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磁共振联合诊断胎盘植入
2020-02-06宋春娟郭晨燕通讯作者
宋春娟,郭晨燕(通讯作者)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B超室 江苏 南京 210029)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对胎盘植入进行诊断,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超声(US)等。其中,US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的特点,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分辨率高等优势。本次研究以75例胎盘植入确诊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旨在分析US联合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为产前检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妇产科所收治胎盘植入孕产妇75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分布为20~38岁,平均为29.1±5.4岁;孕周分布为32+3~38+5周,平均为35.9±2.1周;孕次分布为1~5次,平均为3.8±1.1次;产次分布为1~3次,平均为2.1±0.8次。
1.2 检查方法
1.2.1 US检查 本次研究使用超声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Voluson E10、Voluson E6,荷兰PHILIPS公司iU22,经腹探头频率3.5~5.0MHz。重点观察子胎盘附着位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与子宫切口部位之间的关系,注意检查患者子宫切口位置是否存在囊肿或包块。
1.2.2 MRI检查 本次研究采用Siemens Aera 1.5T磁共振扫描仪,矩阵大小为256×256,层厚4mm,层间距为0.8mm。对盆腔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扫描。
1.3 胎盘植入诊断标准
1.3.1 US下诊断标准 ①Ⅰ级,子宫肌层厚度<2mm,无胎盘后间隙;②Ⅱ级,在Ⅰ级表现基础之上,子宫肌层基本消失,且胎盘内可观察到静脉池;③Ⅲ级,在Ⅱ级表现基础上,子宫浆膜层可见中断,局部存在实质性块状影向膀胱突出,膀胱后壁可见凹凸不平或不光滑。
1.3.2 MRI下诊断标准 ①Ⅰ级,胎盘形态基本规则,同子宫壁之间存在清晰分界;②Ⅱ级,胎盘信号存在明显异常,T2WI序列可见胎盘存在低信号;③Ⅲ级,可见明显胎盘植入,且植入部分向盆腔器官突入。
1.3.3 联合检查 如US与MRI诊断结果相同,则为所确诊分级结果;如两者诊断结果不同,Ⅱ、Ⅲ级以MRI诊断结果为准,0~Ⅰ级以US诊断结果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结果行检验,对产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则进行Kappa检验,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75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其中包括27例Ⅰ级(黏连性胎盘),34例Ⅱ级(植入性胎盘),14例Ⅲ级(穿透性胎盘)。
2.2 诊断价值
US检查分级结果与病理分级结果一致性无意义(Kappa=-0.098,P>0.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分级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85,P<0.01),联合检查对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用US、MRI检查(F=5.671,P=0.042),且与病理检查分级结果一致性强(Kappa=0.875,P<0.01),见表。
表 US、MRI与联合检查对75例患者胎盘植入的诊断结果
3 讨论
当前影像学产前诊断胎盘植入,常用方法为US和MRI检查[2]。其中US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操作者技术,且扫描视野相对较小,对于子宫后壁病变成像效果较差。MRI检查具有安全,无辐射,多平面重建等优势,可有效降低肠道气体、腹部脂肪对成像结果的干扰。本次研究显示,在胎盘植入类型鉴别方面,US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无意义,MRI检查结果尽管同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但同联合检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于不同孕期子宫羊水量不同,对US检查结果造成干扰,而MRI检查结果可有效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小叶与胎盘基质之间的对比愈加明显,造成MRI检查中胎盘信号不均匀,对成像效果造成不利影响[3]。而US检查可有效避免孕周变化对成像效果的影响。因此,通过US联合MRI检查,同单种检查方法相比可更为客观、准确的胎盘植入程度进行评估,对于胎盘植入分级鉴别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联合磁共振可更为准确地对胎盘植入程度进行评估,对于指导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