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0-01-19邓永禄
邓永禄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往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方式,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论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他也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的交往交流理论思想。”[1](P84)交往、交流是人们传播信息和交换思想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客体之间以一定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为媒介进行教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达成一定的互识相通是现实交往的最直接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主客体之间通过对话交流,进一步完成对一个事物和事件形成共识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动沟通交流的过程。而且人的行为活动是受到思想支配的,行动的形式无非是主客体之间的直接交往或者间接交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相互共识的思想,最终达成一致。因此,此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交往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进入20世纪末,哈贝马斯开始研究普遍性社会所存在的交往交流问题,并以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为参考点去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哈贝马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悲观主义思想进行批判和整改,提出他自己的理论——交往理论,他的交往理论适应了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大环境。[2](P17)交往理论的前提是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的被动或主动沟通的过程,他对个人心理和集体生活具有促动和引领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理性交往中,他批判了利益驱动下的交往,批判了不平等、不公正、不民主的互动交流,试图通过交往理论改变或者影响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腐朽思想。
哈贝马斯认为最基本的交往理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借助语言方式去搭建沟通桥梁,进一步构建交流体系,完善交往方式。然而在主客体之间双方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合理性的交往和主体之间的相互主动理解更加具有交往的价值。因为它是人类交往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条件和人类思想进步的标志,它与人类解放思想目标相同。
“在交往理论中,哈贝马斯把语言作为交往活动的中介,通过系统与世界的关系,揭露生活世界殖民化、机械化,试图通过交往理论寻求交往活动的合理根据,为现代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3](P8)同时,哈贝马斯在交往理论中也提到“理性交往”,其目的是打破原有的僵硬化格局,明确交往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沟通,达到理性沟通双向收益性效果。
二、交往理论视域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交往实践较少
如今,各大高校采取学分制和考勤制,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可以考察出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以至于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或者为了打考勤而来。这种现象,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很常见,时间久了学生和老师的主动互动性和沟通就会无意识地形成一种心理阻碍,塑造成“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讲授,这种讲授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从全国高等学校现状来看,辅导员的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衡,如有的高校一个辅导员要负责十多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很难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甚至有些辅导员到学生毕业都叫不上学生的名字,不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成长历程等。近几年来,教育部思政司举办了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考核辅导员对学生基本信息的掌握情况。另外,教育部相关文件也明确提出辅导员配备比例,要求各高校按照规定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等等。但是,“通过增加压力可以使两块透镜粘在一起,即使压力的作用不能把透镜分开,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永远存在距离的”,这个麦克斯韦实验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们两者之间沟通的顺畅度,教育者与被教育之间的沟通仍需进一步完善。
2.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非连续性和单向性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具体的是指,良好的沟通行为过程,并非一次沟通就能永久性地完成沟通工作任务,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沟通,才能使管理沟通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履行和完成。”[4]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功利化的现象,导致交流沟通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和形式上,非连续性的交谈或单项沟通,不可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另外,互动性也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所倡导的重要理论。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单向“输出”,思想上还是存在着“我是老师,我说的都是对的。你们是学生,所以就得听我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灌输式、单向式、命令式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单向沟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于信息孤立的状态,教育者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反馈,难以判断自身传递的信息是对的还是错的,受教育者也无法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达给教育者。沟通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主动发出信息,另外对此信息通过理解和吸引,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反馈给对方,这才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沟通。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息的互换,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目标为发掘人们潜在的动力指明方向,能够动员人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每个人都以个体而存在,同时又以群体中的成员而存在,但是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内在需求和思想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至于教育作用效果机制有所不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提到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理性沟通,沟通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基本人类交往的过程,但是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变化,主客体之间选择的沟通对象,会随着个体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沟通对象。同样,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必须明确沟通对象,找准沟通话题,做好沟通工作,明确主客体之间的内在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结合新时代步伐,进行整体的教育改革。
三、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交流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语言上和行动上的沟通,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施教的过程中采用语言传递的方法或者肢体语言的方式,发出相应的教育信息。其中语言交流是人类思想互换的首要选择,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突出强调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该保持最基本的语言上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转化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在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日常性的习惯,而习惯的形成往往是以行动而表现出来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实质也是双方主客体之间的思想妥协达到一致的一种大众适应性的普遍交往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双方必须保持一定的语言或肢体语言的持续性和互动性。哈贝马斯在交往理论中提到理性持续性,也就是说在主客体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理性交往。但是理性交往的前提是持续性的进行沟通,而不是短暂性或者瞬间性的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必须进行长期性的教育,确保教育效果,这种教育效果可以定义为有效的教育结果,也就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提到的“交往理性”。交往理性是在原有的大众化、社会普遍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睿智的交往方式,但是这种交往方式必须结合时代的步伐,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而且这种交往也必须是长期性或者持续性的以语言或者肢体语言为工具进行深度的心理和思想上互相影响的过程。同样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受环境和刻意安排教育场所的影响,进行日常化、全民化、大众化、普遍化的长期有效的持续性教育,最终达到应有的教育成果。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具有时代性和有效性,在他提出的理论中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和理论的过程中突显出来的目的性;第二,整体性和具体性对应的无序性和散乱性的实践沟通;第三,戏剧行动对应的是真诚和美学理性;第四,交往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所存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内在需求。”而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影响力的是目的行动。目的行动是在思维主导的情况下,做出的相应行动或其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必要时锁定教育对象,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教育,哈贝马斯的“目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真实性和理论性为基础,完善教育程序,结合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打破陈旧固定化思维模式,明确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完美化。
四、结语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其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学术界的影响也很大。此理论,“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理论真理性突出,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引导性和启发性的作用”。[5]然而,哈贝马斯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存在一些不适应我国内部发展的因素,但是我们应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同时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语言沟通的参考,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非常重要,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理论性的方式教育转化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技巧,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