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融合 加强创新 推进发展
——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2020年会会议综述

2020-01-19钱敉瑞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诗学广西

钱敉瑞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2020年会在北部湾大学顺利举行。这是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会议,来自广西区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是“融合·创新·发展”,与会者主要围绕外国文学经典重新阐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理论构建与批评实践以及外国文学教学及翻译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五场主旨发言和五场小组讨论。

一、外国文学经典重新阐释

正如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祝远德会长在开幕式上所说——经典是常青的,外国文学经典也因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在今天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此次会议上,一些广西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发言聚焦于外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从不同的角度对其重新阐释,展示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这方面发言的是广西民族大学杨令飞教授,他从宏观上探究法国后现代文学的自由主义实质,主要从法国后现代主义与自由平等理念、法国后现代主义的人道主义印迹、法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展开。他指出,自由主义所起的积极作用贯穿于整个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许多法国后现代文学的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自由主义的主旨,有意或无意地打上了人道主义的烙印。法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手法方面具有创作主体的消解、“宏大叙事”的铲除与“深度模式”的削平、审美规则的颠覆和文学范式的反叛等主要特征(1)笔者归纳的所有会议发言者观点主要依据和参考其当场发言和会议手册。。

桂林理工大学杨秀波副教授探寻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所蕴含的丰富的符号学意义:一方面,她是光明世界的象征,常与鲜花、美好相关联,其死亡都充满着美感。另一方面,她的悲剧是旧时代女性悲剧的集中反映。梧州学院讲师李焕霞运用刘玉红教授提出的“三义三向”文本分析理论对莎士比亚的“Sonnet 18”进行了再阐释和再认识,她认为这既有助于文本细读,又能从原诗中发掘出更丰富、更立体的美好情感体验。广西民族大学龙靖遥副教授作了《重评惠特曼》的发言,他认为惠特曼在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与郭沫若和矛盾等人对他的译介密不可分,其在上世纪初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他的诗歌可以当作对抗英语诗歌传统的范本,并指出了有关惠特曼创造了自由诗的说法是错误的,自由诗不需要创造。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曾轶峰讲师通过将惠特曼与19世纪美国诗人狄金森进行比较,重探惠特曼的《向印度航行》。他指出惠特曼是“对外”的、狄金森是“向内”的,前者因为地理空间的超越而超越了他自身多年建构的民族主义诗学,显示出走向世界主义的热望,后者在私人领域足不出户,但在诗歌领域中呼应了美国东方主义的文化迷恋,最终二者都抵达了各自向往的彼岸。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李忠敏副教授对艾莉丝·门罗的《逃离》进行了再解读,她指出以往对《逃离》的解读易局限在女性主义的窠臼里,要理解卡拉的回归首先需要厘清自由的不同层次的内涵——西方文化的自由不仅是人身自由、意志自由,而且包括了基督教文化所彰显的在世的精神自由。她认为卡拉的两次逃离是对无所束缚的人身自由与意志自由的追寻,回归则是她对自由有了新的理解之后的选择。

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不仅是纯文学研究,而且是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与会学者注意到不同国家文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从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广西师范大学蒋永国教授着眼于东方丝绸与古罗马文学,他以问题意识导入,谈到中国学者对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十分强调古希腊-罗马的知识谱系,带有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倾向,而忽略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蒋永国教授通过还原跨国界的物质与文学之间互动的历史真实,探究了物质性的东方丝绸对古罗马文学的客观影响。他首先界定了“东方丝绸”和“古罗马文学”两个概念,然后分析了东方丝绸进入古罗马文学的历史过程,梳理了古罗马文学对东方丝绸的描写,最后阐明东方丝绸对古罗马文学的贡献及其负面影响。蒋永国教授最终作出结论,这类跨国界的物质与文学的关系探究对理解文明交流的复杂性和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启示。南宁师范大学姚本标教授的发言围绕费诺罗萨“跨太平洋诗学”研究及其影响展开,他认为美国汉学家费诺罗萨的论文《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奠定了其作为“跨太平洋诗学”研究的先驱,接着探究了费诺罗萨对庞德和其他诗人的影响,认为其对汉语表意文字和音韵特点所做的研究催生了美国的现代派诗歌,如意象派、客观派、黑山派、垮掉的一代等,使美国诗歌沉浸在“汉字诗学”中达半个世纪之久。姚本标教授的发言发展了他几年前所提出的“跨太平洋诗学”对丰富美国文学内涵具有深刻意义[1]的观点。广西师范大学施秀娟教授从世界文学视域考察广西诗歌,以比较文学方法研究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施教授指出这位瑞典诗人在中国的影响力抵达了西南边陲的广西,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对60后、70后、80后等不同年龄段的广西诗人产生的影响。

同时,学者们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河池学院邓国琴副教授的发言着眼于黄遵宪的诗歌与中日文化。她认为黄遵宪的诗歌具有扶桑情韵、浪漫特色和史学特征。一方面,出使日本的经历及对日本文化的谙熟使黄遵宪的日本诗不自觉地表现出与日本和歌的某种暗合。另一方面,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使黄遵宪异域题材下的创作呈现出中国诗歌的浪漫气质。诗人的世界性眼光最终使其超越了民族与文化的界限,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史家情怀。广西民族大学黄可兴副教授探讨了吴必素《乡事》中越南民间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密切联系。他首先考察了《乡事》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越南民间文化的书写,如城隍崇拜、神灵崇拜、等级观念,最后探究其传统文化书写的价值与意义。他表明这些传统文化书写不仅展现了越南农村的习俗,而且说明了越南传统与儒家传统之间的关系。

此外,跨学科研究也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广西外国语学院梁家上讲师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将康拉德海洋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挖掘康拉德小说海洋空间建构的四个面向及其特点。广西民族大学胡茵讲师作了题为《〈格林威治子午线〉的文学地理解读》的发言,探究了文学地理叙事美学建构下《格林威治子午线》地理空间建构过程和文学地理意象的呈现方式。

三、理论构建与批评实践

除了外国文学经典重新阐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两大议题之外,与会学者们在本次会议上还围绕理论构建和具体批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广西外国文学研究的新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的发言围绕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文论与文艺研究的三大维度展开。他指出,当代政治哲学、批判美学与文学艺术的复杂关系属于当前文艺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审美政治转向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广阔的研究空间。随后,麦永雄教授从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文论的资本主义批判与语境转换、生命权力观与审美政治、对话性和增殖性三大维度探究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文论代表人物(如哈特、奈格里、阿甘本、朗西埃、齐泽克、阿兰·巴迪欧等)为文学艺术研究提供的丰富的思想途径。广西师范大学刘巨文讲师在阐释学视域下探究菲利普·拉金与读者的关系。他认为,拉金对读者做同一性阐释的诉求是西方当代阐释学发展的反向运动,是向传统阐释学追求作者本意的回归,蕴含着与极端相对主义抗衡的意图。广西师范大学郑荣华讲师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詹姆斯·霍格的《一个清白罪人的忏悔》,他认为《一个清白罪人的忏悔》使用了相互补充、相互牵制的主客观双重叙事聚焦——前半部分零聚焦和后半部分内聚焦。这种叙事阻碍了小说的流畅进程,破坏了作者试图建立的真实性,逃离了小说的审美和伦理批判,隐射了欧洲宗教改革之后苏格兰的宗教信仰危机。

四川外国语大学熊沐清教授谈到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重申了他此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观点,阐明了比较认知诗学的概念和比较认知诗学研究四种主要的研究类型[2]。他指出,比较认知诗学不仅仅是比较文学的“认知延伸”或认知诗学与比较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对“认知”和“比较”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其四种主要的研究类型为:一是认知诗学各流派、范式间的比较研究;二是文学的认知研究与非认知方法比较;三是对比较研究对象的认知分析;四是不同文化/文明间文学的认知比较。熊沐清教授认为,在认知诗学扩张的危机和危机的超越背景中,学者应该坚守比较立场,拓展认知诗学的研究方法,丰富比较研究的类型。北部湾大学张媛飞副教授运用认知诗学的核心工具诗学象似性理论,从顺序象似性、环境象似性、言语和角色象似性对《麽经布洛陀》进行内部认知研究,探究壮民族特有的思维特点、民族文化特质以及原生态的民族审美意识。北部湾大学林澜副教授作了题为《论东南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中认知框架的建构》的发言,她从框架理论着手,阐述了框架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探讨了东南亚的中国古代小说翻译及其构建认知框架的途径。

在此次会议上,外国文学和翻译的教学实践也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河池学院单晓云副教授的发言主题围绕“在教学中培养学术素养”展开,她指出将教学与科研这一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过程呈现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随后从如何安排课时与考试方式、选择哪些内容讲解、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方面展开论述。河池学院黄猛讲师和席战强编审主要就写作实践对经典阅读的引导问题进行发言,他们首先阐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是高校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目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次探究了改进外国文学经典阅读引导的有效策略,指出作品改编、模仿写作、“同人”写作等写作实践有助于提升阅读效果,是一种改进外国文学经典阅读引导的有效策略。广西大学覃柳环讲师在“民主”与“平等”的理念下探究了多学科背景下口译班级的管理模式。此外,广西区内高校与会的硕士研究生们就上述多个议题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交流讨论。

这次在北部湾大学举行的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2020年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议。此次会议上,专家学者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其中不少学者就一些研究热点、研究方法等提出质疑,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本次会议比较好地展现出广西外国文学研究界近些年来的丰硕成果,反映出广西外国文学研究既注重回归对外国文学经典的探讨,又有创新性的发展;既挖掘了东西文化的双向影响,也注意到亚洲文化圈内的交流;既有宏观上的理论创见,又有细致的文本解读;既有专业学术性较强的研究,也有外国文学和翻译的教学实践的研究。总之,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反映了广西外国文学研究方向、方法论等在新世纪的“深入融合”“加强创新”与“推进发展”,反映出广西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走向,为广西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会对广西外国文学研究新局面的开创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诗学广西
广西贵港
背诗学写话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外国文学动态》复刊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