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诊断

2020-02-06陈文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内径胆总管

陈文娟

(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慢性乙型肝炎又叫做乙肝,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以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为主要传播源,可通过母婴、血液、破损黏膜及性传播,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目前主要采用血液检查、病理学检查及B超检查来对慢性肝病进行诊断,由于B超具有无创且快速简单的诊断特点,因此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2]。临床研究指出,胆囊病变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最典型并发症之一,由于胆囊病变的类型类型不一、变化形式不同,导致其对肝脏疾病的预后影响较大,本文分析B超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B病变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2±3.78)岁;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0~80岁,平均(58.86±3.82)岁。选择的标准满足中华医学会肝病分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并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检查头天晚上8点之后禁止进食和饮水,保证8~12h绝对空腹状态。采用B超诊断仪(P10)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多方位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胆囊息肉、胆囊壁水肿、胆囊炎及胆囊结石情况,记录患者例数和胆囊病变发生率,同时记录胆囊壁厚度及胆总管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胆囊壁厚度和胆总管内径比较

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相比,肝硬化组的胆囊壁厚度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胆总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

表 两组胆囊壁厚度和胆总管内径对比(±s,mm)

表 两组胆囊壁厚度和胆总管内径对比(±s,mm)

组别 例数 胆囊壁厚度(mm)胆总管内径(mm)慢性乙型肝炎组 95 5.03±1.25 5.33±0.49肝硬化组 15 5.81±1.21 5.39±0.51 t-2.255 0.438 P-0.026 0.662

2.2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胆囊病变情况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胆囊壁毛糙10例,胆囊壁增厚5例,胆囊息肉3例,胆囊壁水肿10例,胆囊炎5例,胆囊结石11例,胆囊病变发生率为46.32%;肝硬化组中,胆囊壁毛糙3例,胆囊壁增厚1例,胆囊息肉1例,胆囊壁水肿2例,胆囊炎1例,胆囊结石2例,胆囊病变发生率为66.67%;肝硬化组胆囊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P=0.036)。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指的是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且病程超过半年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的患者,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且传播途径快,发病率高,每年大约有20%的患者死于乙肝病毒相关的晚期肝硬化与肝癌,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意义[4-5]。

胆囊病变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结合B超诊断可以发现,胆囊病变的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可能相关,一方面是乙肝病毒的复制,肝炎病毒属于泛嗜性病毒,能够在器官内进行病毒复制,对肝外的组织和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另一方面是乙肝病毒抗原能够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导致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胆道系统沉积,从而损伤胆系免疫系统[6]。当乙肝病毒损害胆囊及肝脏后,胆道内胆汁的正常排泄受到影响,形成浓缩胆汁从而造成胆囊内膜充血,最终B超观察到胆囊壁增厚及出现息肉;当乙肝病毒损害肝脏后,导致肝功能无法正常运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降低,长时间的低蛋白状态会导致渗透压降低,血管液外渗,B超观察到胆囊壁水肿。相关研究还说明,胆囊结石与门静脉高压和肝脏胆囊环境变化均有关系。当门静脉高压时,胆囊及胆道静脉曲张淤血、组织水肿、胆囊壁增厚,从而导致胆囊排空功能出现障碍,此时由于患者患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在粘稠的胆道环境中,体内的高胆红素代谢异常,非结合胆红素增多,从而导致固醇逐渐成为饱和的浓缩胆汁,最终形成胆固醇结晶,B超检查观察到结石[7]。

在用B超进行诊断时,能够明显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性存在的弥漫性,可观察到增强增粗的线状回声,并伴有小结节结构回声,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回声以结节状为主。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对比B超检查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现,肝硬化组的胆囊壁厚度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谭华军[8]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中,胆囊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胆囊病变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在临床上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行B超诊断有助于尽早对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胆囊病变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特征,通过B超诊断观察患者胆囊病变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价值,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内径胆总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