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供科管理在血站中的意义研究
2020-01-20连晓征陈惠民陈玉燕
连晓征 陈惠民 陈玉燕
【关键字】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血站;意义;质量控制;储血;研究
血液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重要的临床资源,对于血液存在的安全问题,临床上具有较多的研究和讨论,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血液储供科作为血站的职能科室,担负着及时安全供血的责任,血液储供科不应仅仅担负着血液储存和供应的职能,还应在常规的基础工作成不断扩张延伸服务的范围和对外服务的水平,进而促使输血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该种背景之下,对血液科的管理工作更为严格,要求供血科相关管理人员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血液的质量以及安全进行保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输注,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为保证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本文研究注重分析血液储供科管理工作的意义。
1 血液储供科管理的必要性
血站属于提供采血供血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医疗保障的重要职能单位,血液储供科不仅需为医院发放血液产品,还需保证血液产品处于良好的储存状态之下,故血液储供科的责任重大,其工作质量水平与血站的运行水平具有直接的关联,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尤为必要[3]。研究指出[4],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制品,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的治疗风险,避免出现不良事件。血液储供科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血液的交接,储存,发出等过程,其目的是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高效,防止出现输血差错和不良反应。当前,各个医疗机构供血科的管理步伐与输血技术不匹配,如人员资质不健全,业务用房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相关设备不符合要求,在安全输血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隐患,难以使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故加强血站中血液储供科的管理工作,并建立一条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尤为必要。
2 血液储供科管理存在的弊端
(1)血站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质量管理工作中未对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加之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少数人员的工作能力较低,从而为血站的血液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2)血站中缺少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文件的实施性较差,部分血站的血液质量监管方案缺失,指令不畅,导致血液质量问题容易受到影响[5]。(3)血站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才以及资源的投入度不足,管理系统缺乏内部监管机制问题[6]。(4)血站血液采集工作与医疗机构对血液制品的需求并不确定,血站通常是在突发事件中对患者进行紧急的输血,而血站的血液库存管理工作的问题主要为血液库存信息系统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资源共享的情况较难实现[7]。(5)血站信息管理与实体管理之间具有明显的脱节情况,无法及时对血液管理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从而使血液供应短缺的情况发生。(6)缺乏细节管理。部分血液储供科存在血液标志,不同血型血液标志不完善的情况,储血点报废血缺乏单独明显的区域性标志,个别储血站无紫外线消毒记录,储血冰箱未进行定期的检测,对于不同消毒对象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清晰[8]。
3 血液储供科管理措施
(1)设备管理。在血液储发的工作中,仪器以及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血库设施设备是保证血液储存安全的关键,相关设备高效运转,能够实现血库管理的目标。需保证血液储存空间的清洁,使其处于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之下,定期对血液储存的空间进行消毒,同时重视对发血室相关设备的消毒,使设备内空间环境能够满足相关卫生学的标准。储血冰箱在日常使用中不可存放其他物品,需定期对其进行消毒,相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依据相关要求进行维护,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并处理[9]。
(2)用血管理。当前,临床的输血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多数医疗人员在实际输血过程中应使用全新的输血知识和输血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此种背景之下,若供血科血液管理工作方式未进行改变,则会导致陈旧的观念无法与全新的工作适应,为了更好的保证供血科的血液储发工作,供血科应积极与用血单位进行沟通,探讨输血的方式和相关知识,对于成分血的保存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指导和交流,从而了解全新的输血知识和相关的理念,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工作,从而保证血液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进行[5]。血液储供科应充分了解每个用血单位的基本用血量,从而制定各个用血单位的供应方案,制定最佳的库存界限,从而降低因供血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也能在一定程度避免血液采集过多过期的情况,从而促进血站与用血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血液库存管理包括血液接受核对以及入库等环节,入库时,不管是血液成分还是全血,均应认真核对验收,核对指标包括运输条件,血袋完整情况,标签字迹清晰情况,重点检查标签上血型,以及采血日期等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全血和成分血应分别入库,将其放置在冰柜的不同层格中,根据血液日期次序进行摆放,防止血袋倒置对血浆层界面造成影响[6]。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对血液进行存放,对每一批的血液需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控制,待确认各项指标后再进行使用,在发放血液过程中需对血液的外观进行检查,对于异常情况需做好记录。若冰柜具有温度异常报警信号,应对报警的原因进行检查,并对温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根据血液的最佳库存与用血单位进行沟通,为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得到满足,应当做好相关用血计划,对于血液预约工作保持谨慎,避免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对于血液出库和入库的记录,应放置档案室保存[10]。
(4)人员管理。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要求其具有丰富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心,在血液储发工作中,需对供血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掌握,熟悉血液储发的流程,待工作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以及合格证书之后方能上岗。因供血科属于血站中对外服务的窗口,故应保证工作人员具有优良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在实际过程中使用文明的礼仪以及优质的服务对患者进行服务,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巧,从而保证供血科血液储发工作能够良好的进行[11]。
(5)血液发放管理。为了实现预约供血的现代化管理,血库基本进行网络实施监控,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库存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盘点,对血液进行科学的调配,及时发现血液偏型问题,从而使血液库存得到保证,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下。相关部门具有取血要求时,应及时做好运输计划,使血液能够安全送达。若需特殊血型血液,应提前预约,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明确取血的时间[12]。当血液库存量无法满足供应需求时,供血可应及时与用血单位进行协调,保证当前的血液能够用于最需要的患者。鼓励家属积极献血,从而满足手术治疗输血的要求,使血源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禁止发血,如:血袋标签破损,字迹模糊;血袋具有漏血的情况;血液中存在明显的血凝块;血浆中具有絮状物或大量的气泡;血液过期保存;摇晃之前血浆层与红细胞之间的界面不清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输血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安全输血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血液储供科的要求越发严格,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其所提供的内容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因输血服务属于一项长期公益性的工作,因此需通过相关的措施提高对供血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满足人们和临床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输血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