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数学课堂深度的教学实践

2020-01-18顾冬梅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小学数学

顾冬梅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推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发“主问题”、生发“真问题”、催生“新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结构性学习、批判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问题教学,要坚持“学生立场”,不仅致力于积淀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致力于提升学生思维力、实践力、创新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深度实践

当下,深度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须取向、必然选择。相对于被动的、肤浅的学习而言,深度学习是以学生主动性学习、深刻性学习、批判性学习等为主要特征和方式。以“问题”为载体,能有效地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推手。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立场”,通过“主问题”“真问题”“新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问题,指向学生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一、研发“主问题”,引导学生结构性学习

所谓“主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重点问题。“主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即系列问题、问题链。应该说,“主问题”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充分时空。它能涵盖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蕴含着数学知识的本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当下的数学问题教学,存在着两大实践误区:其一是琐碎化、精细化、连串化的“碎问”“连问”,让学生疲于应付,这样的问题钳制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其二是空洞的“大问题”,让学生不知所云、无所适从,这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研发“主问题”,就是要让问题有中心、有序列,就是要让问题结构化,从而能引发学生整体性、系统性的学习。

比如笔者曾经执教了一节公开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笔者以问题设置为主线,将数学探究、意义建构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前,笔者让学生搜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与百分数零距离接触。基于搜集材料的感受、体验,学生提出了系列问题,诸如“学习了分数之后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等等。显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琐碎、杂乱。为了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笔者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概括成了这样的一个“主问题”,即“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自主建构“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到“百分数的作用”,认识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如此,通过学生的联想,学生还认识到千分数、万分数等。在“主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读写、作用等进行了深度研讨。

从知识角度出发,“深度”指学生能借助问题用全面的、普遍联系的眼光来审视知识,从而体现知识的深度、广度、关联度和效度。从学习建构的视角来看,深度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积极建构,乃至于有效地迁移应用。

■二、生發“真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

学生在数学深度学习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质疑、批判。有深度的数学学习是一种质疑性学习、批判性学习。当下,问题教学常常出现以下的问题现象,即问题的虚化、假化、伪化等现象,比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的问题就是如此。由此,问题不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真问题,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直面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审视、质疑,展开批判性的思考。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由于引导学生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时采用的一种“猜想—验证”的不完全归纳法,因而引发了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审视,产生了这样的“真问题”:为什么3的倍数的特征不同于2、5倍数的特征,而是要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这样的问题展现了学生善于追根究底的学习品质。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将一个个数按照“位值原则”拆解开来,对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展开深度探究。结果发现,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解为“a×1+b×10+c×100+d×1000+…”,也就是相当于“a×0+b×9+c×99+d×999+…+ a+b+c+d+…”。由于“a×0+b×9+c×99+d×999+…”中含有的“9”“99”“999”等数一定是3的倍数,因而“a×0+b×9+c×99+d×999+…”一定是3的倍数,所以判定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只需要看“a+b+c+d+…”即可,也就是看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

“真问题”往往会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真问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实、真切地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源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聚焦学生生成的“真问题”进行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催生“新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有深度的数学学习不仅具有结构性、批判性,而且应当具有创造性。运用“问题”进行数学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的问题。创新性问题不仅是“真问题”,而且还是有深度、多向性的意义问题。作为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研讨,从而在交流中迸发出见解、主张、观点。创新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笔者首先和学生复习了在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室平面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示某一位学生的位置。在认知冲突中学生感受、体验到统一方法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数对”,即“横排表示行,竖排表示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列在前,行在后”,等等。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总结:我们以前学习的在数轴上表示点的位置,是从“线”的角度考虑的;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从“面”的角度考虑的。据此,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空间”中如何确定位置呢?有学生认为,仍然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不过要三个数,一个表示长度,一个表示宽度,还有一个表示高度。等等。创新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课堂绽放出了精彩。

“问题”是教学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问题”建构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得更大的“空间”;培育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智慧,形成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格局。“问题”是教学的“牛鼻子”,抓住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借助“问题”,不仅可以积淀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实践力、创新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小学数学
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