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感知下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2020-02-04陈华乙张浩丽云车旭航张自强
陈华乙 张浩丽云 车旭航 张自强
摘要:基于对贵州省AAAAA级景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调查,实证发现,在感知拥挤情况下,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因素主要是年龄与职业身份。旅游年龄越高,参与拥挤目的地旅游的体验感越低,且可能引发的旅游风险相对越高,从而倾向于选择不拥挤旅游地。基于此,文章从实行预约及限流制度、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建设和开发景区游客实时人数的APP三方面提出缓解景区拥挤和提高游客体验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拥挤;AAAAA级景区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2018年以来居民可支配年收入由18233元上升到28228元,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发增加,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5.4亿人次,在节假日各个热门景区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拥挤状况。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数据表明2017年贵州省旅游人次达到74417.43万,由2013年的26761.28万人提升178%,景区的数量没有增加,而游客数量大大增加,在节假日涌向景区,自然会形成景区拥挤的状况。2018年七天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34.1万人次,景区现场人流量大,景区内各通道人流聚集,流动性小。不断上升生活的水平让游客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了不同的判断因素,根据以往文献表明,当游客在面临拥挤景区时,往往会采用其他方式来规避拥挤,所以本文以问卷形式来研究拥挤情况下旅游者的目的地的选择变化。
关于拥挤的定义各学者从不同的方向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王晓燕等(2014)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拥挤指个人的主观反应,是个人对空间太小而周围人数太多的感受。陈新新等(2017)认为拥挤是由于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拥挤最直观的解释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充满了大量的物品,使之感觉到不开阔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拥挤感知是研究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热点,拥挤感知对游客调适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拥挤感知也不同。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是心理、经济、文化和乡村城镇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余凤龙等,2016)。王赞赞等(2018)认为游客年龄、身份、家庭收入等个人禀赋对旅游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陈长等(2019)研究发现旅游时间、旅游地资源禀赋、旅游地基础设施对游客目的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游客对拥挤感知过后并超出了合适的范围才会选择调整旅游活动,则出现调适行为。在感知景区拥挤情况下,游客行为调适包括,男性选择时间替代,年轻群体选择空间替代,女性选择情感替代,高收入群体选择活动替代(王春珊等,2015)。做出旅游目的地的变化的决定属于行为调适中的一种,而在研究拥挤感知对其的研究甚少,在进一步了解之后将会对景区内的交通、旅游景区的形象改进以及游客的旅游目的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研究意义。基于2018年贵州省AAAAA级景区的实地调查,分析感知拥挤下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在拥挤感知下游客旅游目的选择的影响,因变量可设为二分类变量,y表示,即在了解景区比较拥挤时,是否会选择去往就近其他景区,避开拥挤目的地。可选用建立Logistic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y=1表示旅游选择其他景区,避开拥挤,y=0表示游客仍选择拥挤景区。Logistic 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Prob(y=1)===E(y)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上调查和贵州省AAAAA级景区实地调查,共收到3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35份,问卷有效率达96%,有效问卷中网上调查问卷220,现场景区调查问卷116份。数据统计基本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女性受访者占比58.5%,男性占比41.5%;从年龄上看,受访者年龄集中在25岁以下,25~35岁的次之,50岁以上的最少;从职业上看受访者为学生的占比较大61.8%,公职人员占比第二,为15.5%,职业为农民的调查者最少。
统计发现,当发现景区拥挤时会有52.2%人选择前往其他景区避开拥挤景区,剩下的47.8%的人会选择好不容易来一次,会继续游览该景区;无论是从调查者的性别还是职业亦或是年龄来统计,都显示将近一半的人会选择继续游览该景区。说明有将近一半的游客在来到景区后尽管景区存在拥挤情况,也愿意继续游玩,即表示了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除了景区拥挤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因数影响游客的选择,这对研究在拥挤状况下游客的目的地选择提供另一个思路。基于文献梳理,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游客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见表2)。
三、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从估计结果看(见表3),在感知旅游目的地拥挤情况下,多数变量对旅客选择目的地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游客年齡(x2)的影响系数为0.1526,且非常显著,即游客年纪越大,选择拥挤旅游地的可能性越小,表明对拥挤的敏感程度较高,会选择避开拥挤旅游地。游客身份中企业管理者(x4)和学生(x8)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系数较高,分别为0.8995和1.1066,表明这两种身份的游客群体相对更排斥旅游地拥挤。而旅游旅行前是否进行目的地攻略(x9)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0.4308,即旅游即使了解目的地拥挤仍会选择该目的地,表明旅游目的地攻略对拥挤的感知不明显。
另外,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在2018年国庆黄金周,贵州省AAAAA级景区黄果树大瀑布的票务系统显示这七天中网上的售票仅为每天几百张,但每天却有上万人次进入景区,说明大部分游客会选择来景区后再现场排队购买门票,游客的这种行为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旅游者来此地旅游有计划性、目的性。例如青岩古镇景区能满足来黔游客对于贵州古建筑文化及当地特色美食的需求等,青岩古镇作为贵阳市唯一一家AAAAA级景区对于外地来贵阳的游客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旅游者选择出游时多受本人闲暇时间的影响,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寒暑假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出行,上班族则会选择周末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出行。社会各个群体闲暇时间的集中则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拥挤状况,这同样也决定远距离的游客不会轻易更改目的地。
目前阶段国家对于旅游景区的宣传上主要为AAAAA级景区,在网上大多数旅游攻略也集中在热门景点上对于其他景区的宣传不够。热门景点的高质量口碑、网络的宣传力度大以及游客们对于热门拥挤景区之外的其他景区了解甚少,所以即便是旅游目的地存在拥挤状况旅游者也不愿意更换旅游目的地。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对贵州省AAAAA级景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调查,实证发现,在感知拥挤情况下,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因素主要是年龄与职业身份。旅游年龄越高,参与拥挤目的地旅游的体验感越低,且可能引发的旅游风险相对越高,从而选择倾向于选择不拥挤旅游地;企业管理者和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选择旅游时间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避开旅游高峰期,从而增强旅游体验。另外,实践发下,一名旅游者在面对拥挤选择旅游目的时,影响其选择景区的因素,一是该拥挤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大,旅游者愿意承担拥挤感知下的消极情绪;二是有限的节假日时间,如果更换景区将会花费更多时间在路程中;三是对更改景区对象不了解,在对一个城市及其景区尚未有深入了解时旅游者往往会选择热门景区。
(二)建议
通过对旅游者对拥挤情况下的不更换旅游目的地行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改善景区拥挤现状。
第一、实行预约及限流制度。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以及梵净山景区为例,各大景区可实行预约制度,对每日游客浏览人数实施限流。这不但可以缓解景区拥堵问题,也可以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景区的生态化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
第二、完善景区管理制度。景区本身应加强自我建设,一方面游客接待人数较多的景区可以修建符合本景区特色的其他游览及体验项目;另一方面客源较少的景区应加大宣传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
第三、开发景区游客实时人数的APP。目前市场上游客想要了解景区的人流量需要百度上分别对景区进行搜索,有些景区的查找方式很隐蔽不利于操作,甚至有些景区没有人流量数据,因此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了解渠道是为旅游者更改旅游目的地能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孙希瑞.“拥挤”情境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以故宫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2]陈新新,谢婕.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拥挤感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9).
[3]余凤龙,黄震方,陆林,等.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南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6(12).
[4] 王贊赞,冯文勇,张晋华,赵鹏宇,任瑞萍.五台山风景区游客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03).
[5]陈长,张忍.高铁时代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游客消费需求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9(03).
[6]王春珊,魏芬.基于拥挤感知的游客调适行为选择偏好的测量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06).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657038)。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张自强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