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糜烂性胃炎26例
2020-02-06宇金美莫天栩
宇金美,莫天栩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00; 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dastritis,CEG)是消化科常见的并有形态特征及病理变化的一种特殊慢性胃炎,以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嘈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学认为CEG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1],治疗多从抑制胃酸分泌、抗Hp、促胃肠动力、保护及修复胃黏膜等方面着手[2],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易复发、易依赖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2017年9月—2018年11月,莫天栩教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糜烂性胃炎2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寒热错杂型CEG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6.85±14.44)岁;病程0.2~8年,平均(4.46±2.17)年。对照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47.78±15.74)岁;病程0.3~7.5年,平均(4.93±1.9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3]中CEG的诊断标准。①无特殊不适症状或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餐后饱胀感、呃逆、反酸、胃脘嘈杂等;②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单发或多发点状或弥漫性糜烂、充血、水肿等。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4]相关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遇冷加重,饥不欲食,食后胀满疼痛,兼胃脘嘈杂,反酸,口干或口苦,肢冷便溏,舌淡红,苔薄黄或黄白相间,脉弦细。
3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者;③消化道溃疡患者;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⑥合并重大内科疾病者;⑦合并精神疾病者;⑧妊娠、哺乳期或备孕妇女。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连6 g,黄芩10 g,高良姜6 g,炒白术10 g,炒苍术10 g,延胡索10 g,白芷10 g,浙贝母10 g,法半夏12 g,紫苏梗12 g,川厚朴20 g。加减:肝郁重者,加郁金10 g、佛手12 g;湿热重者,加茵陈30 g、薏苡仁30 g;纳差明显者,加炒麦芽30 g、炒谷芽30 g、六神曲10 g、陈皮10 g;血瘀重者,加益母草20 g、当归15 g、莪术10 g、川牛膝10 g;气虚甚者,加黄芪30 g、太子参10 g。每日1剂,水煎,早、晚餐后1 h口服。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708181,20 mg×30粒),每次20 mg,每日2次,早晚餐前30 min口服。
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随访2个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胃脘胀痛、嘈杂、反酸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基本正常,无明显糜烂、充血、水肿。显效:胃脘胀痛、嘈杂、反酸等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糜烂面积缩小≥50%。有效:胃脘胀痛、嘈杂、反酸等症状均有好转;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糜烂面积有所缩小但<50%,局部有充血、水肿。无效:胃脘胀痛、嘈杂、反酸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较多平坦型或隆起型糜烂,充血、水肿明显。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寒热错杂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7.2 两组随访2个月后复发率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6.7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寒热错杂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访2个月后复发率对比 例
8 讨 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可归为中医学“胃痛”“痞满”“吐酸”等范畴。该病病因包括外邪、饮食、情志等方面;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痰浊、血瘀为标。西医学认为:本病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向癌前病变转化。该病易复发,缠绵难愈,日久不愈可出现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局面,临床以寒热错杂型居多。治疗须把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针对寒热错杂型CEG的临床特点,莫天栩教授提出温中健脾、泻热和胃的治疗原则,同时基于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辛苦并进、补泻兼施的用药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总结出经验方。方中黄芩、黄连相须而用,性味苦寒,清胃热,泻胃火,燥湿消痞;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炒白术温中健脾,益气化湿;炒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散寒;延胡索色黄,入脾胃经,能疏肝活血止痛;白芷辛、温,入脾胃经,燥湿止痛,兼抗炎;浙贝母清热散结抑酸;法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紫苏梗、川厚朴行气宽中消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高良姜不但能有效止痛,而且对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道炎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炒白术可抗溃疡,有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相当于西医的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7];浙贝母所含贝母总碱具有抗溃疡的功效[8]。
本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