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域下身体隐喻的研究综述

2020-01-29刘思佳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映射概念隐喻

摘  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人的生理和心理经验是理解客观世界的必然依据。人体隐喻将人体器官映射到有相似特征的对象领域或抽象领域。这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從认知的角度对人体隐喻进行了研究,并将人体隐喻分为两类:人体领域到非人体领域的映射和非人体领域到人体领域的映射。

关键词:概念隐喻;身体隐喻;人体器官;映射

作者简介:刘思佳(1995-),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2

一、隐喻研究

1、隐喻研究的传统阶段

亚里士多德(1952)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手段,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他还认为,这两个词来自两个不同的语义域,通过比较两个词之间的相似性来建立隐喻关系。他提出了“比较理论”。一方面,两件事应该有共同之处。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有不同的东西。

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1953)创立了“替代理论”。他认为隐喻是一种文体点缀,从修辞学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比较理论。

2、隐喻研究的过渡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隐喻向语义理论发展。在这一时期,隐喻从认知层面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修辞格来对待。Richards(1936)提出了“相互作用理论”1923年,理查兹与奥格登合著了《意义的意义》一书。他说:“每当一个词从一个已定义的话语中被提取出来,它就变成了一个隐喻,需要被重新定义,这是象征性隐喻语言的基本特征。”

3、隐喻研究的当代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研究向跨学科多元化发展,对诗歌、文学批评、哲学、心理学、翻译、外语教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代表有很多,其中以Lakoff和Johnson最为突出。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只是作为一种语言和交际手段,而是一种认知工具,通过它可以理解一个抽象或复杂的目标领域(Lakoff & Johnson, 1980)。概念隐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验基础: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先是获得了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等基本范畴,进而把存在的、具体的事物指那些抽象的或无形的隐喻意义,从而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隐喻概念。Lakoff和Johnson(2003)进一步提出了经验主义作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重视人体在人类认知和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工作机制: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和交互。映射的过程是一个“局部系统化”的过程。所以当我们说一个概念由另一个概念构成时,我们指的是部分映射。也就是说,有些方面可以映射到目标领域,而有些则不能。

概念隐喻的分类:Lakoff和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定向隐喻、本体论隐喻和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取向并不是任意的。它们以我们的身体和文化体验为基础。本体隐喻能将我们的经验识别为实体或物质,对它们进行分类,进行量化。结构隐喻允许我们使用一个高度结构化和清晰描绘的概念来构造另一个概念。

二、身体隐喻概述

基于与身体器官在形态、位置和功能的相似性,对其他目标域进行映射,就形成了身体隐喻。这种映射是基于这两个概念域在形态、功能和位置上的相似性,从而形成人体隐喻。

1、身体隐喻的产生原因

认知原因:人的认知发展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有通过身体、精神和对世界的体验,概念才能被理解(Lakoff  & Johnson,1999)。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人们通过理解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认识客观事物。

语言的原因:人们用已知的概念来命名新事物,这符合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的经济原则(束定芳,2000)。当现有的词汇无法表达新事物时,人们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语言表达的空白,从而形成词语的隐喻用法。

社会原因: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身体隐喻贯穿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隐喻在促进理解事物,增强语言幽默性,增强礼貌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身体隐喻的研究视角

本部分从语言和认知两个角度对身体隐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语言学视角:区分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的语言特征是识别隐喻的保证。一些文献主要关注人体隐喻所表达的语义概念、情感或文化价值观等,侧重于词语的隐喻用法(Deignan, 2005)。也有关于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的研究,以整个人体为研究对象,寻找语言表达的共性。

认知角度:人的领域包含着种类繁多的词汇,其中基本层次的词类使用广泛。由于隐喻或转喻,描述身体部位的词通常会延伸到其他意义。人们经常把人体的认知结构映射到对其他物体、事物或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上(祁振海,2003)。作为源域,人体域被映射到目标域,如:情感、机器、计算机、社会 (Musolff, 2004)。

三、身体隐喻的认知视角

在本研究中,人体隐喻认知根据投射方向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即从身体到非身体领域的映射、从非身体到身体领域的映射。

1、从身体到非身体领域的映射

根据目标域的抽象程度,有两种类型,即人域到具体域和人域到抽象域。前者形成的概念隐喻可以概括为“具体的客体是人体”,后者形成的概念隐喻可以概括为“抽象的事物是人体”。

2、从人域到具体域的映射

隐喻主要基于形状等外部特征的相似性。人体域可映射到的具体概念域,包括植物、地形、车辆、人体域内部器官等。

由于“头”是在身体的顶部,其位置的突出相对于其他身体部分可以映射到其他领域。从水平角度看,头是指物体的前部,如床头。从垂直方向看,头指物体的顶部,如山头(顾晓军,2014)。

与身体其他器官有关的比喻如下,针眼,在山脚下,桌子腿,椅子背,俱乐部主席,鼻梁。

3、从人类领域映射到抽象领域

人体的概念被映射到具有相似(或者感知相似)功能的抽象事物上。例如,face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外貌,它被映射到特定的对象域,用来指一个对象的外貌。当进一步映射到抽象概念域时,语义表达指的是事物的外部状态(Yu,2008)。

同理,心脏在人体躯干的中心位置,对应着物域的中心位置。根据隐喻的基本思想,重要性是以“心”为中心的,用“心”来描述物体的重要部分。映射到抽象概念域,表达了“整体”的语义意义。

除了“脸”和“心”之外,“头”还经常被用于抽象隐喻,“社会组织是人的身体”。如the head of society, head of state, head of the company, head of the department (吴俊英,2011)。

隐喻还包括延伸到身体动作或功能的隐喻。例如,在英语中,根据手的生理特征和象征意义产生了一系列隐喻。例如,give me a hand, get out of one 's hands, be in one 's hand (Lakoff et al. 1991)。

2、从非身体到身体领域的映射

根据源域的不同类型,可将非人域分为两种类型:容器域和实体域。前者形成的概念隐喻可以概括为“人体是一个容器”,后者形成的概念隐喻可以概括为“人体是一个情感实体”。

“人体是一个容器”隐喻中最重要的隐喻之一是管道隐喻(Reddy, 1979)。在书写或讲话的过程中,思想和信息被视为包裹在容器中的物体。人们理解语义的过程就是从容器中提取内容的过程(卢仲伟,2003)。头部、心脏、胸部等身体部位被视为情感、理性等抽象概念的容器(Yu, 2009)。王文斌(2001)认为,心脏是一个三维的容器。心是有深度的容器,是有内容的(杨自清,2012)。

复杂隐喻分析是对人体隐喻进行分析的特定方法。例如,“A good idea has brought into his thought”中,思想是一个移动的物体,而大脑是装载思想的一个容器;许多容器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身体,进而身体也是思想运动的容器(兰春,1999)。

“身体是情感实体”侧重于表达不同的抽象概念。说到“心”,它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物品丢失时,“心”比喻的是情绪低落。比如,the loss and recovery of the heart (Niemeier, 2000)。“心是可动的物体”有助于我们理解抽象、复杂的思维。在《心如可织物》中,心是有属性的,包括温暖、坚硬、颜色和数量(杨自清,2012)。

此外,脸是人的形象,常用于表达尊严、荣誉、性格等抽象概念。实体隐喻对应的语言表达有: lose face, save face, gain great face等。英语中的two-faced , a bold face, have face to do sth都屬于这一类。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1952). Rhetoric[M]. In W. D. Ross (Ed.),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Lakoff, G. & M. Johnson. (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

[3]Musolff, A. (2004). Metaphor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Debates about Europe[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4]Quintilian. (1953). Institution Orator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杨子清. (2012). Heart和“心”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映射概念隐喻
从映射与运算的角度定义线性空间
RMI原则在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变化及现实映射意义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试论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