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出入院一体化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实践

2020-01-18袁式屏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床位办理出院

袁式屏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财务处,上海 201306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出入院服务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医院的第一形象,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这就要求医院不仅要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更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办理流程,以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为目标,加强现代医院管理[1]。本文以当前医疗服务水平为基础,探索总结信息化建设在出入院服务中的应用以及未来互联网在出入院中的应用前景。

1 传统出入院服务流程存在问题

1.1 各职能环节信息系统未互联互通

各职能环节虽然有信息化手段支撑,但信息不共享[2]。信息靠人工纸质流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 按照流程,住院患者从门诊就诊到入院,需要在不同窗口及部门经过登记、咨询、办理相关手续等多个环节;② 经常发生病患或家属在病历未送达结账室前已在窗口取号等候办理,造成窗口次序一片混乱,各种矛盾和潜在安全隐患突出。

1.2 床位信息不共享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际开放床位的比例,和平均住院天数一起构成评价医院病床工作的负荷情况[3]。在医院的骨科、内分泌科等重点科室,常出现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现象,而有些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的科室床位“空置率”达30%左右、资源浪费明显。

1.3 工作中存在管理漏洞

个别医护人员存在分解住院、套取统筹基金现象。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急诊科医生或医保办工作人员把关不严,存在患者当天办理出入院现象;另外,由于病区出区医嘱执行延迟,造成患者在窗口办理结账滞留时间过长,不利于出院业务的高效办理,导致满意度不高、医患矛盾加剧[4]。

2 基于信息系统的出入院流程优化

2.1 信息系统改进

对我院HIS系统做优化,达到一体化管理,主要是实现对床位信息、科室信息、患者信息和住院信息进行全面管理[5]。信息化系统改进的内容包括:① 优化原有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的相关信息能自动绑定到一体化管理系统中,提高入院信息的准确性;② 建立数据仓库,从时间、空间上整合患者的临床信息,形成统一、准确、全面的患者信息库;③ 通过服务接口,供各个业务系统共享信息[6];④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接口开发,在门急诊及各病区的自助设备上按需生成二维码,实现扫码支付服务;⑤ 实行预出区管理,在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设置出院检查模块,实现出院前医嘱检查及费用校验等功能。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架构图

2.2 入院流程优化

建立患者主索引,将门诊和住院系统中的同一患者的信息综合联系起来,形成患者信息库,对患者历次住院数据统一全面管理[7]。医生开具电子住院凭证,患者就诊时的相关信息通过与患者信息库匹配后,自动绑定到床位管理系统中。为了使床位利用最大化,在本专科床位住满的情况下,遵循专科相近,楼层相近的原则安排跨病区收治床位,床位管理系统后台设置好规则,前台能够自动弹出可供选择的其他床位。每天上午10:00前,优先安排急诊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无特殊情况,急诊患者床位保留至每天上午10:00,10:00后系统根据诊断及等候时间动态调配床位资源。

预约床位患者接到住院通知,凭就诊卡直接到窗口或自助机上办理入院(截止时间为当日15:00前),未办理住院手续者,经电话确认后取消预约状态,床位归当天急诊患者使用。如发生出院7天内重复办理入院,系统会出现“是否查阅最近一次出院小结”的提示框,查阅结果不符合医保规定,窗口做好医保政策解释工作,方便就医。通过24 h自助机上微信扫码、银行卡POS机转账[8],完成住院预交款缴费。一站式患者信息及财务信息导入,既降低资金风险,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2.3 出院流程优化

实行预出区管理,同时在护士工作站系统中新增出院医嘱执行校对模块,在患者出区前自动校验是否有未确认或未执行的医嘱,弹出明细提示框,逐条处理完毕后方可预出区。

结账系统根据已执行的出院医嘱自动校验患者住院费用小程序,审核通过后可选择两种出院结账途径,对于行动不便患者可通过医院预约系统预约床旁出院结算时点并办理手续[9],凭床旁结算凭据去收费窗口或自助打印机上按需打印票据,一般情况下建议到窗口办理结账。智能化出入院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经测算,系统上线后已办理床旁结算患者6565人次,占全年出院患者的30%(图3),出院退回费用可转回到患者门诊预存款账户。整个流程免去患者多个窗口往返跑的烦恼,有效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另外,收费工作功能转换、医院人力成本降低[10],有利于留出更多成本空间用于医院建设发展。

图2 智能化出入院管理流程图

图3 出院结算方式占比分析图

2.4 加强医患沟通

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敏感的问题,医院在每个病区安装自助查询系统,其中包含费用查询及满意度测评等内容。让患者及家属都能实时了解费用发生情况,便于患者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因住院费用而引起的纠纷。“以患者为中心”的网络服务,不仅增加了收费的透明度、加强了收费监督,而且有效地融洽了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1]。

3 应用效果分析结果

3.1 服务质量的改善

经统计学配对资料t检验处理,患者入院与出院缴费办理时间改造后较改造前减少显著,t值分别为17.05与7.05,且P<0.001,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利用信息改造优化手段对原出入院流程进程改造,明显缩短了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时间,患者及家属非医疗等待时间大幅度减少,改造措施有效。具体数据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患者出入院缴费办理时间改造前后的比较(分)

3.2 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通过对改造前后100位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满意度由改造前的30%提高到91%,不满意的比例由 30% 下降至 7%,经χ2检验,χ2值为 79.43,P<0.001,差异在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意义,表明患者对利用信息改造优化手段对原出入院流程进程改造是满意的[12]。具体数据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3.3 病床工作效率的提高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情况的主要指标,在开放病床不变的条件下,病床周转次数和使用率的高低也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长短[13]。从三项指标分别对2016年至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床位使用率2017年较2016年略为下降,而2018年增长了14.19%。实际占用总床日数逐年上升,增长速度分别达11.87%和30.26%。平均住院天数逐年减少,分别减少了1.95%和5.5%。2018年的前二项指标增长速度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16.35%和16.44%,而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3.71%。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和增长趋势见表3和图4所示。

表3 三年来医院三个指标增长速度比较

图4 流程改造后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趋势图

4 讨论

床位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改变以及服务流程的改造,有效缓解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床难求”的矛盾,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从根本上保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4],使患者感受到便捷、高效的出入院服务。通过绩效杠杆,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医院国有资产、人力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在改革初期,个别床位使用率低的科室出现抵触情绪,认为收治其他科室患者增加工作负担,医院通过工作量考核及绩效激励方法,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伴随自助设备的投入使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POS机、微信、支付宝等支付途径的拓宽,出入院窗口工作效能得到有效提高;在收获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15]。

患者获得一站式的服务,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健康,医院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如何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16]、如何为患者提供高端、优质服务,需要医务人员通过大视野、大合作、大构想的思路,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医院经营质量和效益、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因素。

5 展望

移动医疗的潜能挖掘,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其中主要包括: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以及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但是没有一款应用软件能够满足患者从咨询到挂号、付费以及入院到出院的全流程自助操作[17]。在将来的移动终端运用开发中,还需要加入入院及出院的相关内容。例如,门诊的一般患者在就诊结束并取得医生的入院医嘱后,即可自行在移动终端上进行预约服务,在医院空出床位时即可通过短信或系统内提示消息提醒患者前往办理住院手续;患者在出院阶段收到护士出院通知时,如不能马上办理出院手续,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出院预约手续,便于患者自身合理安排时间,也便于医院出院办理窗口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猜你喜欢

床位办理出院
我国医院儿科床位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研究*
基于床位效率分析的床位精细化管理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嘻哈段子铺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切实增强办理实效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