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评价工作缺陷分析与整改建议
2020-01-20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设备科广东深圳518110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设备科 (广东 深圳 518110)
内容提要:开展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评价对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行为,监管运行状态,保证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评价工作中存在诸多缺陷需要正视。对广东深圳某三甲医院该项工作进行缺陷分析并针对每项不足(如缺乏充分的事前采购论证,设备管理权责不明,统计数据来源不科学不严谨,医疗设备信息化动态监管能力差等实际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意见(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重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信息化数据获得,维护保养信息化和加强对专科设备监管等),以供其他医院参考和借鉴。
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工作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当前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为指导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1]。本文对三级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评价工作中的诸多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整改建议。
1.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购置缺乏充分的事前采购论证
部分专科设备的分析数据中也确实说明了,设备在购置前论证不充分,缺少有力的分析数据支持。未进行细致可靠的市场调研、分析和研究。对市场预估、同行业同设备的运营情况和回收期的预测较随意,导致买回来的设备开机次数较少[2]。
1.2 设备管理权责不明
目前在设备管理人员安排上,一般要求每个临床科室设置专职医学装备管理员(基本由护士长担任)和设备资料员,且针对单价20万以上大型设备有独立的《大型设备使用、保养及维修记录本》登记其使用情况,但是科室人员对大型设备使用、效益分析仍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收费项目和设备运行时间、使用次数也不够熟悉,仍存在设备买回来就完事的想法。此外,存在一些固定资产在本科室,但实物放在手术室使用的大型设备(大部分为治疗类设备),缺少专人管理,设备管理权责不明。一台手术中涉及到多台设备使用问题,很难准确统计到每台设备的效益,需要回溯每个患者收费单,再进行人工计算,数据填报工作难以开展[3]。
1.3 统计数据来源不科学不严谨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各项数据的搜集工作,需要联合医院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单纯由临床科室手工填写,难以保证其数据填报的准确性。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明细表中运行指标中定额运行时间难以统一,阳性项/次、阳性率定义不够明确,需要临床科室、质控科、医务科共同探讨。如医学检验科很多检验结果的异常对临床诊断只是起辅助性的作用,并不是起明确的诊断作用,临床医生需根据检验结果再结合临床症状来诊断,有些结果升高或降低也不能用阴性和阳性来判定,如血常规的白细胞稍升高或降低一点,并不能明确诊断疾病;转氨酶稍升高一点,不能判断有病,也有可能疲劳所引起的;只有传染病之类的检验结果如乙肝、甲肝、丙肝、梅毒、HPV、细菌培养,相对能明确诊断疾病,可以用阳性率来统计。所以有些仪器设备只能算工作量统计,不能用阳性率来统计。建议仪器设备效益分析中阳性率需根据仪器检测的实际项目来确定是否采用阳性率。经济指标中直接材料支出、水电支出、设备折旧费,则可能需要财务、信息工程、医保物价等部门的协助,提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1.4 医疗设备信息化动态监管能力差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对医疗设备的动态监控能力差,绝大多数设备难以做到单机考核,调取工作量信息。部分大型设备的工作站,无工作量及收入等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当收费单涉及到治疗类设备往往难以界定其收费多少,导致设备效益分析搜集数据困难、效益分析工作时间变长,影响效益分析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设备运行情况、经济效益的统计仍高度依赖于人工计数或估计,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
1.5 设备维修保养纸质化办公
有些医院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仍采用纸质化办公模式,保修记录存档难。设备维修也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缺乏信息化平台能将科室每月每台设备的维修工作量和维修费用的情况及时增加到条目中。
2.做好大型医疗设备效益评价工作的建议
2.1 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
设备配置论证可行性分析应先由科室专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诊断类设备着重分析其设备投资回收期或投资收益率,治疗类设备应调研医院临床实际情况、周边医院同类型设备使用情况,提高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盲目攀比[4]。
2.2 重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
2.2.1 设备效益分析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把设备效益分析完成情况与科室考核挂钩,列入临床、医技、护理单元年度目标责任书。要求诊断类设备的设备回收期不超过医疗设备申请论证表的预测回收期,治疗类设备的机时使用率或使用项/次不低于上年情况。设备使用年累计低于12次的,要实行重点督导,要求达到申请设备论证机时业务量的50%及以上[5]。
2.2.2 多部门数据共享与配合
临床科室填报人要定期和医保部门沟通,利用信息系统收费模块,查询设备相对应收费项目,获取最新数据;涉及到实物不在本科室而在其他科室的,建议尽快办理管理权转移手续。特别强调,手术室需要专人负责大型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由医院财务科固定资产办定期填写、更新经济指标的水电支出、人员支出、折旧费等项目,由设备科工作人员填写设备计量费用、维修保养费用[6]。
2.2.3 科室内专人管理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明确要求临床科室设置设备资料专管员,培训其熟悉科室设备管理工作。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要对医学装备管理成员和设备资料专管员进行效益分析填写二次培训,开展大型设备效益分析专项督导。
2.2.4 采购前提出工作量数据统计接口需求
采购调研时,要求设备工作站支持工作量统计和查询。要求机器供应商在机器工作站上支持建立统计详细的工作量数据。减少大型设备购置后收入工作量等统计难、统计不准、时效性差的问题。
2.3 信息化数据获得
开发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软件,建立单独核算的经济核算单元,与HIS系统对接,由HIS系统准确统计大型设备所在科室的经济收入[7]。
若科室有独立固定的大型设备工作人员,需独立核算该大型设备工作人员的支出。给医院购置的大型设备配备单独的电表,正确统计电费耗用量和耗用数额。由医院后勤保障部单独为设备配备单独的电表,准确统计设备的电费耗用量,准确核算电费耗用支出。
2.4 维护保养信息化
建立日常维修保养时间、金额、内容的电子明细记录。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如维保费用、是否在维保期等),并维护入设备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开展设备效益分析提供维修支出的数据支撑。
2.5 加强对专科设备监管
近年来为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或配合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购置的设备,目前经济效益低下,则督促科室在社会效益方面来发挥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对疾病诊断治疗影响程度。某些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但有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杂症和高难度手术术前的诊断需要依靠这些设备,故可以从对疾病诊断治疗贡献程度进行评价。②对于科研教学工作的贡献程度。要顺利地开展并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配备一些科研、教学用大型医疗设备,可以利用该设备从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所对应的高质量论文和科技奖项数量来进行分析评估[8]。
3.讨论与总结
医院设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影响着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保证设备的使用价值,需要定期对大型设备进行使用价值分析。如2018年度广东深圳某三级医院单项价值在5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共195项,诊断类设备共计93台,治疗类设备为55台,辅助类设备为47台。诊断类设备中,投资收益率表现为优秀的有63台,占比67.74%,亏损27台,占比29.03%。治疗类设备中,投资收益率表现为优秀的有23台,亏损27台,占比49.09%。
其中,该院投资收益为亏损的大型设备,除在报废中、临床急救备用、科研教学配备等设备,仍存在一些固定资产在本科室,但实物放在其他科室如手术室的大型设备,缺少专人管理,设备管理权责不明,导致效益分析工作难以开展[9]。此外,该医院HIS系统对医疗设备的动态信息化监控能力差,绝大多数设备难以做到单机考核,设备管理员只能通过传统的人工计数,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大部分治疗类设备无明确收费项目,难以界定其收费多少,导致设备效益分析搜集数据困难、效益分析工作时间变长。
今后,各级医院应更加重视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和评价,利用各类宣传充分发挥大型设备购置后的使用率,增强使用科室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并联合医院多个部门精细大型设备的效益核算,跟踪大型设备运营全过程,减少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和设备购置后闲置工作量严重不足的风险,从而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