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初中生物课型,形成有思维流量的课堂探究
2020-01-22骆海祥
骆海祥
【内容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针对课型概念,并充分结合当前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进行生物课型的创新化设计,旨在形成有思维流量的课堂。该课堂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思考和探索。一堂富有特色与思维流量的生物课型,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更侧重于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实验室进行亲身体验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并逐渐形成具有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型;思维流量;课堂探究
课堂模型的概念最初是由国际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结构形态进行相对抽象化的描述,因此课堂模型就被简称为“课型”。随着这一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的传播,我国的教育学家对其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引导其在运用于课堂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课堂要素和教学目标,从而组成具有特色的课型。对不同种类课堂模型的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体的衡量标准则表现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思维流出量和质量的情况。所以一节高质量的课型,应该包括多种要素,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制定的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的背景、多元化的思维、自主反思、多方位观察角度等。然而这些要素仍然需要不同科目的老师结合具体的上课实际进行选择和重新提炼。
一、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创新制定教学模式
具体特色性的初中生物课型的构建,应该重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全班所有学生学完一节新课之后都会有所收获。因此,生物老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教学实践过程以及课后作业的设置,都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方式进行,对于全班可能同时存在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老师能够在同步的教学时间中,引导不同学生理解对应的生物知识。始终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创设实际的观察和学习情境,采取不同的教学行为开展丰富有层次的教学。针对全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选好具体的植物体材料,例如在课堂中以一株已经开花并结果的完整西红柿苗作为本节课程的研究样本,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其中包含哪些器官,并尝试分析这些器官各自的功能,以便更好的将这些器官进行分类。在对中等学生和优等生的提升方面,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西红柿苗中涉及器官的组织类型,有效探究植物组织种类、并对比不同器官中组织含量的区别。课堂中还应该涉及相应的知识扩展内容,因此,教师还可以选择将辣椒果实、甘蔗、青菜叶表皮等典型的结构,引导学生对不同植物中的不同器官的组织差异进行对应的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体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任何器官中组织的含量皆不相同,最终更加清晰的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善于利用对比学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对整个生态圈中各种生物的学习,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多元化的学习。生物知识非常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考点也异常多,要想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保证学习质量,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技巧,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潜质。对于很多植物、动物知识点的相似性来说,生物老师可以有效的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质,提升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
例如,对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学生在学习之后常常会出现记忆的错乱现象,为了更好的认识到不同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差异。以西红柿苗和兔子解剖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结构层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结构比植物结构多了一个“系统”层次。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了解到其依次为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植物体。那么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植物体中器官的具体作用和动物体中系统的具体作用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动植物这两种不同个体中组织有怎样的区别。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在具体的对比学习方法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在对比思考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研究中,思维大量运作,这样的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加科学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三、善于應用背景还原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任何生物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环境的基础之上,任何有关生物知识的应用也都是基于生活来进行开展,只有能够高效运用于生活、生产,有利于社会发展,能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生物知识才具有真实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生物课程学习中,教师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前提下,对其知识的实际使用背景进行还原,引导学生明白生物学的知识事实上都是源于生活实际,也都是服务于实际生活。以这样的背景还原方式,能够强化生物学知识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使其更加清楚的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生活价值,这其实是对新时代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一种重要培养方式。
例如,对于很多不同品种花的学习,生物老师可以很好的借助周围可以直接利用的各种资源来进行知识讲授。例如,对于不同植物的花粉的传播方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植物园中,以实际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向玉米花这样细小而轻盈的花粉,很容易被风吹走,由此可以明白玉米花是风媒花。再观察旁边荷兰豆这种植物的花,可以发现其花颜色艳丽,并时不时就有蜜蜂在荷兰豆花丛中徘徊,同学们就可以理解这种花属于虫媒花。通过这样实际的观察式学习,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物研究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探究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对生物知识研究的专业程度。
四、构建生物课堂模型的启发
生物课堂模型的教学作用,是为了能够在生物课堂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多思维流量的流出。因此,在具体的生物课型的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应该将生物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种类相关知识时,老师为了更快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并主动探究知识,就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真实而具体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最好能够通过对相关实物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有关生物科学原理或者生物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创作,如自己动手制作相关模型、设计学习思路等。例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分对比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主动研究,以相应的实物将这两种细胞准确的模拟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更加清楚的了解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概念,也对细胞的成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结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务必要在分析不同学生具体学习状况的情况下开展不同模式的教学,建立一个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的高质量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安坤鹏.构建特色初中生物课型,形成有思维流量的课堂[J].中学生物教学,2019(9):103-104.
[2]冯玉梅.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J].吉林教育,2017(22):187-188.
[3]赵卫忠.“思维型”课堂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构建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4):162-163.
[4]李志刚.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29):227.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