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2020-02-12姚凌峰祝秋萍王毅鑫
姚凌峰,祝秋萍,王毅鑫,姚 娟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 急诊外科; 2. 急诊科; 3. 急诊监护室,上海,200062)
近年来,创伤成为疾病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急诊外科收治的车祸及意外高处坠落所致危重型多处伤患者或大手术术后患者,由于疾病复杂,病情发展变化快,为了明确治疗方案,需要在患者生命体征不稳的情况下进行CT、MRI等诊断检查或手术。据报道,28.2%的危重患者存在 2~4次院内转运,其中 71% 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转运患者病死率比正常高9.6%[2]。改进完善院内转运方式,确保转运物品无遗漏,护士有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院内转运安全保障的有效因素。本文总结了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3例诊外科施行转运的危重患者,其中男59例,女54例;年龄18~89岁;神志清楚75例,昏迷38例;带气管插管且需呼吸机支持者5例;带胸腔引流管11例;均带有动静脉留置针及尿管。113例患者均成功转运,未出现不良事件。
2 护理
2.1 评估
根据《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内容基础上,结合急诊外科专科特色,设计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评估单,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转运前的评估、转运前的准备、转运中的监测记录、安全转运后签名5项内容;表格式设计,表格内各项内容必须真实、清楚地填写,要求用蓝黑笔按内容逐项填写或以“√”标识执行,使用简单,便于保存。凡是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经医师下达医嘱需要转运时,护士要根据患者当时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记录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评估单,在护送途中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并如实填写,并一起携带至转运科室。
2.2 转运准备
2.2.1 患者准备: 实施预见性护理,依据转运患者病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转运方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
2.2.2 物品、仪器准备: 自主研发设计“一种辅助患者转运篮”,在患者转运的时候将所需要的物品、药品、仪器均可妥善放置在内,挂于床旁或床尾,方便患者转运。结合实际运转情况,准备急救常用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洛贝林、可拉明、甲强龙等)和物品(各类注射用物、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等),统一放置转运篮内,固定管理,转运时随时携带,保证转运安全和节省准备时间。
2.2.3 人员准备: 落实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职责,组织院内转运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资格和能力[4]。转运人员由护士、医生及外送工共同参与转运工作,明确分工,确保转运电梯处于备用状态。
2.2.4 其他部门协调沟通: 转运前,责任护士负责联系相关科室、手术室做好相应准备,包括转运途中各个关口、电梯以及门卫等,降低转运时间。
2.3 转运中护理
转运中护理主要包括:①转运中正确搬运,给予患者合适体位,昏迷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有异物及时处理;③加强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就近给予急救措施;④各类导管妥善固定,有效引流;⑤烦躁患者给予必要约束;⑥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2.4 转运交接
转运交接包括:①手术患者。转运至手术室,责任护士根据危重患者评估单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患者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现补液情况、导管情况、皮肤情况等。②外出检查患者。转运至辅助科室,待患者检查完毕后转运回原科室,转运过程中继续观察患者病情情况。③转科患者。转运至接收科室,与接收科室护士共同安置患者,做好交接工作,详细汇报患者病情情况、用药情况、出入量、导管情况、皮肤情况等,交接后确认签字。
3 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多数属于重型损伤及多发性创伤,伴随合并患有创伤性休克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重患者转运是指有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生存依赖于先进的仪器,需要监测和治疗的患者,为寻求和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改善预后,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为目的,转运到放射科、手术室、监护室或其他科的过程[5]。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达46.2%~79.8%[6],多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相关。院内转运是抢救急诊创伤外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在转运前做好充分有效的评估,采取合理有效转运措施,可以保障院内转运安全性。转运途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无缝隙性护理,做好不良事件的预防管理,能够减少转运风险。院内转运过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病情观察和监测、防治治疗的过程,只有做好评估、转运、交接这一系列工作,才能保证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