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研究与实践
2022-07-08陈真伟王红云
陈真伟 王红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279-02
摘 要 本文以体育保健课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现状、目的意义、教学内容及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研究,并结合四川美术学院体育保健课教学实践研究,改革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适合艺术院校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模式,实现体育课程的重大改革,为残、弱、病的学生量身打造一门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教育课,让学生体育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发展健康体适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 艺术院校 体育保健课 研究与实践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保健课程成为了一门专业的学科内容,它是针对有生理缺陷、体弱或有急、慢性疾病以及受伤导致长期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同学开设的一门以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教育课。体育保健课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体育素质薄弱生的重要体育教育内容,是对体育弱势群体一种特殊的、科学化、人性化的课程设置。通过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让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改善健康状况,使其体质得到增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体育保健课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
近年来,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保健课逐渐增加,虽然开设体育保健课,但很多学校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未能将体育保健课教学提高到“健康第一”和“终身健身”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开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体育保健课。
就艺术院校来看基本没有把体育保健课作为一门课程来独立设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全国八大美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即便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学校,采取的方式也仅是在常规体育课程班中,对残障及申请免测人员进行简单教学要求,进行一些理论、运动损伤与康复、太极拳教学,没有针对性开展独立教学工作。究其原因:一是教学管理操作上有难度;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体育保健教材和缺少康复保健专业教师;三是学校对该课程的认识与建设的重视不够;四是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场地器材设备的保障。
(二)体育保健课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保健课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和老师对保健课的重视不够,即使开设了保健课的学校,也存在应付思想,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2.体育保健课目标体系构建不合理。体育保健课教学还是以传统项目为主,没有考虑特殊群体学生自身需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运动项目。
3.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体育保健课教学体系不够完整、系统,教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落后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
4.体育保健课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缺乏具有一定专业康复性的医疗体育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老师。
5.体育保健课所需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
6.体育保健课程宣传力度不够。
二、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研究和实践
(一)研究的目标
1.构建体育保健课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为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2.健全和完善我校体育保健课课程设置,彻底解决身体素质基础课程的问题。
3.改革和完善我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体系,为我校残、弱、病的学生提供一门优质体育教育课。
4.与特殊学生个体一同找到适宜学生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和方式,养成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习惯,一生受益。
(二)研究的内容
1.体育保健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2.体育保健课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
3.体育保健课课程结构。
4.体育保健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
5.体育保健课课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三)拟解决教学问题
1.实行申请课程制,提高课程认识度,严格入口关。
2.“康复、保健、健身”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
3.如何把心理健康有效设计到教学环节中。
4.因人而异制定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方案。
5.建立学生个人健康档案,科学合理制定运动处方。
6.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运动。
7.教学评价采取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式。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所有有关体育高校开设保健课的相关文献、媒体资料,形成可具体实践和操作的理论指导,为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提供决策依据。
2.访谈法:通过对专家、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各方对体育保健课程的意见反馈建议,最终形成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
3.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体育保健课课程的认知程度及接受情况,进行教学研究。
4.经验总结法:每学期做好保健课结课总结,为改革体育保健课教学提供依据。
5.个案研究法:针对个性化案例研究,分析特殊群体的共性与个性差异性教学实施有效办法。
(五)艺术院校体育保健课的研究和实践
1.我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课程设置前三学期采取学生自主选课,内容多为球类和两操健身类,第四学期为身体素质基础必修课,考核内容有耐力跑。二是对于特殊群体学生,没有提供特殊运动项目,学生选择项目受身体影响较大。三是特殊群體学生申请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免测情况普遍。对于课堂教学也多数请假不参加,考核免考耐力跑按规定给予及格分数。四是对正常学生成绩造成体育教学不公平性问题出现。五是免测学生没有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考核内容,这也违背了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和要求。
2.我校体育课保健课现状
(1)课程建设
2020年9月本人正式向通识学院建议和申请在本科体育课程中增设体育保健课程,学院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2021年6月编写完成我校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管理规定。
2021年6月申报学校课程建设项目,11月获批立项。
2021年9月开设了体育保健课,本科一年级开设了一个班。
2022年2月,本科一、二年级共开设4个班的体育保健课,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部分调整。
2022年3月,体育保健课申报学校校级教改项目。
(2)课程形式
课程实行了申请制办法,符合申请体育保健课条件的学生,要提交体育保健课申请表及意义伤病证明,审核通过方可进入课程学习。
通过课堂的宣传和学习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了体育保健课;教学项目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设计,让学生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要求;针对性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项目设计兼顾到所有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开出运动处方,给出适合的项目和锻炼方法和運动量建议;布置课外作业,课内外结合,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1~2项可以作为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
(3)课程内容
体育保健课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八段锦、越野行走、八式太极拳、健身瑜伽为主,理论内容主要以康复保健、运动损伤与急救知识为主。
(4)课程评价
课程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占10%,课堂表现占30%,实践部分40%,理论部分20%。
3.体育保健课的主要特色
(1)课程实行申请制办法,审核通过方可加入保健班学习。
(2)课程的四个学期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考核内容是连贯的,互相衔接相辅相成的。
(3)课程的设置完成了我校体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彻底解决身体素质基础课程的问题。
(4)构建体育保健课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管理体系,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为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5)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6)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课内外结合,给出适合的锻炼方法和运动量建议,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保健课设置是面对高校特殊的体育弱势群体,是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的重要保障。我校通过体育保健课的建设和实施,从根本上解决特殊群体教学目标要求和公平性问题。体育课是大学必修课,不能免修,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建议艺术院校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体育保健课,使残障学生体育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的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艺术院校体育保健课的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课程宣传,加大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和课程的重视程度,争取政策支持。
2.构建合理的体育保健课课程目标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手段。
3.建立完善体育保健课管理体系。
4.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制定运动处方进行教学。
5.优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6.加强体育保健课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军.高校体育保健课与体育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2]朱小庆,袁玉涛,王明,等.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03):47-48.
[3]郑红钢.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现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