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平果嘹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究

2020-02-04谢文丽王恒华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

谢文丽 王恒华

摘要:广西是歌的海洋,其中流传在右江流域的平果嘹歌更是极富民族特色,2008年平果嘹歌已成功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首先分析了平果嘹歌的艺术特色,并调查了目前广西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平果嘹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平果嘹歌  高校声乐教学  本土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124-04

一、平果嘹歌的概况

流传在广西百色右江流域的平果嘹歌,2008年已成功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广西壮族平果嘹歌主要流传于平果的天等、田阳、田东、马山、隆安等右江流域,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和瑰宝。每到歌圩日或者壮族节日,平果人们就会相聚在公园的大树下、花丛里,相聚在一起互相对歌,放声歌唱,场面十分热闹。平果县政府也积极响应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加强宣传,组织“嘹歌歌王大赛”等群众文艺活动,并重视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平果嘹歌其在旋律、曲调、节奏、发音和语言上都极富民族特色。

(一)平果嘹歌的类型

平果嘹歌内容大致可分为抒情性与叙事性两大类,抒情嘹歌比较注重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感情细腻,如《三月歌》,描绘了人们赏花采花的愉快心情。叙事嘹歌主要描绘生活的现实情况,如《日歌》,描述了相爱的年轻男女,抗争封建传统婚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平果嘹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嘶咯嘹”“那海嘹”“的客嘹”“长嘹”“酒嘹”“哈嘹”等,曲调不同,歌曲中使用的衬词就不同,比如“哈嘹”,就会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哈—嘹”的衬词。嘹歌的歌曲明亮,旋律多变,动听传情。如极富代表性的嘹歌《木棉树下两相依》,由四位女声分高低声部演唱,既有抒情、婉转,又活跃、欢快,原汁原味,十分动听。

(二)平果嘹歌的曲式特征

嘹歌的旋律主要以二声部为主,高声部旋律悠扬嘹亮,低声部与之相互呼应,此起彼伏。嘹歌的节奏富有特色,高声部节奏比较多变与丰富,自由随意,低声部旋律根据演唱需要灵活多变。曲式上主要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偏音“fa”“si”用得比较少,特别是徴调式用得最多,起音在 “sol”,加入“do、re、la”等音,最后又结束在“sol”音,形成特有的纯五度关系,演唱时十分明亮,体现出嘹歌嘹亮的特点。

(三)平果嘹歌的语言和演唱特征

嘹歌以壮语为主,采用五言四句式,每首嘹歌基本是4个乐句,每句五个字。嘹歌歌曲尾句中带有“嘹-嘹”的衬词延长腔体,固得名“嘹歌”。“嘹”其实并无实意,在壮语中为“交往娱乐、外出游玩”,可以理解为当地人们在出去游玩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嘹歌由于音域不宽,朗朗上口,其口语化演唱注重声音靠前,靠嘴唇爆破的力量咬字,演唱基本以口腔共鸣为主,唱时不太强调头腔的共鸣,比较亲切自然,适合传唱。

二、嘹歌融入广西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观念意识不强

地方高校缺乏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从学校领导到专任教师到学校的学生,对传承当地音乐文化都不够重视。一是学校领导层面缺少有关政策的鼓励和引领,学校领导意识不强,主要注重抓学习质量和就业率,忽略了从大环境上引领学校师生关注本民族、本地方富有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造成了地方高校在办学方面缺少自己的核心特色,没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不了自己的影响力。二是声乐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声乐教师们在教学中延续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教学的风格,只注重对学生传统音乐专业知识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并认为声乐教学中采用混声发声的方法才是最规范和正规的,忽略了演唱歌曲时,应该根据作品需要来选择声音,只有符合作品需要的声音才是最好的声音,很多声乐老师认为演唱民族原生态歌曲会用嗓多,容易形成“白声”,所以或多或少在教学中有点排斥演唱本民族音乐作品,导致教学思路有局限,教学内容缺少多元化。三是学生不重视当地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教学。受教师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嘹歌也存在着“傲慢与偏见”,认为西方歌曲和创作歌曲是“阳春白雪”,而嘹歌则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觉得嘹歌太土、难听、听不懂,并且认为嘹歌在演唱时使用真声太多,与自己学习的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唱法的发声方法有所冲突,导致他们不爱唱、也不敢唱,最后导致他们不愿意去学唱嘹歌,不愿意了解当地音乐文化。

(二)地方高校声乐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主要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中心,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上偏向“西化”,十分注重专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全部沿用西方音乐教育的体系和方法,注重对西方歌剧、意大利作品、德国作品、法国作品和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近现代创作歌曲以及中国歌剧选段的教学,学生的发声比较规范、通畅、科学,但是也容易形成“千人一声”,失去自己的特色。音乐艺术本来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单一的西方文化视野,偏离了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主题,忽略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平果嘹歌一直游走在高校的門外。

(三)声乐专任教师教学嘹歌的力量薄弱

1.教师学唱嘹歌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地方高校,很多声乐老师对嘹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正能演唱的并不多,能教唱嘹歌的就更少了。首先,教师们在学唱嘹歌时,主要有当地壮族语言的障碍,在学唱歌曲时,当地壮语发音的特殊性导致发音不标准,有些音发音困难,有些老师虽然想唱,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有些教师还是思想解放得不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不够深,不太愿意花心思去研究学习平果嘹歌,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2.教师下乡采风的机会不多

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能真正下乡采风的机会并不多,大家主要在高校教授学生,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一线的民间音乐文化,对本土音乐文化了解不够,在演唱本土民歌的技巧和教授本土民歌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缺少真正专业的嘹歌师资。且有些老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不善于运用网络教学加入嘹歌教学内容,导致嘹歌融入声乐课堂更加困难。

三、平果嘹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方法

(一)高校应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校应该立足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积极成为传承优秀本土音乐文化的平台。从学校层面可以出台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政策,从点到面积极宣传,积极鼓励学校领导层到一线专任教师,再影响到每一位在校的学生们,积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营造高校传承非遗音乐文化平果嘹歌的氛围,比如可开展校园民族音乐文化节,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比赛,引导学生了解平果嘹歌,激发对学唱嘹歌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鼓励教师学生排练相关音乐文化作品参加比赛,从各方面扩大嘹歌非遗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二)设置融入平果嘹歌的声乐课程内容

在高校声乐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适当加入平果嘹歌的教学内容,形成多元的教学内容格局。首先,可以先从课程标准着手,适当加入一些适合大学生演唱和表演的平果嘹歌的相关教学内容,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内容和原本传统学院派的声乐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声乐教学内容丰富而生动,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在期末声乐教学的考核中加入平果嘹歌的考核内容和占分比例;其次,可以从音乐教材着手,通过采风、网上搜索、查找资料等手段,多渠道、多方面收集和整理有关平果嘹歌的资料,挖掘平果嘹歌存在的内涵,对适合学生演唱的平果嘹歌进行搜集,然后可组织声乐教师们对采风收集到的平果嘹歌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改编,最后编写出适合高校学生演唱和表演的嘹歌教材,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嘹歌的音乐文化。最后,声乐教师们要改变观念,在授课方式上,打破传统的声乐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实行授课方式多样化,可增加“走下去,请进来”的多种实践及授课方式,比如,教师们可在声乐课程课时安排上,安排好采风的实践教学时间,带领学生下乡采风,走入当地去了解采集原汁原味的平果嘹歌;另外,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和培训,开阔学生的眼界,能够让声乐教学与本土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民族化

除了树立高校的文化自信,合理设置声音课程内容外,还需要通过多渠道、多方法进行扩展和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民族化建设,创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民族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针对在职的所有声乐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讲座交流会、培训等活动,提升和强化教师已有的民族音乐基础知识,调动他们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他们掌握和应用民族音乐知识的能力;还可以组织教师们不定期的下乡采风,通过采风开阔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视野,可直接向当地有名的民间传人学唱平果嘹歌,并把原汁原味的嘹歌带入声乐课堂进行教学,形成浓厚的传承非遗音乐文化平果嘹歌的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向外界聘请一些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民间艺人,担任传承与发展本土音乐文化的外聘教师,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进入校内进行演唱、讲学,创新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学生能接受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四)开展民族声乐特色教学的艺术实践

艺术离不开实践,学校可多提供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感受本土音乐文化的精髓。首先,可以进行以赛代考,把每学期末的声乐考试,改革成声乐比赛形式,鼓励加入嘹歌演唱,设置比赛奖项,积极鼓励每位学生充分的准备积极参与,在比赛中既获得舞台表演经验,又获得学分,学生获得快速成长;其次,可以组建嘹歌队,通过选拔把热爱嘹歌喜欢演唱嘹歌的学生选拔出来,组建一支校嘹歌队,分男女高低声部,定期进行合唱排列,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又传承和发扬了本土音乐文化。在选择嘹歌曲目时,可选择难度适中且容易传唱的作品,易于表演和传唱,并且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型比赛的平台,将嘹歌艺术向外展示出去。再次,可以在校内多举办嘹歌比赛、民歌传唱社团活动等,鼓励学生争夺歌王,将嘹歌的氛围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后,学校还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京族的哈节等,带领学生进行校外艺术展演,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少数民族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广西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更是为教学提供校外艺术实践平台的绝好机会。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地方高校目前只关注专业教学,忽略了最富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文化,是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缺失,我们应在声乐教学中适当融入本土音乐文化,形成声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树立民族自信,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出一批具有高音乐专业素质,又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艺术人才,既能为教育和社会服务,又能使本土音乐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夏琳.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晋中学院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2(06).

[2]农敏坚.壯族民歌文化丛书·嘹歌嘹亮[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3]张声震.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4]党宇娜.广西平果嘹歌女生演唱特点解析[J].家教世界,2013(18).

[5]倪序.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融入壮族嘹歌的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5(10).

[6]刘明华.广西壮族平果嘹歌形成与发展探析[J].艺术评鉴,2017(06).

[7]郭婧.广西平果县嘹歌音乐形态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钢琴艺术指导在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论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开展的策略分析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浅析
流行元素引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