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
2020-02-06周虹
周 虹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肝硬化是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治愈率较低[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好早期对肝硬化患者的筛选工作,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作者将研究双源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具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照组选择同期来我院接受正常体检的健康体检参试者,两组同为80例。对照组参试者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1±8.11)岁;患者病程1~21年,平均病程(9.58±2.45)年,其中女性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55~7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6.82±8.74)岁,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
选入标准:(1)参与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经过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经检查所有参试人员的临床资料完整可以参与本次研究。(3)实验组患者未接受内镜套扎术、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4)实验组患者未行脾切除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5)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并与所有参试人员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肾等功能衰竭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外伤及脑器质性病变患者。(3)肝癌及脾胃切除患者。(4)对碘过敏患者。两组患者所有资料进行比对差异,得出其P>0.05代表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符合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的条件。
1.2 方法
对两组参试者分别给予上腹部CT(德国西门子双源CT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增强检查及门静脉成像,实验组进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版本: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检验差异: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的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表,实验组的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P值均为0.0000说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统计见表。
表 两组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表比较(±s,mm)
表 两组门静脉、脾静脉直径表比较(±s,mm)
组别 例数 MPV SPV IHLPV IHRPV实验组 80 18.2±1.9 15.8±1.4 13.1±0.69 12.8±1.64对照组 80 9.2±1.2 7.4±0.8 8.2±0.71 8.5±1.12 t - 35.8213 46.5948 44.2673 19.3662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肝硬化的并发症比较多,其中门静脉高压症是其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3]。长期的门脉高压会使肝血流转变为离肝,最终侧支循环建立并开放吻合支,影像学检查是肝硬化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目前CT检查门静脉血管成像使用率最高,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是双源CT的显著优点,并且受呼吸频率及心脏搏动影像非常小,短时间内可以扫描较大的范围,并可形成高质量的重建图像,以不同方式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血管的情况[4]。多平面重逢(MPR)可以根据不同投射角度实施重建,显示多角度血管及周围关系,针对门静脉分支、属支、门-本间侧支循环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周围血管最大密度重建(MIP)能够清晰显示出来,容积再现VR图像更直观显示门静脉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本文作者选取两组参试人员进行研究,利用双源CT门静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MPV(18.2±1.9)mm、SPV(15.8±1.4)mm、IHLPV(13.1±0.69)mm、IHRPV(12.8±1.64)mm;对照组MPV(9.2±1.2)mm、SPV(7.4±0.8)mm、IHLPV(8.2±0.71)mm、IHRPV(8.5±1.12)mm。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SPV、MPV、IHLPV、IHRPV直径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双源CT门静脉成像技术针对肝硬化门静脉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有着较高的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的改变情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