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透明贴对PICC相关皮肤过敏的疗效观察

2020-02-07王玉杰邢绍芝马珍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乳膏无菌

王玉杰 邢绍芝 马珍珍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 256603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中长期静脉给药途径[1]。但因过敏体质、年龄、性别、相关材料过敏等因素,部分置管后患者出现置管肢体局部皮肤过敏症状,若维护不当,甚至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住院费用及护理工作量,严重者会导致非计划拔管,影响患者治疗[2]。有文献报道,PICC 过敏性皮炎发生率高达22.7%[3]。我院自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共置管652 例,均使用巴德三向瓣膜式4F 导管,吉尔碘消毒联合导管帖固定。发生PICC 相关皮肤过敏80 例,过敏发生率为12.26%,随机抽取其中40 例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康惠尔透明贴进行局部维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于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80 例PICC 相关皮肤过敏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通过病理学检查已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有明确化疗指征,并实施化疗的患者;(2)年龄≥18 岁;(3)PICC 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患者;(4)预期生存寿命6 个月以上;(5)能阅读或在调查护士讲解下充分理解问卷;(6)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进行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有药物及酒精依赖的患者、无法用语言沟通的患者;(2)恶性肿瘤伴有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80 例PICC 相关皮肤过敏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9.2±13.7)岁,观察组男2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59.5±14.2)岁,两组患者均为恶性肿瘤PICC相关皮肤过敏患者,对照组轻度过敏22 例,中度过敏12例,重度过敏6例,平均置管时间(83.2±13.7) d,观察组轻度过敏21 例,中度过敏13 例,重度过敏6 例,平均置管时间(83.5±14.3)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时间、过敏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碘伏棉球消毒PICC 置管局部皮肤,范围为上下15cm,两侧到臂缘,方向为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交替消毒3 次,待干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晾干,用无菌棉签沾取地奈德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H20060725)以环形方式涂抹,避开穿刺点,范围以超过皮损面积的1 ~2cm为宜。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用量,用无菌纱布覆盖,外面用弹力绷带固定,每天换药1 次。观察组在碘伏消毒无菌生理盐水擦拭的基础上,用1mL 注射器抽5mg 地塞米松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2020019)喷涂于穿刺点及皮损部位皮肤,待干,用康惠尔透明(康乐保公司,LOT7185307)固定导管,对轻度皮损患者,每3 天换药1 次;对中度、重度皮损患者,每天换药1 次,待皮损减轻转为轻度时,每3 天换药1 次。两组患者均由经过PICC 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维护。对出现PICC 置管局部皮肤过敏的患者追踪随访15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3 临床诊断标准

PICC 相关过敏性皮炎是与PICC 相关的皮肤过敏性皮肤损害,皮损主要发生于PICC 导管周围的接触部位皮肤,有一定的形态,边界清楚,经处理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4]。轻度:表现为红斑,散在丘疹,轻度瘙痒,范围在5cm×5cm 以下。中度:表现为瘙痒加重,有水疱,但无皮肤破损,范围在5cm×5cm ~10cm×10cm。重度:表现为可出现水疱、渗出、糜烂、皮肤破溃等,范围在10cm×10cm以上。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分为四个等级[5]。(1)痊愈:瘙痒消失,皮疹消退或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的皮疹出现。(2)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皮疹、红斑消退60%以上。(3)有效:瘙痒减轻,皮疹、红斑消退20%~59%。(4)无效:皮疹、红斑消退<2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15天内PICC相关皮肤过敏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皮肤过敏治愈率为77.5%,对照组皮肤过敏治愈率为37.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皮肤过敏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导管固定情况比较

观察组导管移位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脱管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论

PICC 是一种血管内置管技术,操作相对简单,由护士独立完成,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营养支持等治疗过程中。化疗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药物副反应,加上疾病本身的高消耗,患者营养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干扰正常表皮细胞形成,导致或加重患者的PICC 相关局部皮肤过敏反应[6]。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弹性变差,表皮细胞再生速度减慢,皮肤过敏发生率增高[6-7]。据研究报道,肿瘤患者PICC 置管局部皮肤过敏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1)皮肤过敏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8];(2)过敏体质的肿瘤患者容易发生皮肤过敏[7];(3)PICC 维护方法不当[7-9];(4)消毒剂的刺激,常见于各种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也有对碘伏过敏的报道[10-12];(5)对透明敷贴过敏,过敏仅发生于敷贴覆盖区域[10];(6)与季节因素有关,夏季最常见,冬季次之[8-9]。目前,PICC 置管相关局部皮肤过敏在肿瘤带管患者中较常见,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皮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甚至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3]。

在本研究中,对PICC 相关皮肤过敏的肿瘤患者,不再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改为碘伏消毒,碘伏消毒后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晾干,这有利于地奈德乳膏或地塞米松注射液的透皮吸收[14]。地奈德乳膏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作用,操作简单[15]。但乳膏在PICC 相关过敏性皮肤的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乳膏仅能外用,不能涂抹于穿刺点,不利于穿刺点过敏症状的恢复;(2)乳膏开启24h 后不能再次涂抹于无菌区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3)乳膏不易吸收,局部涂抹后皮肤湿滑,敷料无法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结合弹力绷带固定,需要每天进行导管维护,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较敷料固定,无菌纱布覆盖结合弹力绷带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导管移位和脱出。导管移位是指导管位置移动0.5cm 以上,但功能未丧失。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移动,且导管不能再使用[16]。从表2 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导管移位率是观察组的近9 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导管脱出率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排除样本量少的原因。对照组发生4 例导管脱出事件,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对照组患者述采取纱布和弹力绷带的固定方式,时刻担心脱管,活动受约束,夜间睡眠受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等作用特点,是一种无菌药液,可涂抹于包括穿刺点在内的过敏部位,利于过敏症状的尽快消退。据研究,地塞米松注射液对PICC 导管贴膜下皮肤过敏的总有效率为75%[17]。同时,地塞米松注射液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局部渗出,药液吸收后局部皮肤干燥,均有利于敷料固定导管。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无菌,使用简单,具备低致敏和自粘性的特点,在处理贴膜过敏的临床研究中,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的缓解率为68.42%[18]。表1 可以看出,观察组地塞米松注射结合康惠尔透明贴的使用更有效地缓解了PICC 相关性皮肤过敏症状,有效率高达97.5%,治愈率为7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注射液结合康惠尔透明贴对PICC 相关皮肤过敏的疗效显著。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导管,显著降低了PICC 导管移位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结合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均需要每天换药,而观察组的轻度过敏患者每3 天换药1 次,中重度过敏患者转为轻度过敏后,也由每天换药改为每3 天换药,大大减轻了护士的每日工作量。由此可见,地塞米松注射液结合康惠尔透明贴治疗PICC相关皮肤过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乳膏无菌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防护的研究进展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