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和准确率观察
2020-02-06赵庆亮
赵庆亮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400)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其的出现多因外力导致脑部受损,如:车祸伤。临床一般将急性颅脑损伤分为三种,一是头皮损伤,即头皮表现损伤,二是颅骨受外力作用而受损,三是脑部受损较为严重,以好类型可单独出现,也可共同出现,均具有较高的危害性[1]。急性颅脑损伤以头痛、意识障碍、恶心主要表现,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来讲,尽早诊断非常重要。本次针对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和准确率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5月—2019年7月时段内抽取9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54例、36例,年龄在22~58岁之间,平均年龄(40.59±10.27)岁。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者;配合研究者;家属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沟通困难者;精神疾病者;身体状态较差者;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者;病情危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磁共振与CT检查。
磁共振:选用1.5T磁共振仪,头部线圈,对横断面T2WI,矢状面T2WI、T1WI进行扫描,平行横扫颅脑轴位,增强扫描时用Gd-DTPA,以0.1mmol/kg静注,之后在PSE T1WI序列下,进行常规扫描,观察损伤类型与部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结果[3]。在检查中,对患者情绪做好安抚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及紧张心理。
CT检查:采用16排螺旋CT仪检查,并结合计算机放射技术成像进行分析,在检查中,患者仰卧位,全面扫查患者头部,观察损伤情况,记录损伤的类型与部位,对回声情况进行判定,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在诊断中,尽量叮嘱患者放松,保证诊断前没有用过任何药物,预防对诊断产生影响。
1.3 分析指标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与CT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磁共振与CT诊断结果分析
磁共振检出急性颅脑损伤者88例,检出率97.8%(88/90),CT检查出急性颅脑损伤者77例,检出率85.6%(77/90)。
2.2 磁共振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
在颅内与轴外诊断中,磁共振与CT具有显著差异(P<0.05);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见表。
表 磁共振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在急诊治疗中较为常见,其多因外力所致,起病较急,且危害性较大,易使患者出现脑水肿、脑疝、精神障碍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4]。临床分析,引起急性颅脑损伤原因较多,如头部损伤后,多以脑血管、脑组织、颅骨变形为主,临床表现为脑充血、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为主,如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不及时,还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临床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地治疗,以此来改善预后效果。
研究发现,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来讲,快速、准确的诊断病情,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属于常用方式,其可以明确颅内血肿的位置、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做出相应的指导。而磁共振、CT为当前常用诊断方式,其也是急性颅脑损伤最用效的诊断措施。磁共振是成像技术,也为断层成像技术,通过人体电磁信号、人体结构信息,取得图像的多样性,全方位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在高分辨率下对人体软组织进行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机体的解剖结构,还可观察机体生理与病理信息,为疾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5]。CT可检查病情,检查速度较快,但其对少量积液与积血较难发现,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磁共振相较于CT,诊断准确率更高,特别是合并伤患者中,可以快速明确病情。
综上,磁共振、CT诊断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前者应用价值和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