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1-22孙海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数学课堂高中

孙海霞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高中数学和初中的数学相比较,上升了一个很大的难度,并且逻辑性和抽象性也更加的强大。由于难度的跳跃性递增,导致不少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了抵触的心理。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就连数学的整体性教学目标也无法达到原定的效果。为了迎合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高中数学课堂也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诱发其学生学习数学的解题兴趣,提高对应的整体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高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解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在经历了多次的教学改革之后,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高中数学相比与初中数学相比较,不仅难度提高了很大一个层析,就连逻辑性和抽象性也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存在一定的时间,但是,还有很多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更加注重的就是学生的成绩[1]。甚至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加大课时量,让学生大量的解题。教师会在解题教学之后,总结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然后将这个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就会记住这个题型和解题方式,并不断的通过做题,加深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枯燥乏味,也很难根据题型,找到对应的解题方式,找到解题的发展规律。接着,高中数学解题策略应用的过程中,首先,缺乏创新性。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比较的片面,没有在具体的解题思路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引导性的作用。需要在鼓励的角度上,对题型实施思考,并达到较好的学习状态。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现状

1.审题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解题的开始,需要学生读懂题意,看清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探究出对应的内在关系。很多题目当中,会包含不一样的信息,只有弄清楚这些信息,才可以发现问题的所在。有经验的高中教学教师,从这些学生的问题当中,就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思路不清晰。另外,还和学生的情商和智力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造成的。

2.制定解题计划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调查当中可以发现,不少高中的学生,没有认识到一些定理和定义的重要性,在解题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问题。也就是说,高中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不能灵活的使用公式和定理,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式。看不到题目隐含的特征,这样就会影响整体的解题思路。教師在教学的时候,经常使用“套路子”就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延伸。

3.实施解题环节出现了问题

完成两个步骤之后,由于思维的懒惰性,就会导致固有思维模式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不能找到不同之处,但是很容易产生简单的套路子的问题。第四,解题回顾环节出现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到解题的规律,并在解题后反思,但是很多学生无法做到反思的环节。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针对共同特征使用的教学方法

1.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题目实施精心的选取。在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法扎思维,选取注重的题目,展现在生活实际,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提高解题的应用能力。教师在编写题目的时候,需要注意题目的结构,尽可能的简洁易懂,可以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存在一个清晰的了解。数学教师在选题的时候,需要注意思维的分层性。尽可能选择跨越性较小的题目,增加双基的知识[2]。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提高对应的自信心。

2.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技巧和方式

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并不是单纯的套用公式,而是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难度的题目,大部分的学生只是片面的去思考,并不会长期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就需要精心设计题目,精讲精练,促进学生向着举一反三的境地实施延伸。接着,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只有奠定基础,才能保证后续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稳固数学基础,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适当的引导。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加深,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经常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强针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重复讲解。例如:空间几何体的教学的时候,知识点更加倾向的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的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空间结合体的结构知识,初步形成一个理论的知识点。在解题之后,需要把例题和以前的知识点相互结合起来,并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力,帮助学生务实基础,提高解题能力[3]。

3.教师需要转变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

首先,可以结合强化分类讨论的方式。根据“解题情况”,针对性的明确数学解题的知识点。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合中分,分中合”教学思想的时候,就可以对这样题型,分类实施探究。之后,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探究,最终从整体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其次,可以有效应用图形与数量相结合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图形、数量相结合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在深入的分析已知条件之后,就可以探究题目的突破口,达到解题的目的。例如:三角函数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先使用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之后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能力。最后,可以使用注重观察的方式。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实践当中注意解题的现象,通过实际的观察,提高解题的操作性。

(二)针对差异性特征使用的教学方法

第一,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想要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那么就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开始偏重三个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设置时候,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偏重基础的题目。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需要在基础的知识点上,深难点和重点。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就会可以制定创新性或者是开放性的题目。

第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解答出属于自己的题目,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重视温故而知新,加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案例

首先,教师需要先引入复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推理。然后在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相互转化。接着,完成知识的应用和解题的研究。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属于圆周上异于A、B上的任意一个点,这个时候,求证平面PAC垂直平面PBC。这个时候,可以发现这个题目的针对性较强,教师在选取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发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部分,解题的时候,需要先对立体图形的进行结构的分析,接着探究已知条件和需要证明的结论部分。之后,就可以线线垂直的基础上,扩散到线面垂直,再扩散到面面垂直.另外在解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式,实施求证,每一个方式都存在自身独有的思维,和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解题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转化上,完成数学四线的形成,实现思维模式的探究。接着,就可以总结练习小节,教学反思了。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实施分析。在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概念的方式进行解题,增加对应的解题方式。高中的数学题题型变化多端, 会出现不同的难题。 需要强调的是解题的质量,并不是解题的数量。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解题空间,提高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晓凤.大浪淘沙,火眼金睛——中职数学培育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探究[J].职业,2018(14).

[2] 陆志国.解题能力——数学学习的基石[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

[3]戴卫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1).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数学课堂高中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