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学习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奏技法提升的影响
2020-01-18陈燕
陈 燕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学习中西方音乐文化,尤其是音乐史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音乐发展的课程,是中西方音乐史重点关注的内容,该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中西方音乐的框架结构与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中西方音乐发展史与音乐作品的导入息息相关,它是音乐存在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演奏技法的提升,离不开对音乐史的学习和把握。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史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中西方音乐史的学习,甚至不讲授有关音乐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对音乐乐器使用和演奏过程中,显得刻板呆滞,只是机械地学习,难以很好地融入感情,无法理解曲目与演奏乐器的紧密联系。
中西方音乐史并非由政治或语言定义的特定领域,具有文化特征的概念,音乐史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记录,人类音乐活动史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音乐史则是音乐史家主观记录的音乐历史。研究与音乐史著作相关问题,对音乐著述的研究离不开音乐史。
我国音乐史的发展是从音乐的起源到现在,研究对象是音乐及其进步的过程,包括乐器和音乐的产生和演变、音乐节奏的形态与发展、作品演变的分析、研究音乐乐谱的解读和研究器乐以及歌剧与理论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和研究音乐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对音乐史发展规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按中国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国音乐史应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现代音乐史,自公元8世纪以来,西方音乐影响先于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王光启1997年出版《西方音乐史纲要》之前,是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早期阶段。《西方音乐史纲要》[1]中,不仅提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史的内容,且对其在中国的发展经验和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史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须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专业技能,才能有效施教。然而,一些教师虽已学习音乐相关的课程,却对音乐史的发展不够了解,虽能做到快速和即兴演奏许多歌曲,但对讲解音乐乐器的由来与音乐曲目所要表达的含义,很少有人能全面了解。
学生不了解钢琴的产生来源,对一些经典曲目,更是不懂它们与乐器之间的联系,这是学生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和挑战。许多学生在上大学前,学习其他乐器或声乐,始终未能接触过音乐史的概念,致使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作品,难以很好地理解与演奏。有些曲目常用于表达一些柔和而抒情的伴奏,一些学生却演奏得非常死板,缺少音乐应传递给听众与观众的一种情绪,一种感情的流动。音色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时强时弱,从头到尾破坏了音乐的柔美。
此外,学生还应根据歌曲的风格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伴奏类型,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与演奏音型是否统一,演唱部分的伴奏音型能否衬托整首歌的歌词内涵,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对中西方音乐史的学习。
音乐史的研习本身是建立在对音乐乐器与曲调熟悉的基础上,只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理解与研究,才能深刻体会到曲目所要表达的情绪、思维以及感情等重要的情感因素。简言之,这些宏观伴奏的声音模式,对整首歌曲的演奏把握,是少数学生在伴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史教学问题剖析
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功底较差,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需要时间,尤其面对枯燥的专业知识。音乐史的学习相对于现场演奏来讲,显得枯燥乏味,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却认为能做到实践出真知。
(一)音乐史认知不深刻
音乐史的发展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追溯到人们还没有记录工具的时期,音乐本身是文化格局的体现。音乐史的发展又紧密贴合历史的趋势,学者认为,近代中国音乐经历了重大的转型,直到上世纪初,才形成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二者得到地区分与发展,很长一个时期,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新老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特定历史情况下,我国的音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既借鉴了西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史缺乏深刻认识,难以了解音乐史的发展过程。有些音乐专业的教师也未能全面了解音乐史的特点,造成学生对音乐史的认知不够系统和深刻。[2]
(二)音乐史的认识与演奏相分离
音乐史的发展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代表世界文化的交融、变化和相互冲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重视音乐史的学习,部分原因是觉得音乐史的学习对演奏技巧的提升帮助不大,毫无关联。实际上,乐器的产生与发展也是音乐史发展的一部分,一些经典曲目的产生更是表达创作者当时的内心声音,只有真正了解音乐史和创作者对曲目的真情实感,在现实演奏中才能展现高水平。
经典的钢琴曲目《哈利路亚》,来源于清唱剧《弥赛亚》,创作于1773年,是莫扎特早期宗教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首钢琴曲,这首钢琴曲成为了很多人喜欢的曲目。第四段的《哈利路亚》充满了感情的投入,空灵而动人。这首《哈利路亚》,是作者青年时期,应歌唱家拉乌乔尼之邀,于1773年1月17日写成(作品K.165KGN )。歌词中阿里路亚即“哈利路亚”,本原为《旧约·诗篇》的头一句,是希伯莱语赞美上帝的话,很多国家对第一个音有“哈”与“阿”两种不同的读法,如亨德尔的合唱就是《阿里路亚》。这首《阿里路亚》虽然表现的是愉悦的情绪,但不像莫扎特的《哈利路亚》大气磅礴,彰显灵巧洒脱,特别是在合唱部分女高音领唱的“亚”和“啊”字的时候,拥有重要技巧,显得格外灵巧与奥妙,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体验。这首混声合唱曲本身,具有宗教音乐色彩,演唱时,要格外注意各声部音量的平衡,保持浓重的色彩。不难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演奏好这首曲目,其原因在于缺乏感情投入,对原曲的渊源不求甚解。
四、应对措施
(一)增加音乐史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材对音乐史的介绍不够全面,部分教材对音乐史没有提及,致使该专业的学生将音乐史的学习放在可有可无和非常模糊的位置。另一方面,教师对于教学技巧缺乏完整的把握,使学生对音乐史的学习不够重视,对音乐史了解甚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将音乐史的内容融入教材中,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史的内容不单是中西方音乐,还应包括音乐史整个发展的历程,中西方音乐的源头与变化,中西方音乐的相互交融与碰撞。
对教师也要进行相关培训,让教师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使教学更加主动[3],增强教师与学生交流,将一些曲目的渊源告知学生,增进他们对演奏技巧的把握。在教学上应注重研究方法创新,熟练掌握教学技巧。
(二)强化理论联系实践
要提升演奏技巧,既要增强音乐史的学习,又要在演奏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其中,每一种乐器和每一首曲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给学生树立这种观点[4],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重视对音乐史的学习,更好地把握演奏技巧,完善自身不足,理解曲目创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结合真情实感,将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多给学生一些展现的机会,通过学生自编自演的方式,进行自我理解曲目的演奏,可以情景演奏,也可即兴演讲结合表演的形式,切实做到熟能生巧,使该专业的学生对单独一个曲目能有一个全面认识。
(三)增加案例式和体验式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增加和设置案例研究,并在课程设置中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鼓励教师用自己的理解去演奏曲目。进行音乐史的穿插,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乐曲中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营造文化氛围,并以自编故事的形式进行灵活的分享与探索,将音乐史涉及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毋容置疑,只有让音乐教师具备音乐的思维与创新的能力,才能将历史演变成活灵活现的表演形式,体现出音乐赋予相关史学的另类魅力。