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64排CT表现特征临床效果评价
2020-02-06李志鹏
李志鹏
(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 安宁 650301)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发生率不断增加,为艾滋病十分常见的机会感染,而实施一项有效的诊断方式,早期明确疾病,利于患者后期治疗[1-2]。因此,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施CT诊断方式,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019年。组内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29岁~50岁内,平均为(40.21±1.01)岁。
1.2 方法
64排CT:使用本院提供的64排CT机(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扫描参数为:螺距为53、层厚为0.5mm、层厚为1mm、SFOV 35cm、重建间隔0.8mm,将层厚1mm重建图像传送直至工作站实施多平面重建,全方位、多角度对病灶分布特征、病灶形态特征进行显示[3]。
1.3 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比较,主要指标包括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 CT表现特征等。
2 结果
2.1 检出率
诊断后,阴性患者11例、阳性89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检出率89.00%,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检出率
2.2 误诊率和漏诊率
患者实施诊断后,误诊5例、误诊率为5.00%;漏诊6例、漏诊率为6.00%,见表2所示。
表2 分析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2.3 CT表现特征
在诊断后,有89例患者确诊,对其实施64排CT检查,CT表现特征:(1)磨玻璃征:其病变主要呈现云雾状形态、血管十分清晰、并且密度增高影;(2)肺气囊征:人体肺间质具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情况,从而形成薄壁肺气囊、导致肺组织发生重构、其边界较为清晰;(3)铺路石征:其病变基础上具有小叶间隔叠加,(4)支气管血管束长索条征:人体支气管受累,从而使长索条征形成。(5)月牙征:胸膜下肺野形成的弓形清晰区或者新月形。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病原微生物在长时间内被误认为是原虫,而通过实施rRNA基因分析、其研究显示该病原并非是原虫、而是卡式肺孢子菌、也可以称作为真菌感染,其具有原虫生物学特性,卡式肺孢子菌与肺组织具有亲和力,主要寄生在人体肺泡内,而一般健康人体通过细胞免疫以及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能将卡式肺孢子菌消除在肺内[4]。由于HIV对人体T淋巴结在的CD4细胞造成侵犯,产生复制,使人体CD4细胞受到破坏,使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艾滋病患者机体内CD4细胞显著降低后,从而使卡式肺孢子菌在肺泡内繁殖,阻塞人体毛细血管,引起人体发生低氧血症。同时还容易损害患者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引起细胞坏死以及人体毛细血管内膜剥离情况发生。同时若人体肺间质具有巨噬细胞增生、浆细胞增生情况,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使修复结果造成间质纤维化[5]。病变形态中,卡式肺孢子菌在CT中常见表现特征是磨玻璃征,其征象最早。由于卡式肺孢子菌主要寄生在肺泡腔内,损伤肺泡上皮组织,引起患者细胞坏死,若患者肺泡腔内充盈滋养体和坏死细胞,易造成磨玻璃改变,使血管较为清晰,最为常见的为支气管气象。
经研究表明,实施64排CT诊断后,阴性患者11例、阳性89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检出率89.00%;患者实施诊断后,误诊5例、误诊率为5.00%;漏诊6例、漏诊率为6.00%;在诊断后,有89例患者确诊,对其实施64排CT检查,其常见CT表现特征主要为:(1)磨玻璃征:(2)肺气囊征,(3)铺路石征:其病变基础上具有小叶间隔叠加,(4)支气管血管束长索条征:人体支气管受累,从而使长索条征形成,(5)月牙征。
综上所述,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实施64排CT诊断,能提高检出率,64排CT表现特征具有多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