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意识

2020-02-12字灿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

字灿锋

摘要:科教兴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将来进行科技创新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科技创新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可见,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所有的人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习总书记还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习总书记的话又告诉我们抓科技创新,不能等,等就会落后,只有从小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跟得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而不被淘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从小就对某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的结果。课标更要求我们,要从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将来进行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意识呢?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为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理解,也会对一些问题发生极大的好奇心。这时就要适时引导,保护好学生的这份好奇心,而不能因为偏离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加以否定,甚至是指责。相反,应当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假想,激发更浓的兴趣,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甚至通过努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化石吟》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石能知道几亿年前的社会生活,《恐龙无处不在》可以让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探究,有些学生会很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愿望。还可以把“嫦娥奔月”等一些神话故事和《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文对比起来来学习,“上天揽明月,下海擒蛟龙”已经完全实现。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也早已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法布尔因为自小就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花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最后完成巨著《昆虫记》。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明确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更让他们清楚保持一颗好奇心,大胆想象和幻想,激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定会终有所获。

二、學习科学精神和方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为初中生,要学习科学家的那种实事求是,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也才会锲而不舍。例如《奇妙的克隆》中,每一小步科技创新的成功,都要付出几百倍的努力,经历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否则害怕失败,不能坚持,最终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同时,还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篇目,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让他们体会到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了这些科学知识,有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作指导,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就可以少走歪路,有的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学生兴趣会更高,更能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课堂内外相结合,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种实践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除了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外大语文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人教版中,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都是涉及环境保护问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天的荒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科幻小说《喂--出来》,通过小说的笔法,告诉我们人类自己酿的苦果最终要自己尝。更提醒人们要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能自掘坟墓。把这些课文延伸出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外,去看看我们每天制造的垃圾,去看看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去闻闻那些刺鼻的废气,去看看滔滔怒江里漂浮的垃圾,去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紧跟而来的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水源污染、废气污染、废品污染,特别是白色垃圾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可怕的程度。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保护我们的健康。通过课堂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难题的意识和欲望。

结语:

总之,科技创新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拥有创新意识,推动科技的发展进步,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肩负着艰巨的历史重任,在学习过程中,在不同学科中都应渗透科技创新意识,从小就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为将来进行科技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