出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3)写出cH4中右下角数字“4”的意义——;
(4)写出SO42-一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
评析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本题旨在帮助学生会从宏观物质联想到物质的微观构成,由物质的微观构成抽象到具体的化学符号(即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2稳中求“新”,体现诊断性
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中考命题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主线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在试题立意、内容选材、思维角度和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情境化、生活化、探究性等多角度求“新”、求“变”,考出新意,避免学生被强化的机械训练而导致思维固化现象的出现,更加凸显了对教与学的诊断性。
例如5.(2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评析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涉及到配平、产物状态符号的标注、反应条件的标注等,是对化学反应的深度学习或理解应用。
例如7.(2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室温时,将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对溶解影响的判断(参照如图1溶解度曲线),错误的是()
A,反应中,石灰水始终是饱和溶液
B,反应中,氧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
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D,反应后,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评析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变换角度,通过化学反应改变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和温度,引起整个溶液的改变,即从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角度考察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
3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环境、能源等问题,如“污水处理的回收利用”“波尔多液”“侯氏制碱法”“空气质量检测”等;又增加了一些社会热点、化学与健康等问题的考查,如“加碘盐”“家庭食品的制作”等,使学生感受到学好化学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品质,整卷中有10道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占分值总量的54%,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充分彰显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例如12.(4分)波尔多液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的病害防治,是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如图2所示),请回答:
(1)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配制过程中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喷洒波尔多液后,不到采摘期的蔬果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喊),蓝色斑点的成分是——(填化学式),不易用水清洗,可用厨房中的调味剂——浸泡除去。
例如15.(3分)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补碘是一个长期生活化的过程,碘盐(加碘食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症,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用含碘较多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食物来补充碘元素,请读识上面文字和图3图片后回答:
(1)碘盐的成分是——;
(2)除食用碘盐外,我们还可以食用——补充碘元素;
(3)大家知道:单质碘(I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请用实验证明碘盐中的“碘”与单质碘的不同:——。
评析这两道题都凸显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常识,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品质,感悟化学的价值和魅力。
4重视实验考查,强化探究性
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中考化学继续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改进与评价、误差分析等,多维度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强化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17.(5分)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长相”类似的物质,如家庭制作食品用到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区分二者,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溶解度法(溶解度曲线如图4所示)。
(1)小亮同学利用这种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设计了下面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见表1:
(2)现有碳酸钠(2g)、碳酸氢钠(2g)和足量蒸馏水,请仿照上述(1)中的方法和实验设计,在室温条件下,调整变量、自主设计实验,进一步区分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见表2。
评析本题立足于教材,进行了深度学习,加大对饱和溶液概念内涵的挖掘,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语言描述能力,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领悟课标、吃透教材、用好教材,重视基础实验的教学价值,该题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5开拓学生思维。体现综合性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兼具了选拔与甄别的功能,整套試卷难度比例适中,能力层次梯度分明:如I卷客观题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梯度设置清晰;II卷主观题重在考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有适量、适度的思维拓展与迁移,给予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以有效地鉴别,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功能。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0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为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
评析本题是对离子共存与物质鉴别的综合性考查,解答本题需要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其发生的条件,更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例如19.(4分)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未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10g稀硫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止,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为4.71g
②为保障测定结果的精确性,按实验①操作又连续进行了四次相同的实验,几次实验所得数据见表3:
分析实验与表中数据后,回答:
(1)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2)五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是——;
(3)请利用(2)中数据计算:未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不要求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评析本题以学生熟悉的探究实验为载体,将计算与实验有机融合,通过理论配比的定量计算——借助于图表信息与实践值的分析估算——实验操作进行误差分析,形成认识事物的思路,知识应用灵活、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深广度,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化学观。
6合理设置情景,突出对信息分析、整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应用性
信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每个学生都要具备信息分析、判断、综合、加工和使用的能力,试卷中以生活、生产、科技信息合理设置试题的背景,体现试题的发展性和应用性,借助这类题考查学生从表格、图像、数据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6.(6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潜水艇中密闭舱的氧气再生技术,可同时完成产生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双重功能。
课外研究小组为验证其可行性,利用石灰水、稀盐酸、浓硫酸、过氧化钠和饱和石灰水等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如图5所示):
(1)A是CO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6中的——(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3)为保证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进入D装置,装置c应选用的物质是——;
(4)检验E装置集气瓶中气体的方法是——;
(5)若装置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原因是——。
评析本题是以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结合所给信息,联系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相关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分析、实验现象的描述、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凸显了学科素养,同时这道题也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适度衔接。
例如14.(3分)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法),其生产流程简明如图7、图8。
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流程中气体x的化学式是——;
(3)沉淀池中晶体转移至焙烧炉时用到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评析本试题以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图为命题情景,以酸碱盐知识为载体,将知识糅合在情境中,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所在,
7结语
济宁市中考实行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模式,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两考合一”意味着要降低中考考试难度,要整体控制难度,不超标命题,还要减少机械性训练的内容,重点是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时避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以试题的命制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初中教学、有利于高中选拔人才、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