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20-02-06王贵章
王贵章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折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其骨折多因外界的暴力冲击而导致的踝部扭伤,由于作用的方向和暴力大小的不同,会使得产生的骨折类型也不同,通常临床上根据骨折的部位分为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和旋后内收型[1]。只有找出发生损伤的关键部位,才能针对该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此诊断方式的选择在骨科术前的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先后采用X线和CT三维重建两种诊断方式,分析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来我院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治的36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都先后使用X线和CT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再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效果。研究对象中的男患者20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6±9.37)岁。
1.2 入选标准
患者入选的标准为,所有的患者都属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且检查后骨折不存在病理性,所有的患者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患者的意识和语言能力都较好,在发生骨折前无其他身体障碍,排除意识不清、神经出现问题的患者,以及采用影像检查有气压反应的患者[2]。
1.3 方法
CT三维重建检查所使用的的设备型号为: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检查仪,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从患者的脚部由远至近开始扫描,包括从脚部一直到胫骨下端的位置,涵盖骨折线上下2cm的范围,扫描后,获得二维容积图像,再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电脑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的骨折碎片和骨折细节,以及踝关节的立体组织结构。
1.4 疗效标准
采用踝关节骨折分型和标准(Lauge-Hansen分型标准)对患者的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类型有旋前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和旋后内收型),再根据患者的分型结果,分析踝关节骨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3]。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使用t和(±s)检验和表示计量资料,分别使用卡方和%检验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与CT三维重建的诊断分型
数据显示,在X线诊断中旋前外旋型有10例,旋前外展型有7例,旋后外旋型有9例,旋后内收型有10例;CT三维重建诊断中旋前外旋型有11例,旋前外展型有7例,旋后外旋型有10例,旋后内收型有8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X线与CT三维重建的诊断分型对比[n(%)]
2.2 X线与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数据显示,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58.3%,而CT三维重建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X线与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对比[n(%)]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承受负重量最大的一个关节部位,它支撑着人的整个身体,而且踝关节的结构相对较复杂,关节腔比较轻薄,组织之间的联系密切,外韧带较分散,内韧带较集中且宽厚,再加上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十分轻薄,在发生暴力袭击或剧烈运动后,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导致缓解骨折或移位[4]。CT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图像数字技术,将扫描的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够实现三维图像的实时旋转,能够从各个方面看清关节的结构,在诊断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判断出骨折的存在以及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线的走势、骨折碎片、骨折的相对位移和骨折的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本文的研究中,对所有的患者先后采用X线和CT三维重建两种诊断方式,发现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58.3%,而CT三维重建诊断的准确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三维重建的诊断方式,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损伤的部位以及损伤程度,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综上,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