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
2020-02-06洪文丽黄曦毅叶浩翊湛满佳通讯作者
洪文丽,黄曦毅,叶浩翊,湛满佳(通讯作者)
(广东省增城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1300)
周围型肺癌是指自三级支气管至呼吸性细支气管的肺癌疾病,并以腺癌最为常见,早期症状表现一般不明显,一般经临床检验诊断时多为晚期,可见患者具有严重胸痛以及广泛性胸膜转移灶以及发热症状[1]。肺内炎性肿块一般是指表现为团块的肺炎症状,但由于周围性肺癌与肺炎的影像学特征类似,因此为临床检查诊断带来了相应难度[2]。本文将结合我院西门子128层螺旋CT检查对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炎性肿块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周围性肺癌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合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0.23±5.71)岁。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51.33±5.29)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痰、发热、咳嗽、胸痛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经由临床症状检查以及病理检查诊断确诊,并以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检查时要求患者采取仰卧位,在呼气末屏气,自胸廓入口至肺底进行连续性扫描,检查所用造影剂均选用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6),注射前需对患者进行皮试,依据患者体重1.5~2.0ml/kg进行注射,整个操作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要求。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分别以(±s)、率(%)进行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不典型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0.00%(18/30)、特异性为70.00%(21/30)、准确度为65.00%(39/60),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于表1。
表1 不典型肿块形态以及诊断标准分析(例)
对综合性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6.67%(20/30)、特异性76.67%(23/30)、准确度为71.67%(43/60),且(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于表2。
表2 典型肿块形态以及诊断标准分析(例)
3 讨论
周围型肺癌的常见致病原因多为吸烟、环境接触、职业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会有局限在胸、肩部的疼痛以及由于癌肿坏死,分解产物被吸收所导致的发热症状[3]。肺内炎性肿块常可见于慢性肺炎、慢性肺脓肿以及球形肺炎等疾病中,临床症状常常可见血痰、咳嗽等症状表现,但临床容易会将肿块误诊为肺癌。
依据本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多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目前临床应用的先进医学影像检查方式,工作原理一般是对受检者的相应检查部位层面进行性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扫描,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再经由计算机处理之后最终显现,相较于传统断层CT,具有扫描时间更短,分辨率更高的优点[4]。
周围性肺癌经检查可见病灶形状不规整,常有梭形、三角形、菱形等多种表现,病灶边缘模糊不清,临近边缘往往呈直线状,并向内凹陷,病变临近位置常有广泛性胸膜增厚表现,且两侧缘与胸膜垂直,有“方形证”表现[5]。
肺内炎性肿块则可见病灶部位有直径2cm以下的类圆形结节影,且主要沿着胸膜呈带状分布,与胸膜以及支气管均不接触,且病变基底位于胸膜,也会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边缘不规则。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对周围性肺癌以及肺内炎性肿块的患者进行检验,能够取得非常好的鉴别诊断效果,对于正确检出以及予以积极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CT检查能够对周围性肺癌以及肺内炎性肿块起到良好的鉴别效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