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0-02-11陈双辉
陈双辉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脊柱外科 473000
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病变,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来矫正脊柱侧凸维持平衡性,改善神经受压所带来的病理性症状。临床目前对患者常采用减压固定手术治疗,但在何手术节段范围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并无定论。本文对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采用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治疗,旨在分析两种不同节段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83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经过CT及MRI检查确诊为DLS合并椎管狭窄,伴有间歇性跛行、腰痛等症状。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肿瘤及外伤等引起的腰痛、下肢神经损伤等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其中长节段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8~71(64.31±7.10)岁;病史:高血压13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2例。短节段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55~73(65.77±8.65)岁;病史:高血压12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俯卧位全身麻醉,经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后,采用后正中位入路操作,做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剥离椎旁肌及骶棘肌,充分暴露手术节段部位,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术、双侧神经根减压术及椎板切除减压术。短节段组充分暴露手术节段后行神经根管或责任节段椎管减压、植骨及融合操作,采用后路钉棒旋转技术原位固定腰椎。长节段组经MRI检查后确定腰椎椎管狭窄的节段,后将椎板切除,潜行神经根管减压操作,在责任椎间隙处进行椎间盘融合,测量腰椎侧凸角度,置入连接棒,从凹侧转向凸侧从而矫正腰椎侧凸,矫正角度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于1年后门诊经影像学检查腰椎侧凸及椎管狭窄的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功能障碍对比[2]: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2)腰椎侧凸Cobb角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侧凸Cobb角。(3)腰痛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的腰痛,分数越高疼痛度越高。(4)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ODI指数、侧凸Cobb角及腰痛VAS评分对比 术后1年,长节段组ODI指数、腰椎侧凸Cobb角及腰痛VAS评分均低于短节段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ODI指数、侧凸Cobb角及腰痛VAS评分比较
注:两组与术前比较,★P<0.05;组间术后1年比较,●P<0.05。
2.2 并发症对比 长节段组发生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深静脉血栓4例,总发生率30.95%(13/42);短节段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总发生率12.20%(5/41)。长节段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短节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LS多因椎间小关节及椎间盘发生严重的退行性病变使椎体间旋转性侧方移位造成,由于关节突关节等椎间关节发生非对称性磨损,造成关节功能退变,因此常伴有椎管狭窄。目前治疗DLS合并椎管狭窄有多种手术方式,但临床常采用长节段与短节段减压固定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且病程长,多发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等症,因此分析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治疗的优劣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3]。
在本文中,手术医师对腰椎Cobb角在20°以上、椎体向侧方平移2mm以上、顶椎旋转角度过大的患者采用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由于患者腰椎侧弯角度过大,其矢状面上的生物应力及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经过对病变节段神经根管减压后,采取长节段固定治疗的方法,在术中利用去旋转的方式,将腰椎在冠状面上的生理弯曲在连接棒的辅助下矫正成在矢状面上呈生理性前凸的状态,以保持腰椎在矢状面及冠状面上的平衡性;而对于腰椎Cobb角在20°以下、椎体侧方平移2mm以下、顶椎旋转角度小的患者来说,通过植骨的操作以恢复腰椎椎体的正常生理高度,改善椎管狭窄状态,利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方式,在对侧凸进行凹侧撑开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减压,并且可以矫正腰椎生理前凸。通过对比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1年ODI指数、腰椎侧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另外发现长节段组术后1年ODI指数、腰椎侧凸Cobb角低于短节段组,表明长节段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短节段组,本结果与曹渊武等人一致[4]。
研究认为[5],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充分减压,以减轻椎管内受压状态,改善患者腰痛的临床症状。本文中,长节段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低于短节段组,其原因可能是短节段固定治疗矫正腰椎侧凸的角度有限,对腰部肌肉受力情况改善有限,因此并不能很好地稳定腰椎,从而大大减少对腰痛的效果;而长节段固定治疗通过矫正侧凸角度能够改善腰椎小关节不稳等情况,使腰部双侧肌肉受力均匀,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腰痛的现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长节段组的并发症发病率高于短节段组,这可能是手术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多有内科疾病,并且对手术的耐受性低,长节段固定治疗在术中造成的创面较大,出血量较多,因此患者在围手术期长期卧床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本结果与报道研究一致[6]。
综上所述,两种固定手术治疗均能降低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侧凸角度及腰痛,但长节段固定治疗对侧凸角度及腰痛效果更优,短节段固定治疗可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