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课堂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2020-01-28麦凤洁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麦凤洁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他们的是非观、道德素养、法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的策略,通过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还能培育学生思维品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尽早树立法治观念,能够自觉守法,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更多样、更广阔的环境里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保证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经历和体验,逐渐发展核心素养。

一、整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实现新课激情导入

良好的開端是我们把课上好的关键环节,新课导入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全程沉浸在愉悦和有趣中,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使师生快速进入课堂角色。而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融为一体,拥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征,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极大的便利[1]。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课堂情境,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在一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整节课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一开始上课就为学生展示图片,先让学生对交通事故形成更直观的印象,由于车辆和车辆追尾、相撞,或者车速过快把行人撞飞,有幸者轻伤,不幸者重伤甚至死亡。接下来为学生展示特殊的道路标志,问学生是否认识。如我指着图片上的人行道,问学生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小朋友过马路应怎么走等等。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很容易回答,我继续出示人行横道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密集的横线是什么,它和人行道有什么区别。带着问题,学生们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思维紧跟老师的讲课节奏,认识到过马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时刻牢记交通规则,禁止随意横穿马路,确保人身安全。

二、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情境,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依托各地特色教育资源实施品德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我们有效运用情境教学的基本依据,能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切实体现课堂教学更强的针对性[2]

例如在讲解有关家乡的内容时,我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本地宣传纪录片,指导他们全面观察本地物产特色、地域风貌,把本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展现在他们眼前,以此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与此同时,我鼓励学生们自主搜集乡土资源,有针对性地了解更多家乡的故事,看到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更易于学生积极思考,优化道德品质。

三、依托生活内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学习,创设真实或贴近真实的情境,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初步形成品德与行为习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依托生活化的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对世界产生真实的感受,认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拉近他们和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加强课堂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自觉提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度[3]

例如在教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时,我们应引导他们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遇到过哪些学习难题,有的学生说自己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把一篇课文背下来,有的学生说自己做数学应用题总是出错,有的学生说自己总是记不住英语单词等等。在学生现实生活的支持下,我带领学生进入生活情境,接下来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成功吸引学生们的有意注意。因为所提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所以格外专注和认真,大大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实现有效学习。

四、基于体验活动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除了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们还应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即我们要按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规律,把原本浅藏辄止的低阶思维学习活动转变为获取亲身体验的高阶思维学习活动,主动学习、亲身感受、积极思考、用心体会。如今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是学生深入学习的有效载体,我们基于体验活动创设课堂情境,可以让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探究式学习,逐渐养成思维拓展习惯,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例如针对假期有收获这部分内容,我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情境,使其亲身参与和制作,活跃思维。在这一课堂体验情境中,我鼓励各小组自主查阅资料,动手编辑稿件,一起讨论假期收获的主题,进行手抄报的栏目命名和排版设计等。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调动已有经验,充分汲取各方面知识,不仅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明确了持续探究的办报之路。学生们参与体验活动,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充分配合,每一个成员在发挥个人潜能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借助多种多样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广大教师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选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乡土资源、生活内容、体验活动等现代教育手段及资源的支撑下有效创设课堂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健康的、具体的情境有效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优良道德品质,从而充分体现这一课程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钮小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求知导刊,2019(37):83-84.

[2]曾敏珊.运用情境教学法 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19(19):15-16.

[3]刘伟峰.巧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华夏教师,2020(03):57-58.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