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伙伴式游戏性”项目化的家国情怀文本的教学策略浅谈
2020-01-21张晓华吴美玉
张晓华 吴美玉
语文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之外,还需要充分彰显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元素。统编版低年级教材中不仅编选了大量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课文,同时编选了一定比重的家国情怀的文本,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统编版二上中的《大禹治水》就是一篇经典的体现家国情怀的文本故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契合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如何让学生从简单浅显的故事中获得家国情怀的内涵浸润,且让低年级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呢?笔者尝试运用“伙伴式游戏性”项目化学习的方式,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对话互动,用“伙伴式游戏性”明晰家国情怀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环境,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需要开掘文本内容中所蕴藏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尝试与人物进行多维的对话。
以《大禹治水》为例。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大禹理应承载的责任意识呢?教师开展“伙伴式游戏性”项目,鼓励学生形成伙伴式项目化学习小组,尝试运用采访的形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大禹内心的责任担当。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紧扣文本中“洪水泛滥”“淹没天地”“冲毁房屋”以及“只知道筑坝挡水”“仍然没有消退”等关键性词语,对大禹治水的背景进行了解。然后以项目化的方式设置“采访”提纲:1.人们生活痛苦,你看了是怎样想的?2.对父亲鲧的治水方法,你是怎么看的?对于治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这样的问题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于文本背景资料的了解,同时也搭建了走进人物内心的有效路径。作为“伙伴式游戲性”活动中接受采访的“大禹”,就可以从文本内容入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从而将责任担当意识从“大禹”口中和盘托出。
从直接告知到学生“采访”时的语言表达,教师就是借助于“伙伴式游戏性”的项目化学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原本宏观的命题趣味化、直观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用“伙伴式游戏性”凸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要以个体的生命特征为基础,学会关注个体自身的认知价值,就能够巧妙地推动学生认知意识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浸润与熏陶,就应该从每一个人物的体验出发。
《大禹治水》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大禹的责任担当,也不仅仅是因为大禹治水方法得当,还在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情节。但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课文描述相对简单,只有一句话:“他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这简单的言语背后蕴藏着多少的酸甜苦辣,蕴藏着多少的故事,又蕴藏着怎样的个人情怀呢?这些其实都可以运用“伙伴式游戏性”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渗透。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伙伴学习的互助优势,构建游戏化的实践平台,组织学生以角色表演的方式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节再现出来。在学生正式表演之前,与学生进行讨论:每次可能会看到怎样的场景?面对自己的家人,大禹会怎么做,怎么说?有了方向,学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以表演的方式将课文中没有展现出来的任务呈现了出来,真正体会到了大禹内心个人与家国的情怀,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倾吐表达,用“伙伴式游戏性”展现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蕴藏在生命意识之中,更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言行上。很多课文中对人物都会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体悟人物、解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借助“伙伴式游戏”,以分层角色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家国情怀。
比如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了大禹治水的具体经过,并配置了插图。教师鼓励和组织学习小组的同学,依照课文内容从三个维度表达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当洪水流入大海之后,当毒蛇猛兽被驱赶之后,当农业渐渐恢复之后,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呢?所有的学生在“伙伴式游戏性”项目化的支撑下,以游戏的方式,走进了那群百姓之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借助这样的言语实践和表达倾吐,大禹身上以及文本故事所蕴藏的家国情怀就被彻底激活了。
低年级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有一定难度,但“伙伴式游戏性”项目化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了认知通道,将原本高高在上的目标直观化、浅近化,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鹿苑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