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研究

2020-02-03蒋毓萍

关键词: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蒋毓萍

摘 要: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构建一套完善而有效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对于控制商业银行整体经营风险意义深远,文章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现有的常规内部审计体系,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新体系,给出了新体系实施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以A银行为例展示了新体系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研究发现,A银行对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应用效果较好,审计质量有较大提升,发现了不少常规审计体系不曾出现的问题,是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以及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审计体系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机构业务往来频率的不断增加,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越发重要,其风险状况成为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便顺理成章的受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较多的缺陷,比如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跟随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对其风险监管的重视程度、相关信息披露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章程等,这都是我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隐患,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所以构建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同业业务审计体系对于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维护金融市场发展的稳定性意义深远。

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新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化审计队伍组建

审计组织尤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审计组织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保障,专业化审计组织的组建,首先要根植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银行同业业务审计的实际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内部专业化审计人员的培养机制以及专业化建设机制[1];其次,根据审计工作岗位以及工作量的要求从银行外部引进专业化审计人才,尤其是银行自身没有且培养难度较大的审计人才更应该重视从外部引进。从审计队伍专业构成方面来看,应该强调以财会专业为主兼具金融、商务、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注重审计队伍高学历人员比例的提升,合理搭配各相关专业人才的比例。只有审计队伍专业水平高、学科背景齐全,才能满足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审计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

(二)審计目标确定

明确的审计目标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审计体系健全、有效的重要前提,有的放矢才能提升审计效率,而审计目标的确定应当在国家审计准则的基本框架下有效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制定,在确定同业业务审计目标的实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下列相关信息:(1)现有同业往来业务内部审计执行情况和效率;(2)同业业务的记录是否完整;(3)在特定期间内的同业业务是否存在;(4)同业业务会计核算余额是否正确;(5)相关同业业务的计息方式以及利息计算是否正确;(6)同业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和相关文件的规定;(7)同业业务的账务往来是否在财务报表上有恰当的体现。

(三)确定核心审计内容

1. 同城票据交换审计

(1)时间审查。票据是否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与提入,以及有无拖延送达现象;在代收票据情况下交换时间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故意压单、压票以及无理由退票等情况;在代付票据情况下是否在按规定时间内为收款单位入帐[2];票据提入时有无入账不及时甚至不入等现象;票据退还提出时间是否符合相关监管文件的规定、有无及时联系退还方,有无因为退票不及时而被迫银行垫款等现象;(2)差额审查。如果商业银行间的同城票据采用的是直接划拨方式进行交换的,那么票据交换双方有没有及时而准确的对相关手续和账务进行记录,交换差额也需要及时清算并与存款支票或送款单的实际差额进行核对,如果交换差额与存款支票或送款单存在不符现象则有没有及时审查其原因;(3)占用资金审查。票据交换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有无占用资金现象以及提入票据时对于已挂失支票退票不及时等违规现象的存在。

2. 异地同业转汇审计

(1)制度审查。异地转汇有没有根据出入双方银行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合适的转汇方式,是否做到了汇路畅通;如果是10万元以上的大额款转汇则有没有绕过中央银行直接转汇或化整为零等违规现象[3];(2)汇出行账务处理审查。异地转汇时汇出行有没有转嫁资金矛盾以及“拒、延、压”汇等违规现象;(3)转汇行账务处理审查。转汇行有无拒绝转汇、拖延转汇等情况,在转汇过程中有无截留、占用转汇资金等违规现象;(4)汇入行账务处理审查。汇入行有没有及时的对转入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并且有没有挪用转入资金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

3. 同业拆借审计

(1)范围审查。同业拆借业务是否满足相关监管机构的规定,拆借业务的单据、合同等资料是否完整与合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参与拆借业务[4];(2)资金期限审查。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以及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期限分别不超过7个工作日和4个月;(3)利率审查。拆借利率水平可以在央行规定的基础水平上有一定上涨幅度,但上浮不得超过30%;拆借利率水平是否高于国债利率水平,如果有超过现象,则是否有相关部门和机构责令整改措施;(4)拆出资金合规性审查。对商业银行拆出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以及拆出资金量是否满足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严格审查;(5)拆入资金合规性审查。商业央行拆入资金的使用必须是弥补票据清算缺口、弥补联行汇差头寸以及临时周转资金等监管机构规定的相关用途,而拆入资金总量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也需要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

(四)审计范围确定

审计内容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的核心,在锁定内容之后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圈定同业业务的审计范围,具体包括:(1)诸如手工联行、电子联行等联行往来业务;(2)与其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及合资银行等各类银行间的同业往来业务;(3)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同业往来业务;(4)与其他各类银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系统外资金拆借业务。

(五)审计方法选择

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效率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方法必不可少。

1. 基本方法。其一,当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错和防弊时则可以采用书面资料审计、财产物资审计等作为基本审计方法;其二,当同业业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内部控制评价时则可以主要选择实质性测试、穿行测试、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

2. 具体方法。具体审计方法比较多,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审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具体方法或若干种具体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审计目标,实际审计工作有效可用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法、原始资料分析法、审计问卷调查法、人员面对面访谈法、业务征询、符合性测试、业务资料检查、现场观察、业务数据分析等[5]。

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新体系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充分而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新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性内容之一,在前期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同业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6],提升内部审计内容针对性的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各审计环节做好准备。具体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重点。审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一般任务和重点任务的确定:第一,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对被审计单位同业业务的经营现状做充分了解;第二,明确审计方向和目标的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通知书;第三,被审单位在接到审计通知书之后根据具体要求及时准备相关文献和资料;(2)编制审计计划书并安排工作内容。一是审计计划主体内容的确定,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和审计风险初步评判情况、审计的主要范围和重要审计方向、时间及人员安排等均应包含在总体审计计划书内;二是确定具体审计计划所包含的内容,审计目标、基本流程、具体工作人员和时间安排、阶段性工作计划等均应包含在具体审计计划书内。

(二)审计过程

严格而有效的对审计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证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不仅要严格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同时也要做好具体审计细节的管理。在具体审计过程中需要強调以下两方面内容:

1. 确保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以及获取方式的规范性。准确、真实的审计证据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的获取方式是保证审计效率以及审计结论可靠性的基础[7]。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取证范围要明确可行,审计证据密切相关;(2)审计证据获取方法科学、合理;(3)审计证据后续的处理和评价。

2. 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质量的同时还要强调编制的规范性。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具体实施情况的详细记录,是编制最终审计报告的基础性参考材料,而保证各项账务材料的完整性以及相关记录的清晰度与规范程度是提升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的基础。同时还要确保工作底稿能够客观体现被审计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有助于最终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的形成。

(三)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的最终产品和正式的书面文件。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及时、完整和客观,得出的结论以及给出的建议也应该具有建设性[8]。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需要注重报告内容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做好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报告与工作底稿保持高度的一致性;(2)计报告编制和审计结论的公布要符合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3)审计报告与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保持一致。

(四)后续审计

审计报告的生成表示整个审计项目主体工作的完成,但并不代表全部审计工作的结束,后续审计也是审计流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1. 全面、认真总结审计项目,提出亮点和不足。审计总结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项目的收尾工作,需要在项目组长的带领下,所有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归纳和总结整个审计项目过程中存在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提升以后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做好准备[9]。

2. 重视整改工作,提升后续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监督被审计单位整改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才是其落脚点,所以审计组监督和帮助被审计单位重视问题、整改问题也是其重要工作内容,在确保被审计单位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被审计单位在本次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有效控制。

三、一个例子:A银行

A银行是一家拥有35年发展历史的四大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于2006年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挂牌上证A股和香港H股。截至2018年A银行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0万亿,拥有37家省级(直辖)分行和240余家海外分支机构,国内各级别营业网点多达15400多个。自股份制改造以后A银行直面市场变化,不断提高对同业业务的要求,推动同业业务快速发展,与同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规模逐年增加,截止2018年年底,A银行对同业的债务总量占其对外总债务量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11.13%,对同业的资产总量占其资产总额的比重也已经达到了6.24%。

(一)A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现状

为适应同业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A银行成立了专门针对同业业务的审计部门-审计部同业审计局,并且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A银行已经构建了比较健全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形成了项目审计监管和日常监管的双核心内审体系,为A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目前A银行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涵盖了常规审计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对具体审计工作、各审计环节以及整体审计质量严格管理,同时A银行还建立了针对同业业务的内部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同业业务内审体系的完善性和独立性,同时对其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质量、审计流程的规范性等也作用明显。

(二)A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不足之处

1. 审计的独立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确保审计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和财务监管效果的最基本原则,虽然A银行现阶段的同业业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目前其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归口于总行直接领导,同业业务审计工作人员在管理层没有实质性权利,内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不够清晰,给审计独立性的提升带来了阻碍。此外,现场审计一般是审计人员到不同地方开展的,而审人员的薪酬福利是由被派驻单位支付,这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心理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审计工作独立性维持与保证。

2. 审计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A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按照基本流程开展,但这只是传统现场审计活动的常规流程,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特点和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对内部审计不断提出新要求,A银行有必要根据同业业务的不断变化对目前的内部审计流程进行变革。

(三)A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应用

1. 应用过程

A银行总行审计部于2018年9月3日至11月30日期间对某省分行的同业业务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内部审计,具体审计工作由审计部下设的X同业业务审计组执行,该审计组的6名审计人员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前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制定了审计工作计划并于规定的2018年9月3日正式驻点某省分行进行现场审计。审计组按照拟定的工作计划和审计流程,审核了该分行同业业务财务报表和相关原始凭证,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分行的同业业务经营情况与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同业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审计过程中X审计组对审计证据获取方式的规范性、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工作底稿的质量高度重视,对证据的客观性尤为关注,对该分行同业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凭证、账表、业务档案等资料做严格审核。整个审计过程共形成工作底稿41份,搜集审计证据多达630余项,审计组于2018年11月30日圆满完成对该分行同业业务的审计工作,在后续跟踪过程中完成了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建议书等文件,并将审计材料完整归档,同时将审计结果与发现移交A银行审计部总部,由审计总部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后续整改与监督落实工作。

2. 应用效果

审计结论显示,A银行某省分行的同业资产与负债业务基本匹配,同业业务盈利水平位居全国各分行前列,同业业务整体风险控制较好。同时也发现该分行在同业业务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是运用常规审计体系不曾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了新体系的独到之处。

(1)同业互存问题。该分行为应对总行下达的时间节点存款考核任务,通过与其他商业银行业互存以达到双方存款规模均增加的效果,比如该分行与2017年7月8日向同地区的乙银行分行拆出资金15亿元,此时A银行某省分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科目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其资产规模并没有变化,但此时乙银行分行资产规模却增加了15亿元,完成了其节点任务考核。

(2)同业委托问题。A银行某省分行存在委托同业贷款以逃避监管指标控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逃避信贷规模控制,该分行于2016年3月23日委托某城市商业银行以委托投资方式向指定企业融资1500万元;二是逃避单户比例限制,该分行于2017年2月7日委托某城市商业银行以委托贷款方式向其指定企业放贷2000万元;三是逃避票据规模限制,2017年5月28日该分行违规委托其他商业银行代开具承兑汇票590万,以逃避当地央行对票据规模的限制。

(3)权益互换问题。该分行用募集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资金购买其存放在他行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2600万,他行又将这些资金通过买入返售的方式进行利用,在该分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存放同业规模提升,而其他商业银行的买入返售规模也大幅增加。

(4)隐藏不良贷款问题。在该分行的信贷资产中,有一部分因为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企业倒闭等原因而变成不良贷款,为了完成总行给予的不良贷款控制指标,将一部分不良贷款转让给信托公司,在通过同业投资的方式将这些不良贷款作为底层资产制定资金信托计划,实现不良贷款在账面上消失的目的。

四、结语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同业业务的内部审计是控制商业银行整体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依据现有同业业务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同时与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实际相符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有助于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同业业务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更是推动整个商业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要保证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内部审计新体系的实施效果,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项目组需要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和规章制度执行审计任务,前期准备和后续审计也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戴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探讨[J].时代金融,2016,(7):1-92.

[2] 楊教儒.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策略调整浅探[J].区域金融研究,2016,(7):32-35.

[3] Phlina Coetzee,Dave Lubbe.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Risk-Based Internal Audit Engagements[J].Intamtia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14,(2):18-23.

[4] 张静,庞文群.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J].财会月刊,2019,(5):114-118.

[5] MingLang Tseng,Ming Lim.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5,(5):1142-1153.

[6] 毕秀玲,侯庆旭.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评体系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4):30-38.

[7] 王美英,孙旭.协作视角下政府内部审计研究——基于优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5):46-49.

[8] 朱顺泉,赖少钺.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承担影响实证研究——来自面板工具变量法的证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6):36-44.

[9] 潘春花,谢光安.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9,(4):123-126.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