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的教与学

2020-02-12熊树柏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创新教育因材施教

熊树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使教学活动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老师的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彻底摆脱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创新教育,活动教学再现教学的基本过程,实现学科内容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对接。关注学生发展,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形成创新性人格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力量源泉。改变原来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全程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结合这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体会和想法。

关键词:边学边练;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活动教学;灵活教法;因材施教

一、以人为本,深挖教材,灵活教法,因材施教

1.“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大纲要求以人为本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本课要求后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方式来学习新内容。准备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教法。如故事化,课前一分钟的地理小故事,增强趣味性。图片展,在教“地球球形”时设计一个“远洋轮船航行”的镜头,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真实感受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强力愿望。也可以采用游戏方式,如在学习《中国气候》时把讲台当成海南岛,把教室当成中国大陆,指出讲台的经度纬度,讨论讲台所处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2.师生互动,地理教学是地理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太阳系”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自己先观察,通过观察产生初步的印象,再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进行辩论,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特点。“自己去发现”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因为这样记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最后老师加以概括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直观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地图教学,从地理学的发展角度来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人地关系,要了解各种事物的分布状况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要数落实到地图上,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可以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中国降水分布图”,先让学生熟悉各种颜色代表的降水量,然后让学生从整副图上去观察东南沿海与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差异,从而得出东南沿海比西北地区降水量大的结论,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我国降水的总体情况,最后老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很好地把直观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4.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中去搜寻,感悟,分析,总结。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观察型活动,如天文现象的观察,观察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情况的观察,流星的观察等让学生做好记录,然后进行汇总和总结,找出规律来。

(2)调查型活动,“冰为溪水,玉为山”的玉山县镜内就拥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名山,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三清山”,这里的花岗岩地貌十分典型,动植物种类繁多,在假期可组织学生对三清山进行调查,调查动植物分布情况,调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分析她与黄山的内在联系。

(3)开展小型演讲会,辩论会。

二、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

在地里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设计情景,让学生从僵化呆板的接受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主动去求异,求变,求活。

1.求异,即追求答案结论的多样性。在地里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科学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也许明天就变成错误的了,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也许不久就变成现实,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那么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不限制,不规定,不唯一。在讲解了每个知识点后问一问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新的世界。

2.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变则是讲的是得到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同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殊路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很多,老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一题多解。

3.求活,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学生从老师这里接受信息,又要把自己學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双向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和谐,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开发。

三、调控有度,认真评价

1.调控有度,作为老师要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和催其奋进举措,一方面能融洽师生感情,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例如《月相及其变化》,鼓励学生提前去观察,设计一些有关月相变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资料,上课时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都抢着回答问题。有一组还围成一个圆,演绎着月相的变化,真正激发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不能过分,正常的课堂教学不能乱,老师要调控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老师要及时纠正,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2.认真评价,老师要建立一套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时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一概而论,而是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严禁使用“猪,笨,没用”等打击学生的词语,而是应该采用“答对了,答得好,有进步,进步很快”等激励性词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同学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我认为,只有坚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因材施教,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创新教育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