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3例腹膜透析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0-02-07荣兰香庄金宝马淑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念珠菌本院单胞菌

荣兰香,庄金宝,袁 野,马淑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31)

腹膜透析是一种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及其重要的治疗方案。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等优点,易被肾病患者所接受[1],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随着腹膜透析普遍应用,与其相关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PDAP),现对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的1329份腹膜透析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51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液标本。根据2010 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推荐,用 50 ml腹透液经 3 000 r/min 离心15 min后取沉渣,同时注入到血培养的需氧瓶、真菌瓶,厌氧瓶无需离心直接注入5-10 ml腹透液送检,如无离心大量液体仪器,可直接注入5-10 ml腹透液到3种血培养瓶中,处理后将血培养瓶放入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EC FX中进行孵育。待仪器阳性报警后,做涂片和传代培养,涂片有革兰染色涂片和抗酸染色涂片,传代培养接种血平皿、麦康凯、沙氏培养基或厌氧平皿,经37℃、5% CO2环境(厌氧平皿于厌氧环境)培养24-48 h后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Microflex,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Phoenix M50,真菌药敏使用Thermo 的YEST-ONE 板条。药敏折点严格执行CLSI 2019判断标准。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9213、粪肠球菌 ATCC29212、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白色念珠菌 ATCC14053。

1.3 数据分析药敏数据采用WHONET 5.6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腹透液阳性标本270株,主要病原菌分布:大肠埃希菌(Eco)48 株,占17.78%;肺炎克雷伯菌(Kpn)19 株,占 7.04%;鲍曼不动杆菌(Aba)18株,占6.67%;铜绿假单胞菌(Pae)13株,占4.81%;阴沟肠杆菌 10株,占3.7%;弗劳地枸橼酸杆菌5株,占1.8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株,占 1.85%;嗜酸丛毛单胞菌3株,占1.11%;皮氏罗尔斯顿菌2株,占0.7%;粘质沙雷氏菌3株,占1.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65 株,占24.07%;链球菌属 38 株,占14.07%;;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11 株,占4.07%;粪肠球菌 10 株,占3.7%;真菌共22株,占8.14%,分别是:白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热带念珠菌4株,长枝木霉 1株。

2.2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见表1、表2。

2.322株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米卡芬净,阿尼芬净,卡泊芬净,泊沙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 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为0%。

3 讨论

腹膜透析被广泛应用同时应预防感染的发生,例如胃肠道感染、导管感染、医源性操作等,会使病原菌进入腹腔引起PDAP,PDAP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失败,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2]。

本报告显示本院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液培养的阳性率为52.63%(270/513),比ISPD指南的要求低,主要致病菌为CNS(65株)和Eco(48株),革兰氏阳性菌其次是链球菌属(38株)和Sau (11株),革兰氏阴性菌其次为Kpn(19株)和Aba (18株)、Pae (13株);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本研究药敏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CNS的MRCNS阳性率为64.61 %,Sau中MRSA的阳性率为54.45%,此类葡萄球菌属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不可用的;葡萄球菌属因产青霉素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90%,对此青霉素类药物不可用。所有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链球菌属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为0。Kpn、Eco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0%,Eco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1.67%,产ESBLs的Eco也高达58.33%,非发酵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6.67%,Pae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为100%;真菌腹膜炎是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可达到 20%-30%[3],本院占8.14%(22/270),建议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能够降低真菌性PDAP发生[4]。

表1 本院主要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

注:“—”为未检测

表2 本院主要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

注:“—”为未检测

由于不同医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是不完全相同的,需根据本院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来提高治愈率,故提高腹透液阳性率及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可以提供给临床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积极预防、合理治疗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念珠菌本院单胞菌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血培养分离出212株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