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和谐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研究

2020-01-28郭文广

锦绣·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方法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着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相对落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将全面和谐发展观这一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然后总结了全面和谐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全面和谐发展观;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引言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的岗位数量与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相比相差甚远,人才岗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每年与本科生一起毕业的中专科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岗位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然而,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开始对毕业就业制度进行改革,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因此,各大高校应该立足于现实基础,坚持以全面和谐发展观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思想,谋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

1.1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

我国部分高校在办学以来,过度注重学校的招生问题,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这严重偏离了高等院校 “以实现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就业导向型理念。另外,部分高校由于学校就业发展资金不足,以及缺乏专业指导团队等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果。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无论在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技能还是学历上都相对落后。有的指导人员甚至都没有从事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临时建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指导人员本身缺乏专业素养,再加上未经过正规的岗位培训,导致整个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专业不精、技术落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无法展现最好的效果。另外,许多就业指导人员来自于高校其它岗位,有的人甚至还需要兼顾除了就业指导外的其它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指导人员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导致就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效果也差强人意。

1.2学生自身的就业导向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问题的态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太高,有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例如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选择一些工作地点偏僻、工作量大、工作不够体面的工作,他们往往对就业岗位抱有很高的期待,但是现实与理想却背道而驰,一些轻松、体面的工作又会出现竞争压力巨大的局面,因此,高校毕业生高标准的就业导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具有盲目和消极的择业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高校毕业生对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价值产生怀疑,最终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1.3就业指导工作缺少社会实践

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是通过书本或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展开,指导工作的内容也是从一些文字性质的理论观点出发,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定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教会学生处理职场上的复杂人际关系等。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学到的有用知识寥寥无几。另外,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团队仅仅是借助书本上的知识来展开就业指导工作,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往往受到忽视。学生无法亲自参与到工作当中,则工作中的一些困难与乐趣也无法切身体会,这并不能解决实际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得指导工作的效果欠佳。

二. 全面和谐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2.1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指导团队

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高低,也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因此,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就业指导团队是高校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适当引进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并对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及定期培训。同时,就业指导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學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

首先,就业指导人员应该借鉴全面和谐发展观中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让学生能够看清就业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树立自信心。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导学生不能一味的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懂得奉献,鼓励学生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

2.3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的问题,高校可以借鉴全面和谐发展观中“全面”这一要义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就业指导形式的多元化,给予学生理论与实践双重指导。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指导,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者学校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等。当然,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之后的职业生涯来说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积累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定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真正能够用到实处,这样才能为学生之后的择业、就业打好基础。因此,只有实现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指导

三.小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一个热点话题,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全面和谐发展观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理念,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各大高校应该在深入学习全面和谐发展观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为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何玉海. 基于全面和谐发展观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研究[J]. 江苏高教, 2007, 000(001):75-76.

[2] 宋志荣.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010):257-258.

作者简介:郭文广(1972.10--),:男,汉,职称:副教授,辽宁省西丰县,研究生学历,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方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