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2020-01-27王明权
王明权
摘要:高中是学生思想认知水平提升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渗透家国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历史学科借助历史知识渗透家国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将从四方面分析渗透家国教育的策略,以丰富学生情感,促进高中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策略
引言:随着科技水平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学生在成长中更关注物质享受,对于自身与家、国的关系缺乏思考。素质教育下,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要重视思想和情感教育,应透过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相连,在成长中养成责任感,树立正确发展目标。
一、展示丰富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资源,以书法作品、古籍、乐器、美食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些资源也是渗透家国情怀的宝贵资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留下的印记,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
比如在教学《明清经济与文化》时,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以明清两朝为背景的影视剧比较熟悉,就可以展示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视频后找出与课文内容呼应的知识。学生关注到改朝换代后,人们的服饰、发饰都发生了变化,可以借此话题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培养荣辱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将本国的文化与外国文化做对比,从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产生为国家发展而努力的愿望。对于高中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教师要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客观分析来纠正学生思想问题,同样需要借助资源展示增强说服力。比如可以展示经典诗词,使学生看到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思乡情结,人们走得越远,对家乡的牵挂越重,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家国意识。
总之,课外资源能辅助教师渗透家国情怀,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应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视频、图画、音乐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增强其归属感[1]。
二、安排分组讨论,补齐知识短板
高中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分组中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只有补齐知识短板,学生才能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增强对国家的了解并培养认同感。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丰富,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资料、组织语言,在课堂上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学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对课上问题进行分析。
比如在教学晚清时期的知识时,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翻阅课外文献、上网调查的方式分析签订《南京条约》后的中国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调查后可以用简要的语言整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大家轮流发言,相互补充,很快就能得到相对全面的答案,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发挥引导作用,展示提前准备的中英实力对比资料,让学生从双方的兵力、战术、武器、调兵速度等方面分析,研究清政府面对列强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生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深刻的历史事件缺乏思考,不利于爱国情感的培养。应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反思历史,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增强凝聚力,站在更高层面思考,有助于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对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有积极作用[2]。
三、布置调查任务,促进学生反思
只有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历史调查中,才能激发其民族情感,提高知识水平,实现自我反思。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調查任务,要求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物件进行了解,通过观看纪录片、文字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为国效力的使命感。
比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布置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去探寻身边始建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建筑,或研究一部讲述此时期的中国有哪些科技成果的书籍。布置任务后,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历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悟逐渐加强,对于古人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也能激发其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也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自豪感。可以分享卢沟桥的资料,让学生对这座始建于金代的桥梁增加了解,继而产生发愤图强,回报国家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大家互通有无,相互支持,有效地培养了家国意识。
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前邀请一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去某景区旅游后思想产生哪些变化,了解到哪些历史知识,通过分享生活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以胸怀祖国为荣。
四、剖析历史事件,传递正确价值观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反思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分析课内知识时,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说,更要听取学生的想法,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问题,透过教学传递正确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有顺序地学习知识点,了解日军侵华期间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促进学生民族意识的发展。课本中虽然能阐述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用平铺直述的文字描述事件,给学生的触动是有限的。抓住某一事件后,可以让学生从时代、背景、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认识历史,让学生牢记历史,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关注。每个历史事件中都有几个鲜明的人物,可以介绍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大局观,让学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高尚情怀。
除了借助我国历史培养家国情怀,也可以在教学世界历史时启发学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然而要维护国家尊严就必须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可以借助世界范围内的独立运动、战争知识强化学生家国观念,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
结束语
总之,历史教学能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是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德育渗透,要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使高中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懂得自觉维护国家尊严。高中生素质关乎学生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命运,教师应以历史课堂为平台,促进学生思想进步,为国家和民族培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荆荣娜.家国情怀教育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22):84.
[2]黄名.简述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中外交流,2019,000(004):270.
作者简介:王明权(1983年10月)云南,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