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族谱中的义利观及其在宗族关系中的表现

2020-01-19黄春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潮汕人义利观族谱

黄春梅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教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

相对于严肃的正史,族谱“私家史记”的性质,使它带上了时代、区域的生活印记。这种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献记载,为研究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20世纪以来,族谱等宗族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逐渐为学界所肯定,齐起《族谱史料价值探析》就认为族谱与正史、方志、社会生活史之间有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1]。关于潮汕族谱的研究逐渐成为潮学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潮汕族谱中家训的文化内涵与德育功能者,如陈友义的《潮汕家训的文化审视》[2];有研究族谱中反映的消费观念者,如郭敏、黄春梅的《崇俭与经济生活:潮汕家训中崇俭消费思想观窥探》[3];有研究潮汕族谱编撰特点者,如蔡智群的《近三十年来潮汕新修族谱研究》[4]。以上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然而,对于族谱中体现的潮人义利观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潮汕人从明清起就以善于经商著称,《清稗类钞》农商类载:“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5]在商业气息浓厚的潮汕地区,物质利益与道德伦理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商活动中无可回避的价值选择,因此,潮汕人对于财富与道德的态度,也应该是潮汕族谱研究中的应有之义。潮汕族谱保存了宗族成员大量的生活细节,体现了宗族成员的价值观念,为考察潮汕人的义利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一、潮汕族谱中的义利观

潮汕历史悠久,虽处地偏僻,交通不便,但潮汕人的主体是历代因战乱而南迁的中原移民,在思想上深受中原正统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儒家的伦理道德。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成为潮汕人行为和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在族谱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族谱中,最能体现宗族价值取向的莫过于家训族规和人物传记两部分。家训、族训,是家长、族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家训对家庭、宗族成员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物传记中族谱编撰者对传主事迹的叙述,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判断。

(一)不取不义之财

受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影响,潮汕族谱中也表现出重义轻利的思想,在潮汕家训中,很多家长都教导子孙莫贪意外之财、不能唯利是图。如潮阳《陈氏族谱》第七条中指出:

百般有命只由天,口渴莫饮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巧人诈得痴人谷,痴人买得巧人田①转引自刘琴想、徐光华《潮汕家族文化丛谈(家训荟萃)》一书第37页、第21页。

告诫子孙富贵有命,在利益当前一定不能忘记道德规范,即使贫困也不能取不义之财;即使对方是傻子也不能欺人以取不义之财。在子孙的婚嫁问题上也强调不能唯利是图,《潮州西林孙氏族谱》要求子孙:“婚娶须择有德行之家,不可贪财利。贪财为婚,夷虏之道也。”,可见,面对“义”和“利”的选择,家长们毫无犹豫地都选择了前者。

(二)公平交易

18世纪后期,随着潮汕地方经济的转型,海洋商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成为主流[6]45,经商之风日炽,家长们再也不以科举和务农作为子弟择业的唯一标准,认为“士农工商”,各业能专其一即可。经商获利或者打工获利都是家族认可的工作,如《潮阳陈氏族谱》中就指明“取之有道,工价何妨”,只要是正当的付出,获得一定的报酬是应该的。《揭阳池家渡村谱志》还专门列了“陶朱公生财致富经营良规”教导子孙如何经商获利。

为商经营,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商业道德,恪守信誉。投机倒把,唯利是图,欺行霸市,商业败类。②转引自刘琴想、徐光华《潮汕家族文化丛谈(家训荟萃)》一书第37页、第21页。

与传统的“无商不奸”观念不同,这则家训从商业经营和商业道德等方面对子孙的商业活动提出了要求,可见潮汕社会对道德的重视。

(三)拾金不昧

一般族谱的主要内容是姓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和家传,其中家传的人物传记非常少,得以在族谱中立传者,一般除本族中有政声者、有功名者、受朝廷旌表者,就是对家族有重大贡献的人,普通族众很难获得立传。但是《潮汕孙氏志略》却为一个普通族众立了传:

孙君壮,揭阳渔湖京冈人。事亲至孝。康熙初,海寇扰乱,其父尓藏,母李氏均垂暮之年,惊惶奔窜,多方调护,得无恙。曾拾得澄海过路商人百余金,慨还之,不受谢。当局曾授冠带,寿84岁卒。[7]42

传主孙君壮非官非吏,既无功名也无特殊贡献,其传记中所记事迹有两个,一是事亲至孝,二是拾金不昧。传中对孙君壮“事亲至孝”事迹的叙述是,其在避匪的颠沛生活中照顾年迈的父母,泛泛而谈,叙述并不具体,因此,传记的重点在于其“曾拾得澄海过路商人百余金,慨还之,不受谢”。因为拾金不昧之举,孙君壮受到了当局的表彰,并得到宗族精英的肯定,这则传记表明了当时社会舆论对拾金不昧的态度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四)怜人之困

潮汕族谱的家训中,经常教导子孙要“矜幼弱、恤鳏寡、怜人困”,这种达则兼济他人的精神由于家族精英的提倡也在人物志中表现非常突出。如《潮汕孙氏志略》:

孙世俊,揭阳渔湖京冈人。监生。乾隆四年(1739)有乡邻郑乃诚质田负欠,无力偿还,拟卖子赎回。孙世俊闻知,不忍郑氏骨肉分离,遂将田无偿奉还。乾隆八年(1743)揭阳知县熊约祺高其义,奖以“仁让可风”匾。[7]47

借款人无力偿还款项,按理,传主可以名正言顺获得借款人抵押的田产,却因不忍对方骨肉分离而归还抵押物。这种因恻隐之心而放弃借出的金钱的事例,在潮汕族谱中还有很多,如:

许起穆,公心地善良,怜人之困,曾有友人积欠数百金债务无力偿还,公最初不对外说出,后来家人看到债券,想上门催债,公默不作声,取出债券焚毁。人问其故,答曰:“彼实折阅(买主杀价),非负心者,我已忘之矣,奈何责其父而累其子乎?”[8]50

以上因负债者困顿,债主自动放弃追债权利的事例,表明在潮汕地区人们对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的道德理念的认同和实践。

(五)捐资赈灾

潮汕人对传统儒家“仁”的道德观念的认同,更集中地体现在赈灾行为上。潮人一向以勤俭持家、善于经营著称,但是他们在饥荒年岁并不吝啬自己的财物,反倒是不计得失、慷慨赈灾。《古凤杨氏族谱》记其三世祖竹轩公曰:

承先及添置田地共三千三百余亩,……明景宗景泰三年,年荒岁饥,饿殍载道,公出储谷,以济贫乏,不立券不取息,约以丰年还本,全活极多,颂声洋溢。[9]

这是一个以田产收租的家族,然而在饥荒年岁,却放弃乘机获得厚利的机会,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地帮助乡人度过难关。从族谱中可以发现,灾荒时期城中绅士总会有赈灾的义行,“同治四年(1865)岁饥,邑绅在城中设厂施粥,时值盛暑,贫民络绎奔趋”[7]52。这种利他的慈善精神,不仅在社会的上层提倡,中产阶级也在灾荒面前尽一己之力赈灾。《蔡氏揭丰志》:

蔡廷魁(1796-1875),揭阳县桃山都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潮郡连续数月不雨,地面龟裂,酿成亘古罕见之旱灾,继又久雨不晴,山洪冲堤,平地竟成汪洋洪海。潮郡辖内接连二造颗粒不收,市面米价珠贵。其时官商勾结,为肥私囊,囤积居奇,垄断粮食,肆意抬高粮价,致灾民无力买粮度荒,饥饿而死者,随处可见。此际,潮州城内哀声载道,饿殍陈尸,无人收埋,凄怜情景,令人目不忍睹。适值一生务农之蔡廷魁在潮城积肥,见此惨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遂回家将历来省吃俭用所积藏之粮三百余石,行运往潮城,按人计量予以平粜。遇确是无钱饥民,亦将粮相赠,不收粮款,解却了饥民行将饥死之危,一时里巷,有口皆碑,赞廷魁“义行佛心”。当地官府亦深为其义举所感动,立即示谕在城粮商不得抬高粮价,并令粮司开仓赈粮,以济灾民。时值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孔毓珣,奉旨南巡至潮城,闻悉此事,亦极感佩廷魁善义可风,乃与知府李濂,连同所属官员向朝廷上书,奏请为蔡廷魁旌表,并联衔刻制“尚义可风”之金字牌匾颂赠,以示褒扬,如今该匾尚悬挂于蔡廷魁故居之堂屋中,金光闪闪,令人见之凛然生敬。[10]

《蔡氏揭丰志》在记录蔡氏祠堂“尚义可风匾”来历时候讲述了蔡廷魁捐粮赈灾的事迹。从传记中可以看出,蔡廷魁并不是资产殷实的人,因恻隐之心而将自己省吃俭用积藏的粮食悉数拿出,半卖半送救济灾民。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地方控制的弱化,国家鼓励民间从事救济慈善活动。以上所举传记中,传主的救灾行为不仅受到国家的旌表,也得到基层社会精英的倡导而得以在族谱中立传。

族谱编撰者为有“义行”的宗族成员立传,表明了宗族精英对传主行为的褒扬,体现了族群“义在利先”的价值观念,并将其做为祖宗“遗德”载入族谱,教育后人。扬·阿斯曼在《文化记忆》中说:“过去在记忆中不能保留其本来面目,持续向前的当下生产出不断变化的参照框架,过去在此框架中被不断重新组织。”[11]族谱传记作为族群对祖先的一种集体记忆,在对祖先的叙述中也根据当下的价值框架而进行重构。潮汕族谱对祖宗义利观的认可与褒扬,代表了当时潮汕社会的价值认同。

二、潮汕人义利观在宗族关系中的表现

明清以后潮汕宗族兴起,并且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对基层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甚至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域。祠堂、族产和族谱是组织化宗族的重要特点,其中族产往往以族田的形式存在,作为宗族的共同财产,维持宗族活动,民众普遍与其所属的宗族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族产多的大族,族众对宗族的经济依赖越强,而缺乏族田的宗族,也因为修祠堂或者族谱需要族众捐赠。因此族众之间及族众与宗族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潮汕人义利观在宗族关系中的表现。

(一)睦族救济

潮汕人是一个极其重视血缘关系的族群,基于同气连枝、同一血脉的原因,大量族谱的家规族训都要求族众之间要敦亲睦族、相互扶持、守望相助。揭阳《钱坑林氏族谱》:“睦族有四务:一曰矜幼弱,稚年失亲,难以自立成人,则须有矜悯之心,随时为之助力;一曰恤鳏寡,贫者则恤以善言,富者则恤以财力,俾得乐生;一曰周窘急,族人有衣食无着者,量己之力,为之接济,以尽亲族之心;一曰解忿争,族人有忿争者,得多人劝之,往往心平气和,可重归于好,此同族之责也。其尤重者,若捐义田、设义仓、立义学、置义冢,用以教养族人,使生死均无所失,实为睦族之大者。”这里具体列出矜幼弱、恤鳏寡、周窘急等困顿情况及救济方式,对宗族子孙进行教导。践行祖训、敦亲睦族的行为不仅在当时得到社会的好评,族谱在人物传记中也予以提倡表彰。《揭阳许氏源远堂资料汇编》:

许茂繁,字诚斋。公以孝事继母闻名,抚兄子如己出;族内有穷困未能按时交上税赋的,代为缴交;因怜悯贫困者无地安葬,特捐出西门外十多亩好田作为义冢(俗称许厝埔)。[8]45

许茂繁替兄长抚养儿子、替族人缴纳赋税、置设义冢,践行了敦亲睦族的祖训,因此也得以在族谱中立传。

在国家救济缺失的社会,宗族内部的救济活动,缓解了饥荒、贫困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宗族关系,强化了民众的宗族意识,这也是“潮人最重宗族”的原因之一。

(二)捐赠族产

据研究,最迟在乾隆年间,宗族组织已经普遍存在于潮州城乡之中。[6]78

潮人最重宗族。宗祠者,即所以群宗族之法地也,故邑中之祠宇特多,虽数十百人之村,亦必有祠宇一两座。若成万之乡,则祠宇有多至四五十座者,因小宗亦各有祠宇以奉其先也。而每祠必有田产,以奉祭祀。①参见崔炳炎《潮阳县民情风俗暨民事调查》石拓本“潮阳县风俗二十条”中第七条。

如此普遍的宗祠建设,说明宗族活动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建宗祠、祀祖宗是宗族的主要活动,也是每一个族众的责任与义务,揭阳陈氏《思成堂碑记》的第一句话就是“闻之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潮汕人一旦生活宽裕,首先想到的就是修建宗祠敬事祖宗。

宗祠的建造与修葺、祖宗的祭祀等宗族活动的经费开支,其来源主要有三,一是继承族产,如潮州《豪山陈氏族谱》载:“四房祖后创祠宇,系收聚租银五百余,为之建焉。”[12]收取原有族田租金建祠。二是族中富有者捐资,如《潮汕孙氏志略》:“孙谦吉,捐地捐资,择吉兴工,至万历十六年(1588)相祠竣工。”《揭阳许氏源远堂资料汇编》:“许有寷,……明朝崇祯十年(1637),公见宗祠颓废,割己租田修葺,又增置祭田,使宗族祭祀得以正常举行。”三是族众摊派,如汕头澄海《南沙林氏家谱》“重建祖祠小引”中就说到了康熙三十八年(1698)林氏重建祖祠遇到的资金困难,“顾念营建之费出之私藏则难,出之公帑则易。乃祖先所遗田产仅足以供值年办祭之需,而桁业初复亦未可问,将奈之何”。当时族中可能缺乏财力雄厚的成员或者有财力者没有主动捐资,因此,他们后来筹措资金的方式是奖励性的捐款和摊派:“能捐赀五十以助公费者,亦在有功之列,例应配享。至于子姓户丁,祖宗所培植也,计其多寡,不分老幼,一丁酌出二星以补公费。此乃子孙敬念祖宗,理当然也。”从现存族谱看,在修祠祭祖这种宗族活动中,经费来源主要是以族中富有者捐助居多。入庙配享或者在族谱中列传是宗族对捐赠族产者的奖励,也是很多族众愿意捐献大笔财物的主要动机。

(三)资源共享

宗族的兴盛,除了要有宗祠以团结族众外,还要注重子孙的教育。以往潮汕望族的成功经验说明,往往一两个出色的子孙就能带领一个宗族走向繁荣。宗族中的有识之士对这一点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很重视子孙的教育问题。潮汕族谱记载了很多出自己的私银为宗族办教育的人,如《陈氏思成堂族谱》:

公则不尚奢侈,维以缵承先绪,牖启后人,引为己任。溯自六叶顺源公以来,孙枝繁衍,庙貌犹虚,爰于道光十年庚寅,出资购地,鸠工尼材,独力建迪光堂于北门之妈前社。阅三年癸已,复于东门之达道坊,营构思成堂,而奉宏茂国标二公之木主迁安其中,恐蒸尝之或阙也,更置祀产以垂久远。恐子弟之失教也,先曾于双峰寺后,起建酉山书屋,延师授课。凡族人之来求学者,概免纳赀,至是后捐己产,设为学租,稗作经常之费。②见揭阳榕城《陈氏成思堂族谱》繁体手抄本。

从《陈氏思成堂族谱》收集的《迪光堂碑记》中知道,陈氏的祠堂因各房和公家都没钱,所以一直拖着没有营建。直到秋启公“稍有余积”,即以一己之力买地建公堂,安放宗族祖先牌位,供族人祭拜;又贡献自己的私有财产供族众共享,建办私塾供族中子弟免费读书。陈氏秋启公的这种为了宗族的长远发展,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奉献自己的财物的行为,属于现在慈善文化中的小范围的资源共享精神。

综上,受传统儒家精神的影响,潮汕族谱在家训及人物传记中传达了潮汕人义在利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这种义利观在宗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宗族互助和一定程度的利益共享精神。潮汕社会所崇尚的“义举”“善举”,虽然在施受范围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了慈善动机利他与利己的统一,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慈善价值观。潮汕人义利观与慈善文化的关系,又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尽管当代潮汕社会宗族意识逐渐削弱瓦解,但潮汕族谱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依然值得我们批判继承,其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潮汕人义利观族谱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嗜甜的潮汕人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