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意义
2020-02-07赵学良朴丽贞王字举尹艳秋闫丹丹
王 红,赵学良,朴丽贞,王字举,尹艳秋,闫丹丹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常见的小血管炎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1,2]认为食物、药物、感染等均可诱发过敏性紫癜,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炎症反应平衡紊乱有关。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25-羟维生素D3(25-(OH)D3)是它的活性形式,国内外近年研究[3]发现其在抑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检测HS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HSP与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此类患儿预后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HSP患儿共110例作为观察组,均为首次发病,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又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其中HSPN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5-15.4岁,平均年龄7.4±2.8岁;NHSPN组7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4.2-15.8岁,平均年龄7.3±3.4岁。选取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3例,女性57例,年龄4.0-16.0岁,平均年龄7.5±2.6岁,各组在年龄、性别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HSP纳入标准均符合第8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HSP诊断标准[4];(2)NHSPN组纳入标准参考2016年中华医学会分会肾脏学组所提诊断标准[5],均为诊断过敏性紫癜后2周内出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排除狼疮性肾炎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排除标准:(1)有过敏性疾病史者,近3个月应用维生素D者;(2)有内分泌疾病、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及慢性肝肾病史者。
1.3 血25-(OH)D3检测观察组患儿入院后,在未予钙剂及激素治疗前空腹采集全血标本,采用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avant-100型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进行检测。对照组应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5-(OH)D3检测。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推荐维生素D缺乏标准[6],认定适宜儿童水平为>20 ng/ml;维生素D不足:15-20 ng/ml;维生素D缺乏:≤15 ng/ml。
2 结果
2.1 各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比较HSPN组血清25-(OH)D3水平为(18.45±5.63)ng/ml,NHSPN组血清25-(OH)D3水平为(27.74±7.24)ng/ml,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为(41.25±6.08)ng/ml。三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45,P<0.05),进一步行两两组间比较,每两组间血清25-(OH)D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各组患儿血清25-(OH)D3缺乏率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25-(OH)D3缺乏率的比较[n(%)]
注a:HSPN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b:NHSPN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HSPN组与NHSPN组比较P<0.05;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性血管炎性疾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包括T细胞淋巴亚群比例失调、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过多、免疫球蛋白异常分泌等[7]。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是体内激素的前体,人体通过皮肤合成D3及食物中摄取D2、D3,先后通过肝脏及肾脏羟化为1,25(OH)D3发挥生物活性,并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8]。维生素D受体表达广泛,近年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参与机体骨骼和钙磷代谢,还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胰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参与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9]。近年研究认为25-(OH)D3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及复发具均有相关性[10,11],其机制可能为维生素D可以调节激活的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并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12],同时能够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球蛋白产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且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部分研究相一致[13],表明25-(OH)D3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在本研究中HSPN组血清25-(OH)D3水平较NHSPN组降低(P<0.05),与张远达[14]等人的研究一致,提示血清25-(OH)D3水平可能成为HSP是否合并肾脏损伤的预测指标,对过敏性紫癜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认为与VitD受体有关[13,15],亦有研究[16]报道认为HSPN患儿的IL-6、TNF-α等细胞因子浓度较单纯HSP患儿高,血清25-(OH)D3水平下降更明显,即炎症反应越强的HSP患儿,25-(OH)D3消耗越多,越容易出现HSPN。影响HSP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肾脏受累程度[17],有学者[18]认为补充维生素D可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进而改善过敏性紫癜的预后,但能否通过口服维生素D预防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