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2020-02-10齐卫平陈冬冬

关键词:贡献文明特色

齐卫平,陈冬冬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中指出:“《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要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 精神实质、 丰富内涵、 实践要求”。[1]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 对于充分发挥新思想的引领功能十分重要。 但正确理解其世界意义需要秉持科学的精神,避免发生不准确的解读。新中国成立70 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 余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居安思危、冷静思考、准确定位。为了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认识维度进行理论阐述。

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价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紧密相连。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 恐怖主义和地区热点问题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由此构成的挑战和风险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此背景下, 习近平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这个深刻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注当代世界的责任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话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并详细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个明确”,其中包括“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P14)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很多重要场合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大命题作出论述。2015 年9 月28 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P605)2018 年12 月,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中国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的高度自信。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旨意都在表达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责任担当, 在国内树立起中国发展与世界关联的意识, 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密不可分的讯息, 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 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P110)这个论述就道理而论并不艰深,但却十分精辟。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具有扭转世界传统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历史后, 利益纷争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面向, 国家与国家的对立成为常见的现象。20 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制造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敌对和仇恨,长时期里,经济掠夺、军事对抗、资源侵占、种族歧视、文明冲突不一而足。再加上国家性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沟通交往的鸿沟, 使世界长期处于争斗和分裂的格局之中, 人们习惯用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对待世界, 由此形成的思想扭曲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与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严重相违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体的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世界进步、体现历史意志。正因为如此,这个思想显示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和拥护,联合国文件中已经采纳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其深刻的思想意蕴彰显着世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世界走出利益纷争、国家对立、民族仇恨的困局,对推进世界范围的和平与发展将产生历史性的作用。 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国际秩序的变革,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就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3](P215)世界和平发展的憧憬不是画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激发各国和各国人民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当今世界并不稳定并不安宁, 威胁和平的隐患没有消除,影响发展的因素不断发酵,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金融、科技、军事等先发优势, 牢牢掌握国际体系的话语权和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中国一贯主张坚持在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上,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

二、 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目标追求

2018 年4 月8 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5]“大同”是我国先人表达美好社会憧憬的话语,“为世界谋大同” 的观点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逻辑。 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描述世界前景目标, 一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 另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责任志向。

世界发展始终得益于各国人民的创造性贡献, 古代中华文明曾以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技术发明为世界作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 近代中国遭难受辱,没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贡献,是历史造成的遗憾。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且也是为了更多地为世界作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 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6](P124,157)邓小平也说过同样的话:“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人口很多,地方也大,应当对世界有更多的贡献,现在贡献还很少,国力有限。希望随着我国的发展和前进,在今后做出更多的贡献”。[7](P317)这就表明,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要为世界作更多更大贡献作出了许多论述, 他指出:“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P640)“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 将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8]各国的世界贡献可以有大小的比较,但又不能完全用数量计算进行判断。例如,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类似的数据还有很多可以列举。然而,一个国家贡献世界的作为是综合性的,既有物质层面的,还有精神层面,有的可以量化,有的无法以数字来反映。“为世界作更大贡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闪光点在于赋予中国世界责任的新内涵。 固然, 随着综合国力日益提高, 我国已经具备为世界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的条件和底气,但是,这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全球治理、世界秩序、文化交流、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揭示了中国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角色担当, 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2](P113-114)围绕这“三者”角色定位阐述党的事业发展要求, 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具有鲜明的世界意义。

三、 提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多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经历了从疏离到积极参与的华丽转身。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制、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 我国外交活动主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范围开展,局限性很大。在冷战环境下,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使世界陷入分裂之中,各国治理没有全球意义的环境,没有形成、也难以形成共同的关注点。 被迫关起门来搞建设使我国长期处于闭塞状态,信息不灵,国际交往受到限制。1971 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我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主要限于事务性的外交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陆续加入经济、政治、安全、环境等各个议题领域的国际机制,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随着电子化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掀起, 地球的时空距离空前缩小, 以致人们用 “世界村”(global village)的说法来描绘各国交往的关联性。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治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国或区域范围来考量, 世界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凸显了全球治理的共同性。

世界是整体与个体的统一, 人类命运的共识不排除各个国家、 各个民族差异的存在, 国家利益、 民族诉求以及历史和文化传统都会成为世界各国认知分歧的影响因素。如何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分享利益、共同进步,是全球治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无论什么性质的国家,不管哪个民族,谋求发展遇到的关卡都是相同的。 例如,贫富差距、腐败滋生、 环境污染、 资源瓶颈、 公平缺失、 伦理维护等问题, 不仅在发展中的国家普遍存在,而且发达的先进国家也无法避免。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真正恢复, 而2008 年的中国仍然以9.7%高速增长向世界展示中国这边风景独好, 这也意味着中国将会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强心剂, 中国也开始成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重大贡献者。

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治理赤字的巨大挑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但危害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各种因素客观存在。领土争端、地区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气候变化、病疫传播等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区域合作碎片化、 国际社会发展桎梏等制约全球经济复苏。2017 年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寻求全球治理难题的有效办法,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时代之问。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和主张, 它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P42)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是破解当今全球治理难题的良方, 我们要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将自身的制度模式强加于人, 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和人民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中国一贯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之下和平解决全球治理的诸多困境。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场合也积极倡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构建命运与共的全球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9]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长远目标。 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100 多个国家和国家组织的热烈响应, 为沿线国家提供就业机会,注入经济发展活力。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应该并能够为全球治理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四、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模式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体现着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潮流。自近代以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以三次工业革命为主导,建构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建设的西方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并渴望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但是他们在努力追求现代化的现实过程中,一方面受自身的局限,另一方面又因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诸多领域受制于西方而举步维艰。 除了西方模式之外,还有探索现代化路径的“苏联模式”和“东亚模式”。“苏联模式”曾在特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里展现了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则宣告“苏联模式”不能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通道。上世纪中后期“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给世界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东亚模式”, 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东亚模式”也遭遇发展困境,并没有为各国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仿效模本。 新中国70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又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 现代化不会局限于单一的实现途径, 西方模式绝不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 在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卓著的成效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其成功经验事实上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各国的重视。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步骤地制定和完成阶段性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在创新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 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为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极大地鼓舞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这条道路包含丰富的内涵: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坚强领导者、 组织策划者和直接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其能够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优势。 照搬“苏联模式”时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断探索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关系,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我们要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 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三、改革开放的强力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将改革开放定义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千六百七十九亿元增长到二〇一七年的八十二万七千亿元,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九点五,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百分之二点九左右的年均增速。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分之一点八上升到百分之十五点二, 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2](P725)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成功实践, 不仅表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样性, 而且也超越了许多既有的现成理论, 实现了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

五、推动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的和平需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可,人类的发展需要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 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 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10]但是在现实的文明交流中并非径情直遂,傲慢与偏见、高低优劣之分等诸多问题造成的磕磕碰碰甚至对立厮杀的文明冲突, 严重阻碍着各国交往中的文明尊重, 因此在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应当倡导尊重、平等、多元、包容等最基本的准则。

文明对话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承认其他文明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意义, 这也是对其他文明最基本的尊重。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要搞自我封闭,更不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10]除了相互尊重之外,平等也是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原则之一,平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 只有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做到真正的互鉴。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文明同样如此,我们更不能对文明有高低、 优劣之别的对待, 任何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是真正做到平等又谈何容易,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甚至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等因素都会使部分国家和民族形成自我优越感, 对其他文明采取傲慢与偏见的立场, 这些都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互鉴带来冲击和危害。因此,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秉持多元化和包容性原则就显得格外重要, 正如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 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11]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平等、多元和包容,才能促进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相互取长补短,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世界意义。 中国一贯主张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绝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寻求建立和完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和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的优势,坚定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明走向全世界。中国坚持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和优秀的文明成果, 反对任何国家进行思想输出和模式输出。 新时代之中国绝非中国之中国,而是世界之中国,新时代之中国将以更加负责、更加担当、更加包容的姿态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需要把握好尺度, 应突出这一思想在解决人类普遍性问题的创造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的发展极具自身特色。 40 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更多应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目标追求、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打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模式、 推动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五个认识维度去思考。我们要从整体上去理解这五个维度,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意义的正确路径。

六、结语

今天的中国已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近”而非“走进”,说明中国尚未真正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尽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改变。 但是绝不是说今天的中国不能为世界作出贡献, 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目标追求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 一个发展壮大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更能增强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力量。

有时解决好自身问题, 更能体现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目标追求, 因为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前进中的普遍性问题。 比如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脱贫解困问题就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所在,脱贫工作成为党和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可以说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从1978 年到2017 年,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 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 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 个百分点, 年均下降2.4 个百分点”。[12]我国已经由过去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脱贫典范, 我国也是世界上减贫人数最多的国家, 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际组织官员和国外学者也盛赞中国的减贫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官员安娜·坎波斯表示, 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为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并且在扶贫方面有清晰的目标, 中国在减贫领域为其他国家建立了榜样。 ……印度夏马尔大学教授卡玛奇亚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中国消灭贫穷问题,更是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作出了榜样, 这是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对世界的贡献。 ”[2](P226)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统计,全球仍有7 亿多贫困人口,如何摆脱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致力在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将对人类社会解决好贫穷困扰提供智慧和经验。

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发展。 新中国70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 中国取得了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发展成就, 新时代中国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勇毅笃行。 当今中国, 正在致力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这个重大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领导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越来越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将对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贡献文明特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特色种植促增收
请文明演绎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漫说文明
海洋贡献2500亿
对不文明说“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文明歌
为构建“和谐武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